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纨

叶小纨
  • 姓名:叶小纨
  • 别名:字蕙绸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 出生日期:约1613
  • 逝世日期:约1657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叶小纨(约1613 ~约1657)字蕙绸,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顺治十四年。叶绍袁、沈宜修二女,著有杂剧《鸳鸯梦》,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


父亲叶绍袁,明天启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一位负有才名的文学家,著有《湖隐外史甲寅日注》。母亲沈宜修是山东副使沈珫的长女,通经史,善诗词,著有《鹂歌集》二卷、《梅花诗》一卷。小纨是她的次女。比小纨大3岁的叶纨纨,字昭齐,3岁就能背白居易的《长恨歌》,13岁已能赋诗填词,著有《芳雪轩遗集》。比小纨小3岁的叶小鸾,字琼章,4岁读《离骚》,10岁制联应对,12岁通诗词,著有《疏香阁遗集》。


小纨自幼聪颖过人,4岁能背蔡琰的《悲愤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10岁就能吟诗作对填词曲。一次母亲让她以词、曲牌名作对,她一口气说了“一斛珠;满江红”、“点绛唇;剔银灯”、“天仙子;虞美人”、“金缕曲;桂枝馨”等七、八副对子。父亲一旁笑道:“吾儿当为易安(李清照)矣!”小纨渐大,与戏曲家沈璟之孙诸生沈永祯结为夫妇,育有一女沈树荣 (?~1673),後嫁与叶世侗之子叶舒颖 (1631~?) 为妻。


1632年,小妹小鸾、大姐纨纨因多病先后夭折,小纨血泪千行,肝肠寸断,伤感之余展纸挥毫,于崇祯九年(1636)著成杂剧《鸳鸯梦》,以为追念。钱谦益(1582~1664)所言:“蕙绸《鸳鸯梦》杂剧伤姊妹而作”。陈去病亦云:“叶小纨,以其妹小鸾之逝,悲伤极致,作《鸳鸯梦》杂剧四出,亦颇工美。”剧中写蕙百芳、昭綦成、琼龙雕三书生金兰结义、生离死别的故事。实际写的是她们姐妹三人难分难舍的手足之情。“蕙”、“昭”、“琼”分别是小纨、纨纨、小鸾字号的头一个字,年龄也相符合。开头从西王母因三侍女尘缘未断,谪罚她们下凡写起,下分四出:第一出写中秋佳节三好友同游凤凰台;第二出写蕙百芳苦苦思念昭、琼二友;第三出写传来琼龙雕病逝的噩耗,蕙百芳赶去吊丧,正在抚棺痛哭之时,又听到昭綦成因悲痛过度而身亡的丧音,蕙百芳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第四出写琼、昭二友死后,蕙百芳从此“逍遥云水,访道寻真”,经吕纯阳指点,醒悟到“人生聚散,荣枯得失,皆犹是梦”,终于回头重新与昭、琼相聚,同回瑶池,全剧情节生动,结构井然,词情并茂,音律和谐,满纸血泪,凄惋动人,故有“殊清警拔俗”之评。一时争相购读,海外亦有流传。日本学者八木泽元于1959年在东京出版了一部《明代剧作家研究》的论著,共分九章。前八章分别论述了朱有纯、康海、李开光、陈与效、梅鼎祚汤显祖臧懋循七位男剧作家。第九章专论女戏曲家叶小纨,介绍了小纨的一家、小纨的作品及其年谱,突出了杂剧《鸳鸯梦》,还附有《叶小纨诗辑》。誉满九州,名动三岛,叶小纨不愧为我国第一位女戏曲家。其舅沈自征序其杂剧云:“词曲盛于元,未闻有擅能闺秀者。蕙绸出其俊才,补从来闺秀所未有。其俊语韵脚,不让贯酸斋、乔梦符,即其下里,犹是周宪王‘金梁桥下’之声。”崇祯年间,《鸳鸯梦》和她的诗集《存余草》均被其父叶绍袁收入《午梦堂全集》。


历史评价:


沈宜修,字宛君,吴江人,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仲韶之妻也。仲韶少而韶令,有卫洗马、潘散骑之目。宛君十六来归,璚枝玉树,交相映带,吴中人艳称之。生三女:长曰纨纨,次曰蕙绸,幼曰小鸾。兰心蕙质,皆天人也。仲韶偃蹇仕宦,跌宕文史。宛君与三女相与题花赋草,镂月裁云。中庭之咏,不逊谢家;娇女之篇,有逾左氏。于是诸姑伯姊,后先娣姒,靡不屏刀尺而事篇章,弃组纴而工子墨。松陵之上,汾湖之滨,闺房之秀代兴,彤管之诒交作矣。小鸾年十七字昆山张氏,将行而卒。未几,纨纨以哭妹来归,亦死。叶氏宛君神伤心死,幽忧憔悴,又三载而卒。仲韶于是集宛君之诗曰《鹂吹》,纨纨之诗曰《愁言》,小鸾之诗曰《返生香》,及哀挽伤悼之什,都为一集,而蕙绸《鸳鸯梦》杂剧,伤姊妹而作者,亦附见焉。总曰《午梦堂十集》,盛行于世。(清·钱谦益《沈氏宛君传》)


字蕙绸。诸生沈永桢妻。幼端慧,与昭齐、琼章以诗词相倡和。后相继夭殁,小纨痛伤之,乃作《鸳鸯梦》杂剧寄意,有贯酸斋、乔梦符之风。诗极多,晚岁汰存二十之一,名曰《存余草》,情词黯淡,过于姐妹二人。女树荣字素嘉,亦工诗词,适叶舒颖。与吴锵妻庞意攘善,所赠答盛称于时。(清《乾隆吴江县志》三七)


叶小纨,字蕙绸,工部绍袁仲女,所著有词一卷。又作《鸳鸯梦传奇》,舅氏沈自徵序云:“词曲盛于元,未闻擅能闺秀者。蕙绸出其俊才,补从来闺秀所未有。其俊语韵脚,不让贯酸斋、乔梦符。即其下里,犹是周宪王金梁桥下之声。”(清·王士禄《宫闺氏籍艺文考略》)


【评】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中,叶小纨是个值得注意的较早的女作家,而从如上不多的材料中,可对她本人及其作品有个初步了解。遗憾的是,有关她的文字记载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