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

朱翊钧
  • 姓名:朱翊钧
  • 庙号:神宗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563年9月4日
  • 逝世日期:1620年8月18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明穆宗第三子。穆宗共有4子,长子朱翊釴,5岁而殇;二子朱翊铃,未踰年而殇;朱翊钧为第三子;第四子朱翊镠,隆庆二年(1568)生。穆宗即帝位后,朱翊钧为嫡长子,于隆庆二年三月辛酉被册封为皇太子,此时朱翊钧6岁。明穆宗在位6年,于隆庆六年五月庚戌驾崩,时年36岁。同年六月甲子,朱翊钧即皇帝位,以次年为万历元年(1573)。


朱翊钧10岁即位,尊封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其生母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朱翊钧即位之初便罢黜高拱张居正接替高拱,成为新任内阁首辅,与冯保一起掌控万历前期的朝政。张居正作为朝政的主持者,开始对朝政进行改革。首先,张居正提出整顿吏治,实施考成法,形成“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的考成系统,用以提高行政效率。在具体实施中,考成法也确实得到认真的执行。其次,张居正提出要注重培养人才,并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书院进行严格管理,“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在经济方面,张居正主张清丈田粮,大规模推广一条鞭法。这些改革在地方均富有成效。他还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减轻了黄河、淮河下游的水患,漕运畅通。对周边民族,则“外示羁縻,内修战守”,整饬边防,改善了民族关系。他以戚继光等主持蓟州防务,以李成梁镇守辽东,边防败坏局面得到扭转。万历七年,张居正还通过俺答汗与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首领达赖三世建立了封贡关系。张居正的一系列革新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带来了众多成果,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许多措施在地方的执行上也有众多问题,反对的声音越来越高,弹劾张居正的人层出不穷。五年九月,张居正遇父丧而未归里守制,引发“夺情”之争,反对派企图将其逐去,但未得逞。张居正于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病卒,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即行废止。张居正死后,初赠上柱国,谥文忠;寻以言官诬劾,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家被籍没;后因言者复攻讦不已,被尽削官秩,其子孙也相继死亡。


朱翊钧自小即位,张居正作为其老师,严格执行经筵日讲,由此朱翊钧对张居正也十分尊重。大婚之后,朱翊钧对掌权的渴望渐趋强烈,对张居正和冯保的专断也颇为不满。张居正死后,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张鲸的策划下,朱翊钧开始剪除冯保的势力。在朝堂上,因为冯保派人弹劾王国光,牵涉到时为内阁首辅的张四维。张四维也奋起反抗,联合山东道御史江东之,弹劾冯保和他的亲信徐爵,江西道御史李植更是直接列举冯保12宗罪进行弹劾。最终冯保被革职削权,发配南京,退出了权力舞台。自此以后,朱翊钧便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亲政。掌权之后的朱翊钧接受了言官的意见,开始陆续启用因反对张居正而被打压的众多官员,也开始重审张居正掌权时的众多案件,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便是刘台案。刘台于万历四年上疏弹劾张居正获罪,死于戍所。刘台是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他参加会试时,张居正是会试的主考官,所以,刘台也是张居正的门生。刘台任刑部主事期间,张居正举荐刘台做御史,对刘台有知遇之恩。所以,刘台弹劾张居正的行为实属冒天下之大不韪。张居正得知被弹,向朱翊钧请辞,且态度坚决。朱翊钧为挽留张居正,平息事态,只能严厉处置刘台。之后又有人提出刘台在任期间贪污赃银,刘台家人在当地作恶多端。刘台被发配广西充军,他的父亲和弟弟也都获罪。张居正死后,重审刘台案,众多言官和新的证据开始指向原辽东巡抚张学颜和名将李成梁,朱翊钧不愿牵涉太多,只处置了其中构陷之人,为刘台平反。


六年,皇帝与锦衣卫指挥使王伟之女大婚。在朱翊钧众多子嗣中,朱常洛为长子,理应继承皇位。但因朱翊钧钟情郑贵妃,过度的宠幸让郑氏燃起对太子之位的野心,郑贵妃诞下朱常洵后,便开始力图改变祖制,由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朱常洵出生后,内阁首辅申时行开始上疏,要求册立太子,朱翊钧认为朱常洛还小,可以几年之后再册封。此后,大臣陆续上疏,要求册立朱常洛为太子,以固国本。但朱翊钧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将上疏留中,不予回应。二十一年,王锡爵仍然坚持早立太子,朱翊钧以王皇后为借口,认为王氏还有可能生育子嗣,所以要推迟立太子的时间。二十九年,朱翊钧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册封皇三子福王,皇五子瑞王,皇六子惠王,皇七子桂王。三十一年十一月,出现《续忧危竑议》一书。书中言朱翊钧立东宫为不得已,又不齐备东宫官属,含有日后改易之意。朱翊钧命朱赓入阁,是因赓与更同音,也寓有改易之意,书中并附有依附朱赓的内外官员名单。其署名为吏科都给事中项应禅撰,四川道监察御史乔应甲刊。因其言词诡妄,被称为妖书。朱翊钧大怒,立即命厂卫搜缉,大索奸人。项应禅、乔应甲上书自明,帝不问。浙党党魁沈一贯当国,与东林党人积怨已深,东林党人欲以此逐之;而沈一贯则反借此案诬陷次辅沈鲤、侍郎郭正域,兴起大狱。后因太子为保全曾为他讲官的郭正域而出面讲话,东厂提督陈矩也因狱主无名,恐辗转攀累不已,沈一贯等才归罪于有诈骗郑国泰前科的顺天府斥黜生员皦生光。次年四月,磔皦生光于市,妖书案草草了结。


太子册立后,众多大臣认为“国本”既已稳固,福王应遵从祖制、离开京城前往藩地,但皇帝却以“藩地宫室”未成,迟迟不应,大臣便又开始陆续疏请福王离京。朱翊钧借口无法服众,只好对群臣的奏疏不予回应。四十二年二月,朱翊钧下令兵部左侍郎魏餋蒙护送福王入藩邸,但“国本”之争并未终止。郑贵妃无法接受自己多年的经营被毁,于是联合郑泰,策划“梃击案”,希望重夺太子之位。


朱翊钧在位期间,受后人称赞的是“万历三大征”。二十年至二十八年间,同时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发生3次军事行动,东北的御倭援朝、宁夏的平定哱拜之乱和播州平定杨应龙之乱。十七年,哱拜以副总兵致仕,子哱承恩袭职。十九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告急,哱拜自请率所部3000人往援,至金城,见各镇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戎兵亦远避之,因益骄横。巡抚党馨每抑裁之,并核其冒饷罪,哱拜遂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哱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杀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纵火焚公署,收符印,发帑释囚。又胁迫总兵官张惟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并索取敕印,张惟忠自缢死。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哱拜为谋主,以哱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唯平虏坚守不下。叛军又以许花马池一带听其住牧为诱饵,得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明朝特调副将麻贵驰援,麻贵率苍头军在攻城同时,阻击套部蒙古,斩获甚多。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七月,麻贵等捣毁套部大营,追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叶梦熊代魏学曾为总督后,率各路明军将宁夏城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内部发生火并。城破,哱拜阖门自尽,哱承恩等被擒,哱拜之乱平息。


十七年,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公开作乱。明廷举棋不定,未采取有力对策。杨应龙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二十六年,四川巡抚谭希思于綦江、合江设防。次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军3000进剿,失利,杨国柱被杀。明廷罢江东之,以郭子章代;又以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连破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天险,又败杨应龙之子杨朝栋所统苗军。三月底,刘綎攻占娄山关。四月,进占杨应龙所依天险之地龙爪、海云,至海龙囤(今遵义西北),与诸路军合围之。六月,刘綎又破大城。杨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自缢,子杨朝栋等被执,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渡临津江,进逼王京(今首尔)。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军队望风而溃。李昖逃奔平壤,后又奔义州(今新义州东北)。日军进占王京后,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4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王京,但在距王京30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断日军粮道,日军不得不放弃王京,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议,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朱翊钧将石星等下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兵援朝。次年二月,明军兵分4路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但李舜臣和明军老将邓子龙也在与日军的海上会战中牺牲。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


朱翊钧在位期间,除了文治武功外,亦有倒行逆施之行。他贪于财货,兼并土地为皇庄。万历中叶后,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皇庄占地从江北扩展到江南,朱翊钧之弟潞王在湖广等地占田4万顷。朱翊钧之子福王在山东、河南、湖广占田2万顷,每年收租银46 000余两。缙绅富室也纷纷兼并土地,重租盘剥。江南1亩之入,多则3石,少则不过1石,私租却重至1石二三斗至2石。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长工和奴婢。奴婢身份比长工、佃户更为低贱,成为一经与主人立契、世代不能脱籍的“世仆”。


万历后期,宦官擅权,倒行逆施,政治日益腐化,社会矛盾激化。针对这一现象,东林党人提出反对矿监税使掠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东南地区经济等主张。他们还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等针砭时政的意见,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各种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明末党争中,东林党的主要对立面是齐楚浙党。双方以争国本为首,以三案为余波,相攻不已。由于对宁夏、朝鲜和播州先后用兵(万历三大征),以及乾清、坤宁两宫及皇极、建极、中极三殿连遭火灾,国库空虚。二十四年,府军前卫副千户仲春奏请开矿,为朱翊钧采纳。由于开矿的严厉禁限已经被打破,所以每遇奏报开矿,万历皇帝即派宦官前往监督。京畿、浙江、陕西、山西、广东、云南、辽东、江西、福建、湖广、山东等20几处均派有矿监。二十六年,又准千户赵承勋之奏请,派出宦官监督收税。天津店租、广州珠榷、两淮余盐、京口供用、浙江市舶、成都盐茶、重庆名木、湖口长江船税、荆州店税、宝坻鱼苇等处皆设税使,甚至门摊商税、油布杂税等税收亦有税使。税使一般领税务,有的则兼管开采。自二十四年起,朱翊钧派大批宦官充任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开矿征商,掠夺民财。他本人则不视朝,章奏留中,造成各地农民起义、城市民变不断发生,朝中党争与宫闱之争日激,上下解体。民变多起因于矿监税使的疯狂劫夺。最有代表性的是发生在苏州、临清、武昌等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以及北京的民变,包括苏州民变、临清民变、武昌民变、京西民变等较大规模的民变。四十七年,明军在辽东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与后金的战争中惨败,从此明朝在与后金对峙中转攻为守。为支撑同后金的战争,朱翊钧3次加派辽饷,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明亡之势由此已见。朱翊钧在位48年,于四十八年七月丙申驾崩,年58岁。九月甲申上尊谥,谥号为“孝显皇帝”,庙号神宗,葬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