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蝶仙

陈蝶仙
  • 姓名:陈蝶仙
  • 原名:寿同,字昆叔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钱塘人
  • 出生日期:1879年7月22日
  • 逝世日期:1940年3月24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陈蝶仙(1879年7月22日-1940年3月24日),原名寿同,字昆叔,后改名栩,字栩园,号蝶仙,别署天虚我生、太常仙蝶、惜红生、国货之隐者等。浙江钱塘人,生于1879年7月22日(清光绪五年六月初四)。他的父亲陈福元,以行医和相命为业,并擅长音律[1]。蝶仙为庶出,7岁丧母。其嫡母喜爱说部弹词,常让他为之诵读。加之塾师也经常教作五七言诗,因此少年时对小说诗词以及音律等非常爱好。十余岁时已能吟咏,曾将自己的习作刊印,题名《惜红精舍诗》。后又将所著辑为《粟园丛书》。他原来也想以科举进身,曾得优附贡生。后放弃科举,悉心著述,以惜红生笔名写一些诗词,在上海《同文沪报》副刊《消闲录》上发表。1895年主杭州《大观报》笔政,曾著《潇湘影弹词》等作品印行出版。当时写情小说兴起,他受其影响,于1898年著长篇写情小说《泪珠缘》,在文坛上初露头角。


1901年,陈蝶仙在杭州开设萃利公司,次年又开设石印局,规模都不大。萃利公司主要销售书籍文具纸张,偶而贩卖一些欧美的化学仪器以及留声机、无声影片等,曾引起守旧亲友们的讪笑和反对。不久,萃利公司收歇,石印局亦因火灾被焚。1907年,陈前往上海办著作林社,出版文艺杂志《著作林》,至二十余期停刊。他撰写了《花木兰传奇》、《自由花传奇》等小说在该刊发表。


1909年起,陈蝶仙在江浙一带的绍兴、靖江、淮安等县当幕僚和小官吏。民国元年,代理镇海县知事时,往邻县慈溪访友,见遍地乌贼骨,认为用来制作牙粉原料,可不费分文,而取给无穷。便与其四弟蓉轩(名华同,时任镇海警察局长兼罪犯研艺所所长)商议,由研艺所制造牙粉,并呈文上司要求拨款2000元作制造经费,结果遭到训斥,遂愤而辞职,寓居上海,重操文字生涯。


当时,正是鸳鸯蝴蝶派兴盛时期,陈蝶仙是代表人物之一。1913年主编《游戏杂志》,次年又主编《女子世界》,同时为鸳鸯蝴蝶派的主要阵地——《申报》副刊《自由谈》作特约撰述。1916年任该副刊的主编。他先后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了《玉田恨史》、《黄金祟》等长篇小说。还在鸳鸯蝴蝶派所主编的《礼拜六》等许多杂志上大量投稿,先后发表了《琼花劫》、《井底鸳鸯》等长篇小说。此外还与人合译了《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等外国小说。他前后所著小说数量达百余篇之多,内容大半都是描写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正如鲁迅所说“良家女子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但有时因为严亲,或者因为薄命,也竟至于偶见悲剧的结局”[2]。陈蝶仙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是当作游戏和消闲。他主编的《游戏杂志》,即以游戏文字著称。他的人生观充满了颓废思想,曾说:“人生于世,实在梦中”,“李白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虚诞耳。”[3]他署名天虚我生,号蝶仙,其意皆源于此。当时鸳鸯蝴蝶派作家多以鸳、蝶等取名,也自陈氏始。1916年5月陈加入“南社”。


陈蝶仙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却抱着比较积极的态度。在他主编《申报·自由谈》时,特辟“常识”栏,撰述小工艺日用品制造法,颇得社会人士之欢迎[4],后汇集为《家庭常识》八集,印行出版。同时,亲自试制牙粉,由其子小蝶和时任中学教员的李常觉(字新甫,鸳鸯蝴蝶派作家)协助,以他们共同的稿费收入为试制费用。此时他发现乌贼骨作牙粉原料有伤牙齿,便往舟山群岛岱山一带,向盐场收购制盐中废弃的苦卤,提炼制作牙粉的基本原料碳酸镁。试制成功,每百斤碳酸镁的成本不过十二元左右,仅及日货碳酸镁售价的一半。1917年制成牙粉,定名“无敌牙粉”(蝴蝶之谐音,并以蝴蝶为其商标图案),在农商部登记立案。开始时没有正规的厂房,雇工很少,家人亲友也参加制作,产品委托烟纸店代售,是为家庭工业社之伊始。


自无敌牙粉问世后,销路很好,获利丰厚。1918年7月,正式成立家庭工业社股份公司,资本一万元,陈蝶仙自任经理,小蝶任副理。这时,盐商们见苦卤制粉有利可图,遂趁机抬高卤价。陈为保持廉价的原料,便转而向散户盐民收购,同时将无敌牙粉批发给这些盐民销售。这样,既保持了廉价的原料,又扩大了产品的销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人民群众抵制日货的热情高涨,充斥中国市场的日制牙粉大受打击,家庭工业社的业务更是蒸蒸日上。这年增资5万元,次年又增资10万元,并建厂房于上海江阴街。1922年资本额达到20万元,在梅雪路购地11亩建总厂,附设印刷、玻璃、制盒等辅助厂。为了取得原料的方便和廉价的劳力,又在无锡、宁波、海宁设制镁厂,在镇江设蛤油、蚊香厂,在太仓设薄荷油厂等。为解决产品包装所需要的用纸,1929年陈蝶仙让李常觉担任经理,自己改任监理,脱身到无锡研究造纸,建成利用造纸厂。之后,又到杭州创建浙江改良手工造纸厂。这样,形成了一个以制粉为中心的包括原料、包装和副产品制造在内的生产体系。陈蝶仙虽然对现代科学技术很热心,但各厂的机器设备能力都很低,他以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手工操作来取得高额利润。截至抗日战争前,家庭工业社的资本已达50万元,工人达2000人,产品四百多种。开办二十年间,资本增长50倍。


陈蝶仙自创办家庭工业社后,创作活动大为减少,但仍然在《半月》、《红玫瑰》等杂志上投稿,多系一些短篇小说和杂文。1924年,将他13岁以来所著诗词曲稿等汇集为《栩园丛稿》刊行。1930年,他以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的名义,创办并主编《机联会刊》,宣传提倡国货,并自撰一些介绍化学日用品制造法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杂文。该刊于抗战前停刊。


1937年“七七”全国抗战开始,陈蝶仙时在杭州。他考虑到上海必遭袭击,便派小蝶向上海市商会提出组织迁厂的建议,并具体安排家庭工业社的迁移。由于李常觉不以为然,只将上海厂的半数资财运往汉口。陈由杭到汉,以汉口为中心,暂行总社业务。“八一三”后,上海总厂和无锡利用造纸厂均被日机炸毁。年底,国民政府西迁,陈亦溯江而上,将汉口厂分别迁设于湖北宜昌和四川重庆(后亦遭日机炸毁)。他还到四川铜梁作改良川纸的试验,生产了四川连纸。又到自流井,利用盐井的便利,制造碳酸镁,到巫陵制造碳酸钙。之后,前往云南昆明,筹建制粉厂。1939年冬,陈蝶仙在昆明得病,由小蝶护送回上海,于次年3月24日去世。


陈蝶仙对诗、词、散文、戏曲、小说、弹词样样皆能,且文思敏捷,下笔神速。他虽在30岁以后主要献身于工业,但从未停止写作,著作宏富,各种作品多达百余种。其中以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占了绝大多数。除前述者外,创作小说有《玉田恨史》、《美人泪》、《黄金祟》、《火中莲》、《情网蛛丝》等;翻译小说有《杜宾侦探案》、《桑狄克侦探案》、《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等;剧本有《桐花笺传奇》、《花木兰传奇》、《自由花传奇》、《媚红楼传奇》等;诗集有《栩园诗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