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

孙思邈
  • 姓名:孙思邈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
  • 出生日期:约541年
  • 逝世日期:约682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孙思邈(约541年—约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青年时期就具有了广博的医学知识和高明的医术,二十多岁就在医学上负有盛名。他不愿作官,终身在民间行医。勤学苦练,博览群书,用毕生精力从事于医学研究,在医学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相传孙思邈医术十分高明,民间流传着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擅长针灸技术,他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重新绘制了明堂图。这套明堂图分人体的正面、背面、侧面三种,共记针灸孔穴三百四十九个。孙思邈还提出了“以痛取穴”的新疗法,后来就把这些穴位称为“阿是穴”。这些随压痛点取穴的办法,今天仍被广泛用于临床上。此外,孙思邈还收集了不少经外奇穴,并发明了同身寸法(以身体的某些部位来作为取穴的标准),为我国针灸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孙思邈一生走遍了家乡和汉中、四川一带的名山,亲自采集、种植和炮制药物,对药性进行比较试验。他特别注重药物采集时节和处理方法,还注意到由于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药物品种和质量上的很大差异。孙思邈在总结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钻研,在他七十岁时完成了第一部巨著——《千金药方》,后来他感到《千金药方》不够完善,又在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他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作为前书的补充。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用“千金”命名其著作。由于孙思邈在药物学方面的知识渊博,成就突出,深受人们崇敬,后人称他为“药王”,并把他常去采药的五台山(位于陕西耀县城东)称为“药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