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从吾

冯从吾
  • 姓名:冯从吾
  • 别名:字仲好,号少墟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陕西长安人
  • 出生日期:1557
  • 逝世日期:1627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冯从吾(1557—1627年),明理学家、教育家。陕西长安人。字仲好,号少墟。学者称“少墟先生”。与高攀龙同年、为刘宗周师兄,同师湛若水的二传弟子许孚远,是晚明时期著名的理学家、醇儒,明代关中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创办并长期主持的关中书院为晚明四大书院之一,天启年间,与邹元标、曹于汴、高攀龙等在北京创办首善书院,在当时的政界、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幼承庭训,师从督学关中的许孚远(湛若水第子),习关洛宗旨,颇受器重。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观政礼部,改任御史,官至工部尚书。为政严峻,敢于直面当朝时弊,不阿“魏党”。因直谏明神宗“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之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之危乱为可忽”,惹怒皇帝,遭群小恶之,于万历二十年(1592)削籍归里。家居26年,杜门谢客,潜心著述。“一意探讨学术源流异同”。先后讲学于宝庆寺、关中书院,听者常逾千人。晚年同江南大学者邹元标于京师共建首善书院,继续倡明理学,发明人性本善、圣人可为之旨。时有“南邹北冯”之誉,世推“关中自杨伯起、张横渠、吕泾野三先生后,惟(少墟)先生一人”(见《关学续编》本传)。其早年笃信程朱理学,后转向王守仁心学,力图和会朱王之学,互救其失。以“良知”为核心,将心、性、理统为一体,阐发王阳明“至善是心之本”的思想,谓“良知”即“善心”。认为“善即理也,即道也,即中心”。得出“吾儒之旨只在‘善’之一字”,直从源头说到究竟“理心一善”的结论。同王阳明“无善无恶是心之体”相反,主张心之本质本来是有善无恶的。其主张“性善”论,将善心、善性和良知合而为一,始终坚持以“性善”为头脑,以“尽性”为工夫,既纠正朱学的“支离”,又反对王学“丢过理学说心说知”,力避王学融合儒佛的“四无”之弊端。黄宗羲谓其“重工夫,提倡讲学”,而反对“异端悬空顿悟之学”(见《明儒学案》卷四十一)。其强调学者修身养性的最高目标是体认天理或“致良知”。在促使关学摆脱朱王影响,恢复本旨,更加儒学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其生平事迹见诸于《明史》、《明儒学案》、《关学续编》等书中。其著作《冯少墟集》包括:《关学编》、《疑思录》、《辨学录》、《善利图说》、《讲学说》、《语录》等,另有《元儒考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