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

陈子龙
  • 姓名:陈子龙
  • 别名:字卧子,号轶符
  • 性别: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华亭(上海松江)人
  • 出生日期:公元1608
  • 逝世日期:1647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陈子龙(公元1608—1647年),明代文学家。字卧子,号轶符,又号大樽。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初,他参加了以张溥为首的复社,又与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等人结幾社,与复社相呼应。崇祯十年(1637)进士。在国事日非的情况下,他颇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崇祯十一年,编纂《皇明经世文编》。崇祯十二年整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福王时任兵科给事中,屡次进谏,不听,辞职还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事败,避匿山中,想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械送途中,乘隙投水死。清乾隆中谥忠裕。著有《幾社稿》、《陈李倡和集》、《属玉堂集》、《平露堂集》、《白云草》、《湘真阁稿》、《三子诗稿》、《焚余草》。清人王昶编为《陈忠裕全集》。


他的诗学观,仍然提倡复古。但复古的内容与七子有所区别。一方面,他所提倡的复古就是要对已经完备的体格、音调认真揣摩、学习,另方面,他认为诗作的寄寓、丰姿、色彩因“出致人工”的不同而“各不相借”。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认为“作诗不足以导扬盛美,刺讥当时,托物联类而见其志”,“虽工而余不好”。因而他不少诗作能面对现实,有感而发。《辽事八首》揭露明军面临战事,依旧“红袖军中歌舞遍”。诗人无限悲愤地写道:“今日东方声问断,盈盈极目使人愁。”《白靴校尉行》有力地抨击了宦官窃弄权柄、误国害民。诗人对社会动乱下人民的困苦,常常流露出他的同情心,如《小车行》。明亡后,他的诗歌感情更加炽热,如《秋日杂感》10首倾吐了眷念祖国的悠悠情思。


陈子龙诸体诗作中,七古和七律较优。他的七古,既象岑参一样,善于以浓烈的色彩、奔放的气势、急促的音调描绘奇异壮美的景物,如《蜀山行》、《高梁桥行》、《大梁行》等,又象李颀那样,善于着意刻画各具特色的人物肖象,如《赠孙克哉》、《匡山吟寄灯岩子》、《寄献石斋先生》等。朱隗评其七古“直兼高、岑、李颀的风轨”。但是其七古时有构思较为单调的毛病。他的七律清丽沉雄,既能表现瑰丽雄奇的意境,又浸透着诗人郁勃的愁绪,即使诗中有丽语,也能显出“韵远思深”的特点,与那种仅有翡翠兰苕的绮丽诗风显然有别,如《高邮州》、《都下杂感》、《晚秋杂兴》等都是如此。


他亦善词。词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细腻地描绘男女之间的离情别恨,如〔浣溪沙〕《五更》、〔踏莎行〕《寄书》、〔少年游〕《春情》、〔玉蝴蝶〕《美人》等篇。据今人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考证,陈子龙早年与柳如是有爱情关系,过往甚密,他的一些词作倾吐了对柳如是的爱慕之情,可备一说。二是表现了明亡后怀念故国的情思,如〔小重山〕《忆旧》、〔柳梢青〕《春望》、〔天仙子〕《春恨》、〔江城子〕《病起春尽》等。陈子龙词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一是立意深远、寄寓含蓄;二是善于运用清丽语言及各种修辞手法,将不可捉摸的事物形象化为可以意会的动态图画。近人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评其词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他亦能文。有些篇章写得峭拔劲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