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幼孜

金幼孜
  • 姓名:金幼孜
  • 别名:名善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西新淦人
  • 出生日期:1368年5月26日
  • 逝世日期:1432年1月19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金幼孜(1368年5月26日-1432年1月19日),明代大臣。名善,江西新淦人,以擅拟文稿著称于世。建文二年(1400)考中进士,被授以户科给事中的官职,品秩从七品。明成祖即位后,金幼孜进入翰林院,任翰林检讨。翰林院是朝廷专司笔札文翰之事的机构,检讨是翰林院中掌修国史的官职,品秩从七品。明成祖以武力篡夺皇位后,对中央官吏心怀疑忌,决定任用私人协助他处理政务。建文四年(1402),明成祖从人才辈出的翰林院中选出最优秀的翰林官,让他们担任秘书官和顾问职务,白天在皇帝的书房文渊阁中工作,晚上则在午门东侧的房里值夜。金幼孜与其他翰林官解缙等七人被选中,入直文渊阁。文渊阁在午门之内,文华殿南面,地处内廷,于是称为内阁,进入内阁的金幼孜等称为阁臣。阁臣是皇帝的文学侍从近臣,除给皇帝讲读经史外,更重要的是协助皇帝参决政事,代皇帝起草诏敕。


金幼孜进入内阁不久,升任为翰林侍讲。侍讲是翰林院中掌讲读经史的官职,品秩正六品。当时给东宫太子讲读经史的机构有:左右春坊、司经局、翰林院。翰林、坊、局的大臣给东宫讲书,须经以下步骤:先把经书中的经义写好,交给内阁大臣阅览指正,然后呈皇帝阅看,皇帝认为可以才能进讲。翰林官解缙准备《四书》,杨士奇专攻《易经》、胡广研究《诗经》、金幼孜专修《春秋》,由于金幼孜对《春秋》有高深的研究,所以进献《春秋要旨》三卷。


永乐五年(1407),金幼孜升右谕德兼侍讲。右谕德是辅导太子的机构右春坊中的官职,品秩从五品。成祖不愿他的亲近侍臣在六年考满之后,就被调离他的左右。因此,成祖事先特别关照吏部说,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后,勿改他任。所以,金幼孜虽然担任了东宫官属右谕德,但仍兼翰林院侍讲入值内阁。永乐七年(1409)三月,明成祖北巡至北京,这是他夺位登极后第一次从南京回到北京,金幼孜等侍从近臣随行。成祖北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北边问题。永乐初,故元势力相互混战,分为瓦剌、鞑靼和元良哈三部。名义上的可汗本雅先里和鞑靼太师阿鲁台野心很大,想统一全蒙古并与明朝抗衡。成祖到北京不久,也就是永乐七年(1409)六月,成祖派遣使臣郭骥去鞑靼,被杀。七月,成祖派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师10万征讨鞑靼。但由于明朝对鞑靼的力量估计不足,再加上指挥失当,10万人马竟在胪朐河(今蒙古境内克鲁伦河)全军覆没。成祖闻报震怒,认为诸将皆不堪任,于是决定亲征鞑靼。


永乐八年(1410)二月,成祖率50万大军北征,金幼孜与胡广、杨荣作为皇帝的侍从近臣随行。当年三月,成祖大军驻扎清水源(马塔八海子,今蒙古境内)。此地水苦咸,不可饮用,人马皆渴,成祖深为忧虑。忽然在离清水源西北约二里地的地方,发现有泉水涌出,尝了尝觉得味道甜美。军队中的人马赖以泉水才没有困倒,成祖非常高兴,赐名神应泉。走出清水源,见道旁有石崖数十丈,成祖便命金幼孜、杨荣刻石纪功。金幼孜献铭,杨荣献诗,内容都是颂扬成祖的功德。金幼孜擅拟文稿,成祖特别看重他的文学才能,经过山川险要的地方,总是命他记叙下来。金幼孜凭借马鞍起草文章很快就成篇。有使者自瓦剌来,成祖命令金幼孜等随舆车同行,商谈有关大事,金幼孜能切中要害地指出问题所在,成祖对他更加信赖和器重。


在行军途中,金幼孜曾与胡广、杨荣及侍郎金纯迷失道路陷入山谷中。黑夜降临,金幼孜掉落马下,胡广、金纯置之不理继续往前走。杨荣帮金幼孜整好马鞍一起前行,走着走着,金幼孜又掉落马下,杨荣就把自己的马给金幼孜骑,第二天才到达皇帝所在的地方。当天夜里,成祖不见金幼孜、杨荣,很是焦急,派遣十余人到处寻找,没有找到。等到金幼孜、杨荣到达时,成祖脸上才有了笑容。从此以后,成祖北征皆命金幼孜随行,为此,金幼孜撰有《北征前录》、《北征后录》。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命金幼孜与胡广、杨荣等撰写《五经四书大全》,这一年,金幼孜升为翰林院的长官翰林学士、品秩正五品。永乐十八年(1420),金幼孜又与杨荣并进为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是阁臣进职、升职、兼职的官位。


永乐二十二年(1425)正月,鞑靼太师阿鲁台进犯大同(今山西大同)、开平(今内蒙古多伦一带)。成祖于这一年的四月第五次亲征蒙古,金幼孜、杨荣等仍然随行。大军初抵漠北时,不见敌人踪影,原来阿鲁台早已带着部属远逃了。这时,军队人马已感疲乏,士气锐减。成祖问群臣应该怎么办?没有人敢回答,只有金幼孜说不应当大驱进军。成祖不听,命令军队继续开拔。五月,大军行至开平,仍不见敌人踪影。一天,成祖对身边的杨荣、金幼孜说:“昨夜三更朕做了个梦,有个像画中神人模样的告诉我:‘上帝好生’。这是凶的预兆,还是吉的预兆?”杨荣、金幼孜回答说:“陛下亲征蒙古,固然是为了扫除强暴安抚百姓,然而战火一起,恐怕玉石俱焚,望陛下千万留心。”成祖认为他二人说得对,立即命令他们起草诏谕,颁令回师。七月,大军行至榆木川(今内蒙乌珠穆沁东南、多伦北),成祖竟然积劳病倒,骤然去世,时年65岁。


永乐二十二年(1424),成祖的儿子、皇太子朱高炽继皇帝位,是为仁宗。仁宗即位后,便提拔他的东宫旧臣。仁宗拜杨荣为太常寺卿兼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为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当时仁宗还特别明令指出:“荣、幼孜、士奇、淮,俱掌内制,不预所升职务。”这里所谓“掌内制”,就是说明他们四人仍然只做皇帝侍从之臣,典制诰,是皇帝的“代言”人,可预机务。“不预所升职务”就是指明他们并不到所升的六部等衙门去任职。从此直到明亡,殿、阁大学士所兼六部职务,都是不到任的荣衔,可以领取所升职务的薪俸,是不能去理事的。这个新任命,把金幼孜的官阶从正五品提高到了正三品,加强了他的品级地位,享受了领取本职和兼职双薪的待遇。


仁宗时,重新设置建文、永乐时罢置的公孤官(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正二品)。公孤官是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增官而设的,虽系虚衔但却极尊崇,原来皆以公侯伯尚书兼之。仁宗也把这一崇高的官衔授予阁臣。这一年的九月二十五日,仁宗升金幼孜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这样,金幼孜已与六部尚书同为正二品官了。这一年十月十六日,仁宗为了纠正以往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为三法司)的草菅人命,命令金幼孜、杨荣、杨士奇三学士一起在承天门外审讯罪囚。还下诏三法司,审决重囚必须会同这三学士,皇帝给予金幼孜等人的信任更大。


有一次,仁宗到西角门查看阁臣制诰(起草皇帝的诏谕),对金幼孜、杨荣、杨士奇三学士说:“你们三人和蹇义、夏原吉二尚书,都是先帝的旧臣,朕正要依靠你们来辅助我治国。曾见上一代人主(成祖)不喜欢听大臣的直言规谏,一些大臣虽然平常是皇帝的亲信,但由于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一味地顺旨办事,以沉默取悦皇帝。贤良大臣的善言、良策不被皇帝采纳,就只好闭嘴退下,就会以进谏为灾祸,言路被堵塞。朕与你们众卿都要深深以此为戒。”仁宗为鼓励臣下直言无隐,在五位大臣制定的诰词上亲自增添了两句话,意思是:“不要认为皇帝威容严峻、咄咄逼人,而不敢进谏;不要因为皇帝有时纳谏、有时拒谏,而放松进谏。”金幼孜等深为仁宗的诚意所感动,纷纷叩头称谢。洪熙元年(1425)正月,仁宗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礼部尚书。金幼孜有了“三孤”的荣衔,又有了礼部尚书的头衔,地位又高升了一步。金幼孜可以拿三种官职的俸禄,但并不到礼部去任职,主要职责是掌内制。不久,金幼孜请求仁宗准他回老家探望母亲。第二年,其母去世。明制,父母去世,现任官员要解职守丧三年。金幼孜也解职回家守丧。


洪熙元年五月,仁宗去世。六月,皇太子朱瞻基即皇帝位,是为宣宗。宣宗即位后,下诏重新起用金幼孜。宣宗下诏纂修明成祖与明仁宗两朝的《实录》,命金幼孜、杨士奇等大学士为总裁官。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为实录。宣德三年(1428),金幼孜持节到宁夏传达皇帝的命令,册封庆府郡王妃。在从京师到宁夏的路途中,金幼孜到达一地就不辞辛苦地访问军民疾苦,回到京城后,写成奏本呈递宣宗,宣宗嘉奖他并采纳他的建议。有一次,金幼孜随宣宗巡边,经过鸡鸣山(今河北怀来县)时,宣宗说:“唐太宗凭借他的英武攻打辽国时,曾路过此地。”金幼孜回答说:“唐太宗不久就后悔这次征战,所以修建悯忠阁。”宣宗又说:“这座山于元顺帝时崩塌,成为元朝灭亡的征兆。”金幼孜回答说:“元顺帝是亡国之主,这座山不崩塌,国家也会亡。”宣德六年(1431)十二月十六日,金幼孜死,享年64岁。宣宗赠给他加官少保,赐谥号“文靖”。


金幼孜前后在文渊阁参预机务共30年,由于为人谦逊而得以保善终。金幼孜简朴平易,安静沉默,心胸开阔,待人宽厚。皇帝给他崇高的荣誉和优厚待遇,他却更加谦恭。金幼孜为自己宴客用的房子命名为“退庵”,表示对自己的功名利禄已很满足。当他的疾病加剧时,家人要求他为后代请求皇帝恩典,他不听从,还说:“这样做是君子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