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信(580年4月3日-651年),隋、唐禅僧。禅宗四祖。据《传法宝记》、《楞伽师资记》、《历代法宝记》等记载,俗姓司马,河内(治所在今河南沁阳)人。七岁出家,师事一僧,历五载。十二岁入皖公山(在今安徽潜山境内),依学僧粲,经十年。601年起住吉州寺(在今江西吉安)等处。611年起又住庐山大林寺。621年起移住湖北蕲州黄梅破头山(又名双峰山,在今黄梅西北),直至示寂。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曾三度敕使诏请,均被谢绝。唐代宗赐谥号“大医禅师”。弟子众多,传衣钵者为弘忍。他是楞伽禅师由弱到强转化的关键人物。在传法形式上,广开禅门,山中聚众五百余人,开始出现未来禅宗丛林的雏形,渐有压倒其他各家禅法之趋势。在禅法思想上,已加入新的内容,突破达摩禅的范围;他与弟子弘忍共同创立的“东山法门”,对慧能禅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著有《菩萨戒法》、《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据景德传灯录卷三载,师于幼时即慕空宗诸解脱门而出家,隋开皇十二年(592),入舒州皖公山参谒僧璨,言下大悟,奉侍九年(一说十年),得其衣钵。大业十三年(617),领徒众至吉州庐陵,遇群盗围城七旬,其时泉井枯涸,众皆忧惧,师乃劝城中道俗念摩诃般若;盗贼遥望城,如有神兵守之,相谓曰(大五一·二二二中):‘城内必有异人,不可攻矣!’遂解围而去。后师欲往衡岳,路出江州,道俗请留庐山大林寺。唐武德七年(624),归蕲州,住破头山三十余年,传法于弘忍,另有弟子法融别立‘牛头禅’。又破头山后改称双峰山,故世人又称师为‘双峰道信’。贞观十七年(643),太宗闻其道风,三诏入京,师均上表辞谢,帝乃遣使,谓若不起,命取首级,师伸颈就刃,神色俨然,使者异之,还入奏,帝愈叹慕,赐珍缯。永徽二年闰九月(一说永徽元年)垂诫门人,安坐而寂,世寿七十二。建塔于东山黄梅寺。因弟子弘忍居于黄梅东山弘传禅法,故世人并称师与弘忍之道法为东山法门,并遥尊师为东山法门之初祖。大历(766~779)年中,代宗敕谥‘大医禅师’,塔铭号‘慈云’。著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菩萨戒作法等书。[续高僧传卷二十六、五灯会元卷一、佛祖统纪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