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乾隆
  • 姓名:乾隆
  • 别名:清高宗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711年
  • 逝世日期:1799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世宗胤禛第四子。


二十五岁即帝位,年号乾隆。在位崇文尚武,先后弭平准噶尔部并大、小和卓木割据势力,底定西部疆域。乾隆二十年(1755),申鸦片烟禁。五十八年(1793),严拒英国特使马嘎尔尼之蛮横要求,挫败其殖民主义侵略图谋。开馆纂《四库全书》,命修《清通志》、《清通典》,续修《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又大兴文字狱,诛连之广,犹甚康熙雍正时。晚年宠信和珅,纲纪日弛,而清王朝亦由极盛而中衰。在位六十年,自号“十全老人”,谓文治武功,为古今帝王之最,实乃自炫过甚之辞。后传位太子,仍主要政。嘉庆四年(1799)卒,庙号高宗。


弘历效法玄烨,于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六次南巡,扬州为必经之地。究其本意,当在深化满汉融合,彰显政通人和之乾隆盛世。而其心目所注,一在经济,一在文化。


经济。厚农重商,尤重盐业营销。乾隆年间,两淮灶户逢灾之年,循例每予赈济,而营运有卤耗,则额定食盐每引(当时约350斤左右)折去损耗50斤。总商资金匮乏,间亦充发皇帑白银低息借贷。于是灶户无忧,盐商滋利,两淮盐业趋于极盛,盐商资本较明代增值10倍之多,总量7000余万两,与户部存银大略相当,为朝廷财经大厦之主要支柱。自乾隆十三年(1748)至六十年(1795),两淮盐商因军需之捐,即输银1510万两;而康熙至嘉庆年间,总计输银近4000万两。“盐课居赋税之半,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其“损益盈虚,动关国计”。而扬州之繁华,亦得力于盐业之盛。以盐商资本之多项投入,扬州之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建筑、工艺、文化、教育、戏剧、曲艺、医药、印刷、饮食、休闲、园林诸业,亦由兴旺而鼎盛。当是时,扬州市井相连,舟车辐辏,生齿蕃滋,商贾云集,于世界十大城市中位居第六。有统计云,当日清廷国库之入,占世界总量之32%,扬州独占8%,为其他城市之莫可比并者。而扬州园林之美,更为盛极一时。城郊大小园林凡110余处,泰半为盐商所建。由北门至平山,两岸十余里,楼台相接,步移景换,有“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之说。弘历尝谓,自“行在以来,莫若扬州适意者”。由是可知,以扬州为中心之两淮盐商,演绎着康乾盛世之百年辉煌,而当日之扬州,乃康乾盛世之辉煌缩影也。


文化。正反两手,交互为用。弘历首次南巡,曾道经江宁,往祭明太祖陵。驻跸扬州之日,每派员于史公祠致祭史可法,四十一年(1776)赐谥忠正。时户部侍郎彭元瑞以所得之史可法像及其家书合卷进呈,弘历亲题“褒慰忠魂”四字,制诗一首于卷端,令勒石史公祠壁,以垂久远。其诗有云:“凡此无非励臣节,鉴兹可不慎君纲。”祭明朝开国之君,祀明朝死节之臣,泯去满汉形迹,唯存君臣之体,为其君临天下正名也。乾隆四十五年(1780),于天宁寺西侧建文汇阁,先后颁藏《古今图书集成》并《四库全书》各一部,谕令派员司其事,俾士子得抄录传观。四十六年(1781),又于扬州设词曲局,修订古今曲剧1013种。每至寺观园林,或题匾赠联,或吟诗纪行。举其要者,匾如:天宁寺之“大观堂”、“静吟轩”;高旻寺之“邗江胜地”、“江表春晖”、“罨画窗”;法净寺之“蜀冈慧照”;康山之“康山草堂”。联如:“众水迴环蜀冈秀,大江遥应广陵涛”(高旻寺);“窗意延山趣,春工鬯物情”(天宁寺);“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江山静对,远契妙明心”(法净寺)。南巡期间,在扬州留诗180余首。诗多理学气,间亦掺入禅意,偏于说教,大多枯涩乏味,然短制如七绝,犹有可观者,如《小金山》二首:“俯仰烟霞尽可招,试求高处只三霄。客来正值新秋景,白日凉颸天泬寥。”(其一)“嵚岖嶻嶪许谁攀,想象罗天咫尺间。不必扬帆过扬子,小金山胜大金山。”(其二)并非工笔细描,而于“想象”中作心灵感悟,别具审美情趣,诚扬州风物之一助也。然弘历之于汉文化,固有推衍弘扬之功,亦有戕害摧残之行,犹其所佩之双刃剑也。乾隆四十三年(1778),扬州东台县故举人徐述夔《一柱楼诗稿》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搁半边”之句,为户部右侍郎刘墉所举发。时徐述夔及其子徐怀祖皆已故去,弘历盛怒之下,下令开棺戮尸;其孙徐食田、徐食书及诗集之校对者均斩监候;已故礼部尚书沈德潜,曾于诗集前为徐述夔作传,命夺官、罢祀、削谥,仆其墓碑,此即耸动一时之“一柱楼诗案”。由康熙、雍正而乾隆,文字狱愈演愈烈,天下士子如惊弓之鸟,朝不保夕。龚自珍《咏史》有云:“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然中国文化之发展,固有其自身之规律在,亦有其前驱先路之俊彦在。乾隆后期,稍晚于吴派与皖派,扬州学派又巍然崛起。斯派博大而通,汇而能融,融经学、史学、文学、天文、舆地、历算诸学科为一炉,以“致用”为锐器,光大学术,探讨国是,关注民生,执学界牛耳凡数十年。此扬州人引为自豪者,亦弘历宜所乐见者也。


弘历有诗集《御制诗》传世,总41800首,固有臣下代作,而己作宜有过半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