尹直

尹直
  • 姓名:尹直
  • 别名:字正言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泰和人(今江西吉安)
  • 出生日期:1431
  • 逝世日期:1511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尹直(1431—1511),字正言,泰和人(今江西吉安)。景泰五年(1454)考 中进士。明代经常从二、三甲进士中选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庶 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三年期满,优者留翰林院。尹直考中进士后又选为庶吉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


明宪宗统治的成化初年,尹直任辅导皇帝读书的经筵官, 并且参与纂修《英宗实录》。实录是编年史的一种体裁,专记 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明代新君即位,都要修先朝实录。 纂修《英宗实录》的总裁官阁臣彭时等想革去景泰帝号,并且 引用汉代革去更始帝号的故事。景泰帝是英宗两次即皇帝位期 间的一位皇帝。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 振的挟持下,率明军亲征蒙古族瓦剌部,在土木堡被瓦剌部击 败,致使数十万明军全军覆灭,自己也做了俘虏。消息传到北 京,京城一片混乱。英宗出兵时,曾命令其弟郕王朱祁钰在京 监国。混乱中,朱祁钰还算镇定,命太监召集廷臣商议对策。 翰林院侍讲徐珵主张向南迁都,兵部侍郎于谦主张坚守北京, 朱祁钰支持于谦的正确意见,并正式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让 他担负起守卫北京的重任。朱祁钰在一些大臣的要求下还惩处了土木之变罪魁祸首王振的党羽。  


英宗被俘,太子年幼,国家无主难以安定,于谦等大臣从 国家利益出发,联名上奏请太后立郕王为帝。章奏送入不久, 太后批出懿旨,答应百官所请,命郕王即皇帝位。郕王顾虑英 宗未死,怕人心不服,不敢接受。于谦正色道: “臣等诚忧国 家,非为私计。”郕王这才接受,于当年九月初六,登极继 位,改年号为景泰,并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朱祁钰登极后,认为首要的问题就是整军备战,严防瓦剌部再次南下,他将此事 全部交于谦负责。当年十月,瓦剌部首领也先挟持英宗南下, 直扑北京。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北京城军民,在于谦的带领 下,齐心协力,浴血奋战,击败了瓦剌军队,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明朝另立新君,南下进犯北京又连连失败,使也先挟英宗向明朝讨价还价的目的落了空,只好屡次遣使联络,要求送还 英宗,重新修好。景泰元年(1450)九月,做了一年塞外俘虏的 英宗被接回京城; 景泰帝怕失去皇位,把英宗软禁于南宫。景 泰三年(1452),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景泰帝又废掉太子(英 宗的儿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次年,太子 死去,景泰帝因无其他儿子未再立太子。景泰八年(1457)正 月,景泰帝病重,石亨等人乘机发动了夺门之变,拥立英宗复 位。英宗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废景泰帝仍为郕王,迁往西 宫,于二月里将其秘密害死。


更始帝是王莽新朝和东汉期间的由绿林军拥戴的汉皇帝。 公元17年,在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出现了一支反抗王莽政 权的农民起义军——绿林军,他们同王莽军队进行了几次大的激战,不断获胜,队伍由七八千人发展到十多万人。公元23 年,为了更好地统率各路起义军,绿林军立投身于起义队伍以 恢复汉室为旗号的西汉宗室刘玄为汉帝,年号“更始”。在山 东莒县一带发起的另一支农民起义军赤眉军,不愿受到刘玄的控制,又找了一个没落的汉宗室弟子刘盆子作皇帝,于公元 25年推翻了刘玄的统治。同年十月,从绿林军分化出来的西汉宗室,南阳的豪强地主刘秀在洛阳称帝,建立东汉。


尹直认为除去景泰帝号不妥当,便分辩说: “实录中记载 的一些人开始时是大臣,后来却成了普通军民。在他们为官 时,就称呼他们为某官,被罢免后就改变了称呼。就象汉代的 诸侯王因谋反罪被削为平民,在他们未反叛时,称王称叔和原 来一样。哪有想到他们能谋反,就已经早把他们贬为平民的! 况且更始帝无所受命,而景泰帝却是大臣奏请、太后批准下令 立的。更始帝只是绿林军名义上的‘汉皇帝’,在位仅两年, 景泰帝则是宗庙社稷主,在位7年。当时,景泰帝又是在国家 处于危难中即位的,没有他支持于谦等大臣的意见,明朝就会 失去京师。虽然说那时更换皇太子是太贪心,有失德望,但是 能够不被卢忠、徐振的蛊惑之言所迷惑,保全了两宫,使其得 以延续到今天。景泰帝的功劳和过失足够用来相抵消,不应该 除去帝号。”彭时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英宗实录》一书 写成后,尹直升为侍读,后来历任侍读学士。侍读是翰林院中 掌读经史的官职,正六品; 侍读学士是侍读的领导,从五品。


成化六年(1470),尹直上书乞求参与纂修《大明通典》, 并续成《宋元纲目》。成化十一年(1475),尹直升为礼部右侍 郎,尹直上书推辞,没有被批准。礼部是负责国家礼仪、教化 等方面事务的机构,右侍郎是礼部的副长官,正三品。后来, 尹直因父亲去世回家守丧,守丧期满,被任命为南京吏部右侍 郎,不久又改为礼部右侍郎。明王朝在南京另有一套完整的中 央机构,与北京所设的机构相适应。南京机构特点如下: (1) 定员大大少于北京,副长官一般不设左职。(2)责权小于北 京。首先,北京所设中央机构掌管全国事务,南京中央机构多 限于南京及南直隶地区。其次,南京远离天子,行文多经北京 相应机构转呈,不可避免地要受北京机构的制约。(3)南京机构中有些纯属框架式,无任何职事。即使非框架式机构,职事 也比较清闲。在南京任官的尹直,迫切希望回到北京。


成化二十二年(1486)春,尹直被召回京都任兵部左侍郎, 辅佐兵部尚书掌管兵部事务。当时,占城王古来被安南人所 逼,抛弃国都来京都求援。大臣中有人主张把古来一行人送回 去,尹直说: “他们在危难中来,我们如果赶走他们,这是在 杀他们啊。皇上应该派大臣立即去询问他们的情况,考虑一个 合适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宪宗下诏听从了尹直的意见,命 令都御史屠濂前去抚慰。贵州镇巡官送来奏本说苗民要造反, 请求朝廷发兵镇压,皇帝召集大臣商议后将要听从镇巡官的意 见。尹直说这可能是镇巡官谎报军情,以求得到功劳,不可以 轻易相信。宪宗便命人前去贵州探听虚实,果然没有军情。这 年的九月,宪宗命令尹直改任户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直 文渊阁,参预机务。据载,尹直进入文渊阁是得到宪宗的倖臣 李孜省的帮助。宪宗是一个好方术的皇帝,李孜省经常向宪宗 进献淫邪方术,得到宠幸和重用。尹直等人为了向上爬,便极 力巴结李孜省。李孜省利用扶乩术言江西人赤心报国,宪宗听 从李孜省的鬼话,江西吉安府人尹直便顺利地进入文渊阁。过 了一个多月,尹直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这样,尹直的 品级提高到正二品。


尹直精明强干而又博学多才,善拟文稿,但在做官的道路 上急于进取。尹直的性格矜持而多猜忌,不能检点自己,与吏 部尚书尹旻不和。吏部是管理全国文职官员的机构,吏部尚书 握有推荐官吏的大权。当初,尹直想得到礼部侍郎的官职,吏 部尚书尹旻推荐别人而不推荐尹直,最后尹直靠内宫的关系才 得以如愿。第二天,尹直和尹旻在上朝时相遇,尹直举着笏 (手板)向尹旻致谢,好像是说你不推荐我,我照样当上了礼部 侍郎。尹旻却说: “你就是人们所说的由皇帝从宫中传旨而得 以授官的。”明代,抛开吏部的推荐,皇帝从宫中传旨授官, 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尹直认为尹旻的话是在讥讽自 己,于是对尹旻的怨恨加深。后来,尹直一直在南京任职,历 时8年。这期间他郁郁不得志,便嘱托他的同党万安、彭华设 法将自己召入京师,尹旻却坚持不允许他进入京师。朝内其他 大臣也都害怕尹直,不愿他回来,都庆幸他在南方。等到推荐 兵部左、右侍郎时,吏部推荐了何琮等8人。皇帝下诏任命了 何琮,而尹直凭借万安、彭华和李孜省的帮助,从内宫中得旨 召回京师。尹直回到京师不久便进入了文渊阁,开始对尹旻进 行打击报复。尹直与李孜省相勾结共同陷害尹旻父子,使他们 获罪,又构陷罪名罢免了江西巡抚闵珪,致使朝野侧目。当 时,刑部侍郎袁清是内阁首辅万安的私党,又被内侍郭闰所喜 欢。皇帝命令袁清与其他中央官员一起到浙江巡查,袁清仗势 任意欺压诸官员,新任吏部尚书李裕十分厌恶他。等到回京师 后,李裕立即把袁清降为绍兴知府。袁清十分害怕,连连写文 章表示改过。李裕在皇帝面前极力论述袁清的罪行,皇帝下令 将他下诏狱。万安、郭闰便嘱托尹直,让他通过李孜省向皇帝 说情,结果从内宫中传旨赦免了袁清,改任郧阳知府。


孝宗即位后,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 士邹智等联名上书弹劾尹直。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说尹直自 从当上侍郎一直到进入文渊阁,每次升官都是靠攀附中宫、由 皇帝从内宫中传旨的结果。于是,孝宗便看不起尹直的为人, 命令他致仕。弘治九年(1496),尹直上书祝贺皇上万寿,并且 以太子年当出阁读书,呈上《承华箴》,引用先朝少保黄淮被 复用的事,希望能重新得到皇帝的召见、重用。孝宗没有答应 他的请求。尹直于武宗正德年间死去,谥号“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