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兆鳌

仇兆鳌
  • 姓名:仇兆鳌
  • 别名:字沧柱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鄞县人
  • 出生日期:1638年
  • 逝世日期:1717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仇兆鳌(1638年-1717年),清诗歌笺注家、诗人。字沧柱,一字知几,晚号章溪老叟。浙江鄞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侍读,内阁学士,礼部、吏部侍郎。为黄宗羲弟子,学宗刘宗周,以理学自任,与李光地等交好。穷二十余年心力,编撰《杜诗详注》,篇帙浩瀚,援引繁富,解释详赡,“无千家注杜之陋习”,“可资考证者为多”(《四库全书总目》)。得清圣祖玄烨赞赏,遂命总纂《方舆程考》。所作诗亦雄健,有“壁立高崖尽,溪回一线开”等句。其他尚著有《悟真篇集注》。生平事迹见《国朝耆献类征》卷六二、《文献征存录》卷一七、《国朝诗人征略》卷一五。


仇兆鳌,原名从鱼,字沧柱,号知几子、四明先生,晚号章溪老叟。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崇祯十一年(1638)十一月十六日生于鄞县东城章溪里,为黄宗羲十八高弟之一,又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万斯同《石园藏稿·明儒学案序》载:“黄(宗羲)先生之门人遍于浙东西,而四明仇沧柱先生为之冠。”《清史稿·艺文志》:“《杜诗详注》二十五卷,附编二卷,仇兆鳌撰。《参同契集注》二卷,仇沧柱撰。”所记甚略。《国朝诗人征略》:“仇兆鳌,字沧柱,浙江鄞县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杜诗详注》,仇兆鳌撰,援据繁复,无千家诸注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局,可资考证者为多。”

崇祯十六年(1643),仇兆鳌六岁入私塾,在君子营从骆宝权先生学。

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四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战乱频仍。

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陷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等人迎降。

顺治三年(1646),仇兆鳌九岁,从陆可前先生学。本年二月,清廷开科取士,招纳前朝遗民。本年六月,清兵陷浙东。

顺治四年(1647),仇兆鳌十岁,转学至学士桥,从陈元朗先生学。

顺治五年(1648)至六年,仇兆鳌十一岁至十二岁,从彭滨王先生学。

顺治七年(1650),仇兆鳌十三岁,从学士桥袁君履先生学。

顺治八年(1651),仇兆鳌十四岁,转学入青龙桥孙氏家馆,从王文客先生学。本年冬,仇兆鳌参加童子试,未售。

顺治十四年(1657),仇兆鳌二十岁,始入鄞县县学学习。本年秋,仇兆鳌参加浙江乡试,未售。

顺治十五年(1658),仇兆鳌二十一岁,离开县学,转入黄天仪家馆中习私塾。

顺治十六年(1659),仇兆鳌二十二岁,在横泾陈家地坐馆授童,二十四岁时,在泾水馆得《程朱语类》书,“朝夕参玩,理境渐明。”

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帝崩,康熙帝立。首开博学宏词科。

康熙四年(1665),仇兆鳌二十八岁,适逢黄宗羲授徒讲学于浙江余姚,康熙四年春,仇兆鳌与同乡好友万斯同等二十余人前往受业。《鄞县通志》有记载。《黄梨洲先生年谱》“康熙四年”条所记亦同:“康熙四年(1665),公五十六岁。春,甬上万充宗、季野、陈介眉、夔献、董在中、吴仲、董巽子、仇沧柱等二十余人咸来受业。”

康熙六年(1667),仇兆鳌三十岁,娶邵氏为妻,一年后邵氏病殁。本年七月,康熙帝亲政。

康熙七年(1668),黄宗羲带仇兆鳌、万斯同等弟子回鄞县讲学。后仇兆鳌在章现卿家坐馆。

康熙八年(1669),仇兆鳌三十二岁,在杭州城南云居山上方寺开馆授徒。

康熙十一年(1672),仇兆鳌三十五岁,黄宗羲至上方寺探访仇兆鳌,并留诗相赠。其一:“积叶窗前日日深,读书好自傍岩阴。百科已竭时文力,千载惟留当下心。坊社连环何足解,儒林废疾望谁针?凭君一往穷经愿,明月当前日未沉。”;其二:“禅院幽扉客至开,上方石壁翳苍苔。题名隐显钱江柳,弹指兴亡现去来。铿尔磐声留木末,悠然窗影过帆隗。城南胜地人文萃,好傍云山筑讲台。”师门风义在焉。

康熙十二年(1673)至十三年,仇兆鳌在诸暨张鸣球家坐馆。

康熙十三年(1674),仇兆鳌三十七岁,续娶姚氏为妻。

康熙十四年(1675),仇兆鳌三十八岁,参加乡试,得中举人,名列第十一。

康熙十五年(1676),仇兆鳌三十九岁,上京赶考,落第回浙。本年黄宗羲撰成《明儒学案》六十二卷。陆陇其在《三鱼堂日记》中说,黄宗羲曾以《明儒学案》前六卷见赠仇兆鳌,常有师门唱和。

康熙十七年(1678),仇兆鳌四十一岁,仇石涛、兆鳌兄弟二人请黄宗羲为其父仇公路先生八十寿辰作寿文,云:“石涛,沧柱,承顺严训,服食古圣人之道,昼夜淬砺,声誉毁然,为江湖闻人。而沧柱为当今选家第一,通都大邑,穷乡村校,皆家有其书。”

康熙十八年(1679)春,仇兆鳌四十二岁,北上科考,备录取,因考官争议,乃终未售。本年,仇兆鳌之父仇公路率,享年81岁。

康熙二十一年(1682),仇兆鳌四十五岁,再次北上赶考,又落第。

康熙二十四年(1685),仇兆鳌四十八岁,正月再次进京赶考,始进士及第,考中二甲第八名。同年五月,仇兆鳌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二十六年(1687),仇兆鳌五十岁,散馆,受任翰林院编修官。

康熙二十七年(1688),仇兆鳌五十一岁,负责礼部考试,为考试官。秋,仇兆鳌奉旨校阅《资治通鉴朱子纲目》,蒙康熙皇帝赐予蟒缎绫纱。

康熙二十八年(1689),仇兆鳌五十二岁,积学储宝已久,开始辑注杜诗,着手从五个方面编写:一是“考诗题岁月”,二是“解诗中意义”,三是“注典故渊源”,四是“正从来谬说”,五是“采诸家名论”。《杜诗详注·序》:“先挈领提纲,以疏其脉络;复广搜博征,以讨其典故。汰旧注之楦酿丛脞,辨新说之穿凿支离。”可证。本年,仇兆鳌幼子廷栋因病夭亡。

康熙二十九年(1690),仇兆鳌五十三岁,下半年每半月邀万斯同来京师讲会,宣传黄宗羲经史之学。本年,仇兆鳌参与修订《大清一统志》,顾祖禹阎若璩查慎行等亦参与其事。

康熙三十年(1691),仇兆鳌五十四岁,参与修订《明史》。本年,黄宗羲有黄山之游,仇兆鳌随侍,万斯同等人作陪。

康熙三十一年(1692),仇兆鳌五十五岁,受浙东史学影响撰成《通鉴论断》,从中可见其史学功底与熏陶,惜稿今不存世。“康熙三十一年(1692)条”,本年仇兆鳌在京师为其师黄宗羲《明儒学案》作序,见《明儒学案》(修订本),沈芝盈点校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五页。

康熙三十二年(1693)十一月,仇兆鳌五十六岁,《杜诗详注》二十五册初稿脱稿,以抄本进奏,其写作历时五年。④仇兆鳌《进书表》:“翰林院编修臣仇兆鳌,奏为恭进《杜诗详注》事。伏惟少陵诗集,实堪论世知人,可以见杜甫一生爱国忠君之志,可以见唐朝一代育才造士之功,可以见天宝、开元盛而忽衰之故,可以见乾元、大历乱而复治之机。”此则材料既见仇兆鳌进书之具体时间,也可看出仇兆鳌注杜之动机,在于论世知人,以史鉴世。本年冬至日,仇兆鳌《杜诗详注·序》始成,冠其首。桐城程师恭《读杜诗详注》:“荟萃诸家多创获,指点后学启迷津。甬上仇先生,拥书胜百城。”(见中华书局《杜诗详注》,第2315页。);会稽田易《读杜诗详注》:“四明先生儒林宗,胸中书卷三十车。”;会稽金埴《读杜诗详注》:“详注只求得真是,千秋知己神和诚。”(同上,第2317页。)

康熙三十三年(1694)夏,仇兆鳌五十七岁,直南书房,其间进呈《两经要义》。仇兆鳌乞假还乡,为亡父迁葬。

康熙三十四年(1695),黄宗羲卒,享年八十六岁。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生,浙江余姚人,为仇兆鳌之尊师。黄宗羲卒后一年(1696),仇兆鳌领头与黄门弟子共二十五人商议“私谥”宗羲先生,曰“文孝”。

康熙三十七年(1698)秋,仇兆鳌六十一岁,应门弟子之邀,南下往粤,在韶州以诗会友,与左峴、潘次耕等人商榷注杜。师友酬唱,切磋学问,仇兆鳌受益匪浅,在《杜诗详注》“杜诗根据”中可见其征引。途中生病,仇兆鳌玩赏杜诗以当药石。

康熙三十九年(1700)九月,仇兆鳌考定《杜工部年谱》完毕,自宪宗先天元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冬,仇兆鳌“缮写《杜注》发刻,凡二十六卷,皆旌德叶承武所书。”本年,仇兆鳌六十三岁,迁居新桥高中丞旧第。

康熙四十一年(1702),仇兆鳌六十五岁,长子廷桂中举。本年四月,仇兆鳌亲自携带誊写好的《杜诗详注》书稿,从鄞县到武林(今杭州)刊刻。本年夏,仇兆鳌始编好《诸家咏杜》,写成《诸家咏杜小序》,详见中华书局《杜诗详注》第2257页。

康熙四十二年(1703)春,仇兆鳌六十六岁,《杜诗详注》初刻甫成,梓行于世。二月,康熙南巡,仇兆鳌见驾,在武林行宫进奏《杜诗详注》刊本两部,得康熙皇帝御书“餐霞引年”四字绫匾,以示皇家恩遇。笔者按:《浙江通志》卷一五九“仇兆鳌”条云:“四十二年驾南巡,(兆鳌)诣吴江迎銮,进所辑《杜诗详注》。”

康熙四十三年(1704)九月,仇兆鳌六十七岁,为老友左峴《杜工部草堂记》作《附记》“表韵事于先贤,抚遗文而叹息”,(四十三年(1704)九月,仇兆鳌再次进京作官。)详见中华书局《杜诗详注》第2256页。

康熙四十四年(1075)七月,仇兆鳌六十八岁,升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九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充皇太子讲官、侍读学士。本年,仇兆鳌与彭会淇、顾图河等进京纂修《方舆程考》,康熙皇帝赠仇兆鳌绿石砚一方,以示恩赐。

康熙四十五年(1706),仇兆鳌六十九岁,彭会淇因科场案离局,顾图河赴任湖广学政,仇兆鳌独自主持《方舆程考》的修纂,领为总纂官,并蒙康熙皇帝御赐《文渊鉴》一部。

康熙四十六年(1707),仇兆鳌七十岁,为兄长服丧。老年丧父、丧子,又丧兄,殇其何极!

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二月二十日,仇兆鳌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其间,仇兆鳌自订年谱《尚友堂年谱》草成。“按全谱约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1638—1658),记出生年月及求学入庠经过。第二部分(1659—1685),写开馆授徒至考中进士。第三部分(1686—1710),写仕宦经历及康熙恩遇。第四部分(1711—1717),写致仕后返乡及病逝经过。”

康熙四十八年(1709),仇兆鳌七十二岁,充补经筵讲官、殿试读卷官。代皇帝到昌平祭祀前代寝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四月,仇兆鳌七十三岁,升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仇兆鳌身体积劳成疾,日见衰颓。

康熙五十年(1711),仇兆鳌七十四岁,以疾乞休,本年三月由京师南归故里。本年冬《杜诗补注》辑注完毕,命次子廷模编次,作附记云:“注杜始于己巳岁,迨乙亥还乡,数经考订。癸未春日,刊本告竣。甲申冬,仍上金台,复得数家新注,如前辈吴志伊、阎百诗,年友张石虹,同乡张迩可,各有发明。辛卯,致政南归,舟次辑成,聊补前书之疏略。时年七十有四矣。”⑨又,本年仇兆鳌次子廷模中举。

康熙五十一年(1712)腊月,仇兆鳌七十五岁,至吴门度岁,准备发刻《杜诗补注》。

康熙五十二年(1713),仇兆鳌七十六岁,重辑后的《杜诗详注》彻底竣工,后补充编纂完《诸家论杜》并作附记,详见中华书局《杜诗详注》第2349页。康熙五十六年(1717),吴县缪曰芑据临川晏氏本校刊《李太白文集》三十卷甫成。本年十月初五,仇兆鳌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岁。葬于鄞县东之九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