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有恒

金有恒
  • 姓名:金有恒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省桐乡县大麻镇
  • 出生日期:1870
  • 逝世日期:1921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金有恒(1870—1921),字子久,浙江省桐乡县大麻镇(原属德清县)人。祖籍杭州,侨居余杭县临平镇,后迁居大麻。父芝石,精儿科,亦治内科,弟有壬(字仲林),均著名于当地。


金家自南宋以来,世代业医。先生幼承家学,渊源有自,读书颖悟。时芝石公年衰多病,虑祖业之失传,因命先生侍诊左右。弱冠即小试于乡里,其时父母相继去世,哀痛之余,益自淬砺。先生业与年进,学验俱丰,辨证精确,疗效显著,誉驰遐迩。曾于1915年悬壶申江,兼任沪南慈善会施诊,轮值之日,病者数倍寻常,名更大噪。其为人治病,不论贫穷贵富,一视同仁,从不计酬之厚薄。对寡妇孤儿,免收诊金,且资助药费,直至治愈为止。有时出诊甫息,忆及邻近危重病人,虽未被邀请,亦去复诊,借以观察疗效和病情变化,虽风雨深夜不能阻。晚年在大麻家乡,每因诊号过多,中餐延至一二时,晚餐延至半夜,已属常事,而先生亦不以为苦。尝谓其门人弟子曰:“医者之对于病家,天职所在,无可或亏,不拘于地,不限于时,有召必往,有法必施,应诊未完,勿问他故。”可见其对病家负责之精神。此外,对地方公益,尤为热心。曾创设大麻初级小学,概免学费,使清贫孩童得有求学机会,校中开支,全部独自承担。


金氏虽声誉日著,但不自高身价,惴惴然常若弗及,犹恐学验不足,惠及无多,因此专心致志,更加奋发,尝谓:“医之为道,既不可偏执一端,亦不当轻讥同业,学力心机,相资并用,庶多一经验,而后少一谬误。”足见他诊疗态度之严谨。是以30余年来,信仰日高,延聘争先,踪迹所至,北抵齐燕,南及闽粤,大江南北,皆有先生足迹。医道医德,人所共仰,故慕名而负笈从学者,先后达150余人。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除教以《素灵类纂约注》《金匮要略心典》等经典著作外,《临证指南医案》尤为必读之书,而对温病诸家学说,亦属必修之课,门墙桃李,代有传人,形成别具风格之金氏学术流派。根据最近查访,金氏门生与再传子弟,遍及江、浙、津、皖、鄂、粤等省市,尤以江、浙两地,嫡传私淑,到处都有。对先生之抄本医案,辗转传抄,什袭珍藏,影响所及,既广且远。先生逝世后,门人吴兰士挽有一联云:“讲素问、授青囊,所承提命,历有多年;回首忆鸿恩,最难忘杖履追随,风雨同舟怜小子。浙东西,江南北,待起膏肓,不知凡几;惊心闻噩耗,又岂独门墙饮泣,山丘到处哭先生。”情深意切,颇可反映当时金氏盛名情况和大家对他的深切哀悼。


金氏医学精深,出诊时见有求神拜佛,每加告劝,道出病因,或是病中谵语,或是大热神昏的道理。故被开导放弃迷信而就医获愈的,为数不少。如一次在海宁县长安某家诊治,病家香烛高烧,正在祀神,先生诊毕曰:“此病吾能治愈,不必求神求鬼。”竟用旱烟管将神模祭品撩抛一空。此种提倡信医不信巫的可贵事例,至今犹传为佳话。在金氏医案中,确实未曾见到有关迷信鬼神和谶纬玄学的叙述,这也是他思想进步的一种表现。


金氏好学深思,舟车寒暑,手必一卷,而且记忆力很强,他的文学修养和医学知识是从自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他早年的医案是仿叶天士的体裁,后来看到著名妇科陈叔御老医师善用四六俪体,遂相仿用。秦伯未先生曾有“名振南北,学问渊深,案语多俪体,千言立就,一时无两”之评。姚若琴等也称颂:“先生善属文,深得六朝神髓,故案语多以俪辞为之,有枚乘之速,相如之工。”辞虽过誉,但也足以说明其受到广大群众与同道们的钦佩和尊重。其中尤以近贤裘吉生氏所评论的:“治病如析狱,诊断老练,用药轻灵,所谓合江浙时宜之法也。”符合实际,允称至当。


金氏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全部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惜忙于诊务,无暇著述,所遗《问松堂医案》曾刊于1923年上海编刊的《中医杂志》,秦伯未所编《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姚若琴等所辑《宋元明清名医类案续编》、裘吉生所编《三三医书》等,均有部分收入,单行本《金子久医案》亦有发行,深受中医界所欢迎。


综观金氏一生,是一位重视临床实践和有一定造诣的医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后世影响较大,值得我们学习整理、继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