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新城(1893.05.22~1960.11.28) ,教育家、出版家。原名维周、心怡、遁庵。湖南省溆浦县刘家渡人。1908年在本县上小学,因领导闹学潮而被开除。一度在学馆教书。辛亥革命后,在常德第二师范学校附设单级教员养成所,长沙游学预备科学习。1913年考取湖南高等学校本科英语部,1917年毕业。之后任长沙兑泽中学、福湘女学教员。在此时期,接触到桑戴克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节本,了解了教育社会化和生活化的问题,刺激与反应的原则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等。继之读了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此立志研究教育。1919年,调任福湘女学教务主任,兼讲教育学和心理学。编著《心理原理实用教育学》一部,由杨昌济先生帮助出版。为改变教会所办的福湘女学禁锢学生思想,办学不符中国国情的状况,亲自讲授历史课,并组织师范生到小学参观和实习,使教学与实践有所结合。同年10月,针对教会学校的弊病,发表《我对于教会学校的意见与希望》(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引起长沙教会教育界不满,被迫辞职。11月与同学创办《湖南教育月刊》,仅半年,由于军阀张敬尧胁迫而停刊。不久,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曾参与推行选科制(允许学生在必修科目外,选修其他科目)与能力分组制(即学科制,打破年级制度,依学生能力随班上课,随时升级)的教学改革。1921年应邀到上海吴淞公学中学部(后改名中国公学附设吴淞中学)主持校务。继续试验选科制和能力分组制。此时,美国柏克赫司特创始的道尔顿制传入中国。次年10月起,便对该制度进行试验。废除课堂讲授,改教室为作业室(兼备教室、自修室、图书馆、实验室的作用)。教师在作业室指导,指定学习内容,提出作业大纲,并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实验同时,为《教育杂志》的《道尔顿制专号》撰文,引起各省教育界的注意。1923年,学校内部对推行道尔顿制产生分歧。不久,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任研究股主任。继续试验道尔顿制,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同年12月,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4年任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教授。不久返南京,专门从事著述活动。主编《中华百科辞典》,收名词万余条,约二百余万言。1928年应中华书店总经理之约,继徐元诰主编《辞海》。两年后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兼图书馆馆长,并创办《新中华》等期刊。同时,在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讲授近代中国教育史。1936年《辞海》正式出版,得到读者好评,在文化教育界颇有影响。次年,为中华书局代总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主持编辑所工作,出版大量教科书和各种读物。新中国成立后,曾主持文史资料征集工作,一度任广播学校校长。1953年退休。1957年提议重新修订《辞海》。1959年夏成立辞书编辑委员会、任主任委员,积极筹划修订工作。解放后被选为上海市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论著还有《心理学初步》、《人生哲学》、《中国教育辞典》(与余家菊等合编)、《教育通论》、《现代教育方法》、《近代中国教育史料》、《中国新教育概况》、《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指南》、《近代中国留学史》、《淞泸御日战史》(与刘济群合编)等。此外有译著《道尔顿制概观》、《道尔顿制讨论集》、《道尔顿制研究集》、《道尔顿制浅说》、《个性论》、《现代心理学之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