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树杞,清末医家。字璧山。浙江临海人。其生卒年代失于稽考,查阅当地县志亦无记载,其医疗活动主要在民国时期。蒋树杞奉儒家经典,博学多识,通堪舆、星卜,尤精于医学。除医承家学外,蒋树杞复涉猎西医书籍,故临证每能衷中参医,互为印证,多有发明,临证处方,皆有法度。蒋树杞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并依据经典书籍中的内容作为自己行医的准则,不受当时医家之言迷惑。蒋树杞所撰《伏瘟证治实验谈》,阐述瘟证由伏邪蕴蓄而成之医理及治法,1924年由裘庆元收于《三三医书》中。另有其两篇文章刊登于报纸上,分别是记载于《绍兴医药学报》的《论高思潜君五行之分析的批判》和记载于《三三医报》的《治蛇咬伤秘传验方披露》。
蒋树杞行医时正是西医渐盛、中医逐渐受到鄙弃的年代,但他并没有盲目崇尚西医,而是睿智地看到了中西医的差别,并坚信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在《论高思潜君五行之分析的批判》中,蒋树杞表达了对中西医的看法:“五行之说本非物质,非物质而欲以物质之学比较之宜,其格不相入也……今日西医充斥之世,急宜阐明内容,发扬国粹,以己之长制彼之短,方可取胜于竞争之地,若徒拾他人牙慧,助他人鼓吹而曰我欲保存国粹也。”他在例言中写道:“自欧风东渐,好异者崇尚西术,而鄙弃中医,并谓脏腑经络之有错,五行生克之无凭,不知西人只凭目见,以有形物质为怔信,无形气化多忽略而不讲,是故西人所知者,俱属形下之器,若形上之道,精深高远,非所知也。”表达了他对中医的信心,以及对《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些经典医籍的信心。蒋树杞是否在其他领域有所擅长,无法考证,现只能对他所遗留下来的有关伏瘟的这篇文章进行考察。他所写的《伏瘟证治实验谈》题目之所以称为“实验”,是因为文章记载了他在疫病诊治中的实践经验,而不是空想所得。
1919—1920年冬春之交,蒋树杞的家乡临海伏瘟盛行,死亡枕藉。每见此种疫病发生,医生常常贸然而治,既不识其病因病机,更无从确立治法。而蒋树杞回归《黄帝内经》,从运气的角度分析此次疾病的病因病机,对每种症状,如咳嗽、大便难、咽干头痛、腹满身重等都引经据典,做了详细的诊断说明,同时注重各个阶段的变化,病情一变,方法即变,完整地记录了此次伏瘟疫情各个阶段的症状及用药情况,且治疗效果良好。鉴于当时医者治病疗效较差,不知所以,贻害匪浅,故撰写《伏瘟证治实验谈》,志在补偏救弊。他的好友翁汝梅在序中说道:“今蒋君此编,论受病之原因,详治法之次第,亦犹叶氏论三时伏气,独阐不传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