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

林纾
  • 姓名:林纾
  • 别名:字琴南,号畏庐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 出生日期:1852
  • 逝世日期:1924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林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践卓翁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幼嗜书,家贫,无力买书与藏书,偶得《史》、《汉》残本,日夕伏读不辍。又从同邑薛锡报、李宗言处,借阅欧阳修杜甫等人著作,学识日进,日作文七八千言,文笔恣肆。光绪八年(1882)中举人。九年(1883)后,数次会试不第。 二十一年(1895),应兴化知府张僖之聘,校阅试卷,常与张僖谈论古文,对《左传》、《史记》和韩、柳古文发生浓厚兴趣。二十三年(1897),任苍霞精舍之中学堂汉文总教习,与王寿昌合译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遗事》。同年冬,《闽中新乐府》诗集出版,内收仿乐府体诗32首。诗中忧国忧民,倡导新政的思想,溢于言表。 二十六年(1900),客居杭州,为林万里、汪叔明的白话报作白话道情。二十七年(1901)赴北京,任金台书院讲席。又受五城学堂之聘,任国文课总教习,并结识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畅谈《史记》,吴对其古文甚为称赞。同年秋冬之际,与魏易合译《黑奴吁天录》行世。从此,他在教书之余,开始与人合译外国文学作品。三十二年(1906),受京师大学堂之聘,任预科和师范科的经学教员。又结识桐城派古文家马其昶,马氏称道其古文更胜于吴汝纶。宣统二年(1910),京师大学堂开始分科,他改教大学经文科。同年春,《畏庐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三年(1911),辛亥革命成功,他与樊增祥等结为诗社,于是开始较多地涉足绘画和诗歌。


民国后,他觉得“闻闻见见,均弗适于余心”(《〈畏庐诗存〉自序》),决心以清室遗老自居。1912年11月,《平报》创刊,他于该报发表著译。次年,自著小说《京华碧血录》和《践卓翁短篇小说》出版。此后,他的翻译则粗制滥造,笔墨枯涩。同年,因与京师大学堂中主张魏晋文派的同事不合,遂辞职而去,以浇花作画自娱。1915年,徐树铮创建正志学校,他被聘为教务长。1916年,《畏庐续集》出版。袁世凯派徐树铮请林纾为高级顾问等职,他坚决拒绝。1919年,作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辱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胡适、钱玄同。1922年,将其辛亥以来诗330首辑为《畏庐诗存》,分上下卷出版。1923年,撰《续辨奸论》,继续诋毁“五四”新文化运动。1924年病卒。


林纾博学多才,诗、文、词、曲、小说、绘画无不精通,尤以散文和翻译小说著称于世,有“林译小说”之誉,影响很大。其一生著作等身,除《畏庐文集》、《畏庐诗存》、《闽中新乐府》外,尚有翻译小说180余种、自著长篇小说5种、短篇小说200余篇以及传奇、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