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希言

钱希言
  • 姓名:钱希言
  • 别名:字象先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人
  • 出生日期:1562
  • 逝世日期:1638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钱希言(1562-1638),字象先,后避祖诲改为简栖,江苏常熟人,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卒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是明代后期吴中地区著名的山人。少遇家难,迁居吴门。性孤高耿介,好诋呵人事而不屑屑干谒贵人之门。游浙东、荆南、江西,与王百穀、屠隆汤显祖交。钱希言一生笔耕不辍,著有《狯园》、《桐薪》、《戏瑕》、《听滥志》、《桃叶编》、《二萧篇》、《讨桂编》、《织里草》、《辽邸记闻》等,晚年将之编为《松枢十九山》。在诸多作品中,又以小说成就引人注目,其种类多样,风格各异,在明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志怪小说《狯园》,篇幅较长,文采斐然,内容取材广泛,分为神仙道化、释异报应、淫祀妖怪、奇闻异物四大类;艺术特色上体现为较强的游戏色彩、教化特色,以及师法传奇的创作追求,这是整部小说的亮点。笔记小说《桐薪》,内容包罗万象,艺术特色上具有较强的“格物”性质,兼备浓郁的感伤色彩。志怪小说《听滥志》,其风格最为独特,体现了作者从“鼠思泣血”到“抒其愤懑”的心灵历程,同时小说着力刻画出一个跟现实生活相交织的神灵世界。


钱希言在明代万历文坛声名远播,以创作之丰富与交游之广泛获得了同时代人的认同,又因其特殊的生存状态所体现的晚明士人群体分化的新动向以及在此基础上展现的山人心史而具有一定的文学、文化学意义。在行迹上,“游”是钱希言生活的常态,从幼年逃避家难到成年后谋食于公卿间而成为山人,他的一生以“游”而终;在心态上,他刚作山人时自称“秦川贵公子”,壮年后却将“天地间一废人”重新定位自己的现实角色,“废人”既是发愤之语,也是冷眼自观。钱希言的山人行径与山人心态给他的文学创作以深刻影响,他游走于权贵之门的谋生方式决定了诗歌内容以投赠与唱和酬酢为主,而奔走四方、交游甚夥又使他掌握了大量故事素材和小说史料,奠定了他在晚明文言小说史中的位置。基于以上各层面的深入考察,钱希言在晚明文坛的特殊意义也得以形成清晰的指向,他既是我们把握明代山人行迹及其心态的重要个案,又是我们了解晚明文言小说发展史真相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