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松(1890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字柏丞,浙江金华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 何炳松早年留学美国,1916年获得硕士学位归国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教务主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等职。他的著译作《新史学》即成于此时。1924年6月,何炳松应王云五先生之邀,出任商务印书馆百科全书委员会第五系主任。1928年,改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副所长。次年,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及东方图书馆副馆长。此时,何炳松还主编《中学史学丛书》、《教育杂志》等书刊,兼光华大学、大夏大学教授。 从1924年进入商务印书馆至1935年离开,何炳松在编辑出版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他具体负责了《大学丛书》、《宛委别藏》、《四部丛刊》续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万有文库》二集、《丛书集成》等大型丛书的编辑出版。这些丛书的编辑出版,特别是一些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出版界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商务印书馆时期也是何炳松的学术鼎盛时期。他在《民铎杂志》、《东方杂志》、《文化建设》、《史地丛刊》等杂志上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同时,计有《新史学》、《中古欧洲史》、《近世欧洲史》、《历史教学法》、《历史研究法》、《西洋史学史》、《通史新义》、《浙东学派溯源》、《秦始皇帝》、《初中外国史》、《高中外国史》等20余部专著、译著由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这些著作或致力介绍、传播西方史学理论,或注重于发掘中国传统史学的精微,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奠定了他作为著名史学家的地位,被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1935年何炳松受聘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后期曾兼任东南联合大学筹委会主任。抗战胜利后不久,受命改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1946年7月25日逝世于上海中华学艺社,墓葬金华城北道院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