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

杨伯峻
  • 姓名:杨伯峻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市
  • 出生日期:1909
  • 逝世日期:1992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杨伯峻(1909~1992)语言学家。1909年9月1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现为中华书局编审、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文物局咨询委员、华中工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研究生专题讲座教授。四岁发蒙,十岁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之后入修业小学(高小)、修业中学、楚怡中学。中学未毕业,值大革命风暴前夕,到达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本科中文系,从学于钱玄同、吴承仕、余嘉锡、黄节、陈垣等人,获益较多。而主要收获乃得自叔父杨树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至1930年间,北京地下党组织几乎全部破坏,与党失去联系,非常苦闷,开始注释《列子》,同正集释《吕氏春秋》的同班好友许维遹互相协助,交换材料。毕业时,《列子集释》脱稿,交给杨树达。1931年,拜黄侃门下,成为“黄门弟子”。大学毕业后,经同学友好张百川(今名勃川)介绍,到泰山任冯玉祥、李德全夫妇的私人语文教师。不久随冯徙居张家口。1933年离张家口,教中学语文,并写出《中国文法语文通解》,该书以音韵为纲,描述古今虚词的衍变。1935年,应冯玉祥之约到南京,任研究室成员,抗日战争期间,转徙宜兴、无锡、南京、济南、开封、郑州、武汉、长沙、衡阳、桂林、贵阳,然后定居重庆。1940年离开冯玉祥返回长沙,从此与冯断绝联系。为生活计,仍教中学。1948年和地下党取得联系,被调回长沙,重新入党。1949年长沙解放,曾搞新闻,统战工作。1953年申请回学术单位,遂调至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写出《文言语法》,被翻译成日文。不久又完成《论语译注》,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采用为教本,香港亦有翻印本。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调到兰州大学中文系,完成《孟子译注》,初版用兰大中文系名义出版。1960年调任中华书局编辑,写出《文言虚词》和《文言文法》。后参加重新组织的二十四史点校小组工作,就吴则虞未定稿加工、删繁、订误、补漏,完成《晋书》校点本。他一生珍惜光阴,刻苦读书,勤于著述,至老不衰。著作有:《中国文法语文通解》(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文言语法》(私营北京群众出版社出版,北京出版社重版)、《论语译注》(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列子集释》(龙门联合书局出版,中华书局重版)、《孟子译注》(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古汉语虚词》(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另有论文多篇,散见于解放前《国文月刊》,解放后《中国语文》等刊物。最新著作有《春秋左传注》、《春秋左传词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