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仁(1819—1874),字子安,一字子敦,又字伯肫,别署眠鹤道人、眠鹤主人、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父本唐(又瓶)为嘉庆己卯(1819)举人,历官永安县训导、上杭县教谕、台湾县训导,并著有《读经札记》、《爱卓斋集》。魏秀仁幼承家学,随父研习经史,学识广博。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县学,次年中举人。此后四次赴京应会试,皆落第。辗转漫游陕西、山西、四川,曾入太原知府保龄(眠琴)之幕,主讲渭南象峰书院、成都芙蓉书院。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横扫大西南,魏秀仁父卒弟亡,遂乘舟东下,至次年始抵故里。授徒糊口。同治八年(1869)就馆于建宁之小湖。同治十二年(1873)挈家之延平,不久卒。
魏秀仁能诗文,尤精经史,一生著述达四十余种,仅文学方面的著作即有《陔南山馆诗集》二卷、《陔南山馆文录》四卷、《陔南山馆骈体文钞》一卷、《陔南山馆诗话》一○卷、《故我论诗录》二卷、《论诗琐录》二卷等。多未刊刻行世,现存者极少。以小说《花月痕》而知名于世。该书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狭邪小说,对后世影响甚大,其后在晚清形成争写狭邪小说的热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均予以详细论述。生平事迹见容肇祖《〈花月痕〉作者魏秀仁传》(王俊年编《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小说卷》)、陈新《魏秀仁的生平及著作考辨》(《文学评论丛刊》第十三集)、曾宪辉《魏秀仁年谱》(《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