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光羲(约706—763),行十二。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开元十二年,与丁仙芝同为太学诸生。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有诏中书试文章,释褐为冯翊县佐官,其后又历任安宜、下邽、汜水等县尉。二十一年,辞官还乡。开元、天宝之际,隐于终南山。天宝六、七年间,任太祝,九载前后,迁任监察御史,尝出使范阳。安史乱起,光羲陷贼中,受伪职。后自洛阳脱逃,从江汉绕道至行在,被系狱中,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定罪后,贬谪南方(《晚霁中园喜赦作》诗中有“梅雨”、“菇菜”等词语)。宝应元年五月,遇赦,《晚霁中园喜赦作》记其事,不久,卒于贬所。光羲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重要作家,与孟浩然、王维、綦毋潜、丁仙芝等有交往,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殷璠《河岳英灵集》)。“宏瞻纵逸,务在直置”(《吟窗杂录》卷二六《历代吟谱》)。顾况谓其“声价隐隐轥轢诸子(指崔国辅、綦毋潜、常建、王昌龄)”(《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还有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都未免过誉。清人李慈铭认为“远逊王、韦,次惭孟、柳”(《越缦堂读书记》卷八)。储光羲著《正论》一五卷、《九经外义疏》二○卷,殷璠评曰:“言博理当,实可谓经国之大业才。”(《河岳英灵集》)宋后已不见著录,早佚。《储光羲集》,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新唐书·艺文志》均云七○卷,然《郡斋读书志》卷四上、《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为五卷,则七○卷本南宋时已不存。《全唐诗》卷一三六至一三九编其诗为四卷,《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一三补诗一首。生平事迹见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校笺》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