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胡适
  • 姓名:胡适
  • 幼名:嗣糜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绩溪人
  • 出生日期:1891年12月17日
  • 逝世日期:1962年2月24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幼名嗣糜,行名洪骍,字适之,号冬友。铁花子。安徽绩溪人。1904年赴上海,先后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读书。加入“竞业学会”,任《竞业旬报》编辑。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官费生,入康乃尔大学读农科,次年改习文科。191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留校研究哲学。次年9月入哥伦比亚大学,受业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6年与陈独秀等以书函讨论“文学革命”,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提倡白话,主张文学革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参加编辑《新青年》,力倡新文学运动。次年6月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传改良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考据方法,在学术界影响较大。1920年8月,参加北京大学皖籍职员成立的驱除安徽军阀、改进皖省政治的“旅京皖事改进会”。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和“省自治联邦”的主张。次年1月主编《国学季刊》。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中途退出,以抗议封建军阀分赃。曾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名誉秘书、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国民党大学院大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公学校长等职。1930年11月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37年7月赴美国,次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1942年9月辞职寓居纽约。次年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1946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大会主席。1949年春去美国,侨居纽约,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管理员。1957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一生曾获得35个荣誉博士学位。其主要著作有: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戴东原的哲学》、《淮南王书》、《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胡适文存》、《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梁任公胡适之先生审定研究国学书目》、《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片羽》(水浒传考证)、《胡适日记》、《胡适留学日记》、《四十自述》、《南游杂记》、《庐山游记》、《藏晖室札记》、《章实斋先生年谱》、以及关于《水经注》版本考证的一组论文及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