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

高适
  • 姓名:高适
  • 别名:字达夫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704
  • 逝世日期:765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高适(704—765年),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里贯不详,两《唐书》本传所谓“渤海蓨人”或“沧州渤海人”,是指高氏郡望而言。早年家贫落魄,无正业,客游于梁、宋一带,混迹于渔樵博徒之中。20岁前后到长安求仕,不得志而归。此后曾北上齐赵,漫游蓟门。开元二十三年(735),又到长安应制举,仍落第。李颀《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中说:“累荐贤良皆不就”,由此可知高适曾多次被荐应贡举,但无所成就。天宝八载(749),高适年近50时,由于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中有道科制举,授官封丘尉。高适对这一职务极为不满,遂于天宝十一载辞官来到长安。天宝十二载客游河西,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安史乱中,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协助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高适逃奔唐玄宗行在,向玄宗陈述当时的军事形势,深得玄宗父子赏识,升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至德元载(756)十二月,被唐肃宗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参与讨伐永王璘的战争。永王兵败后,又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乾元元年(758),受到李辅国谗毁,改任太子少詹事。乾元二年(759)入蜀,先后任彭,蜀二州刺史。唐代宗宝应二年(763),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摄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入朝为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永泰元年(765)卒,享年约65岁。高适50岁前蹭蹬落魄,50岁后仕途通达,平步青云,所以《旧唐书》本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交游甚广。天宝三载秋,曾与李白杜甫相会,漫游于梁、宋,一起登临怀古,饮酒赋诗,成为诗坛佳话。他一生与杜甫关系至为密切。此外,交往的诗人文士有储光羲、綦毋潜、王维、薛据、李颀、李邕颜真卿、张旭、沈千运、岑参、王之涣、独孤及、贾至等,彼此有诗文唱和。


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盛唐边塞诗的名篇。作品不囿于一时一地一战的场景,而是把对边塞战争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于一体,把边塞战争极为复杂的内容,有条不紊地串在一起,组成了盛唐边塞战争的一个缩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因其对边将的骄奢淫逸和广大战士英勇赴死却得不到体恤的现象做了高度概括和深刻对比,而成为千古名句。此外,他的诗笔还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统治集团的压制人才、知识分子入仕的艰难和失意的苦闷(如《别韦参军》);在经济剥削和自然灾害侵袭下农民的穷苦(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高适的诗用平易而生动的语言直书胸臆,内容充实,思想深刻,语言浑朴,气势充沛,给人以粗犷厚重而又酣畅遒劲之感。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杜甫在《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诗中也以“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的比喻来概括高适的诗风。


据《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载,高适原有文集20卷。传世有《高常侍集》10卷。今人研究著作主要有周勋初《高适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孙钦善《高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