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1649年~1726年),清代火器制造家。字文开,号耕烟,仁和(今杭州)人。他好学善思,学识渊博,通象纬、勾股、战阵、河渠等学,亦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在军事科学技术方面贡献尤为显著。康熙十三年(1674),康亲王闻其才名以礼聘之,于是参加清军。他熟悉制造之术,对旧式铳枪的缺陷进行研究,并吸收西洋火器的优点,创造了形似琵琶的“连珠火铳”,其构造与用法近似现代机枪。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2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因其随军有功,升为监军道。康熙帝重其才而授其翰林院侍讲官,入南书房,并命他参与纂修《律吕玉义》。康熙二十六年(1687),沙俄阴谋侵略中国,策动了叛国分子噶尔丹的叛乱事件,他奉旨监造“子母炮”(即冲天炮),八天即成。在反击沙俄入侵和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斗中立下显赫战功,被康熙帝封为“威远将军”,并命人刻他的职名在炮身上,以表彰其功绩。此外,他还制造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减轻体力负担的运输机械,又利用发条原理制造机器人。他在中国枪械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著《治河十策》总结治水经验。晚年遭人诬陷,流徙辽宁,过着“鬻书画卖文”的潦倒生活,后得赦免,死于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