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

王艮
  • 姓名:王艮
  • 初名:银,字汝止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
  • 出生日期:1483年7月20日
  • 逝世日期:1541年1月4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王艮(1483年7月20日—1541年1月4日),明哲学家。初名银,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生于灶户世家,7岁受书乡塾,11岁因贫不能学,辞塾师,就理家政,19岁商游四方,23岁客山东,开始究心医道。《年谱》载王艮25岁客山东谒孔庙时,便“奋然有任道之志,归则日诵《孝经》、《论语》、《大学》,置其书袖中,逢人质义”。并能不泥传注,信口谈解,常常默坐体道,以先觉为己任。38岁(1520)时,拜见王守仁,心大服,拜执弟子礼,王守仁取《易·艮卦》之义更其名银为艮,字以汝止,从此师事王守仁。可他“时时不满其师说”(《明儒学案·泰州学案》),甚至“往往驾师说之上”(《明史·王艮传》)。王守仁曾称“吾党今乃得一狂者”(《心斋王先生全集》卷五)。1529年,王守仁谢世。王艮开始定居家乡,授徒讲学,自树一帜,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泰州学派。学生主要是樵夫、陶匠、农夫等平民百姓。直至1541年病卒于家,终年58岁。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同上书卷三),强调“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而所谓的“圣人之道”,也“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同上)。圣人与百姓的区别只在于学与没学,圣人的责任就是“以先知觉后知”,“使愚夫愚妇皆知所以为学”。(同上书卷四)。王艮把“安身立本”作为道德修养的出发点,认为“格物之物,即物有本末之物”。“‘格’如格式之格,即后‘絜矩’之谓。吾身是个矩,天下国家是个方。‘絜矩’,则知方之不正,由矩之不正也”(同上书卷三)。这一颇有特色的思想,被称为“淮南格物”。在政治上,王艮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追求“人人君子,比屋可封,天地位而万物育”(同上)的社会理想,主张建立一种“我之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不加诸人”(同上)的和谐关系。在经济上,他主张“务本而节用”(同上书卷四),提倡“众皆归农”,“去天下虚縻无盖之费”(同上),大力发展生产。他有发展平民教育的思想。在他看来,“夫子(指孔丘)亦人也,我亦人也”(同上书卷五),“人之天分不同,论学则不必论天分”(同上书卷四)。人人皆可学而后知,而所学知识,中心仍是日用之学。所以,王艮的学生颇多,在广大平民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因王艮为泰州人,以王艮为代表的学派被称为“泰州学派”。王艮的主要著作有:《明哲保身论》、《乐学歌》、《格物要旨》、《勉仁方》、《王道论》、《均分草荡仪》等。经其子孙门人陆续收集整理,编成《心斋王先生全集》。清嘉庆年间,王氏后裔搜访遗版,合其族弟、门人王栋,子王襞著作,汇印成《淮南王氏三贤全书》。清末民初,东台人袁承业将其重新编订成《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