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昶

马其昶
  • 姓名:马其昶
  • 别名:字通伯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桐城人
  • 出生日期:1855
  • 逝世日期:1930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马其昶(1855~1930)中国近代散文家、经学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马氏家族为桐城百年望族,世代书香,家学渊源。马其昶祖父马树章,任太常寺典簿;父起升,议叙同知。马其昶12岁,从学于吴山;14岁,从学于齐际燃;15岁,从学于姚思赞;17岁,从学于叶逢辛;18岁,从学于杨澄鉴,此5位塾师皆桐城硕学之士。稍长,受业于方宗诚、吴汝纶,吴汝纶又荐之于张裕钊。此外,马其昶娶妻姚氏,乃姚永朴、姚永概之姊;与二姚兄弟曾同在桐城西乡挂车山西山精舍谈艺论学,切磋砥砺;并得其父姚浚昌教诲。由此,从家学、师承及姻亲关系而言,马其昶可称作是桐城派的“嫡系”传人。虽然马其昶一直受着严格的科举应试训练,自19岁始应乡试,十几年间为举业不停奔波,但终无所获,未正式考取过功名。不过,由此而专研群经,兼及子史,治古文辞,并得诸多硕学鸿儒点拨指导,其论学治文,日渐醇厚,声誉鹊起。先后任潜川书院山长及桐城中学堂、师范学堂教习。宣统二年(1910),清廷召纂《礼》经课本,授学部主事,充京师大学堂教习。不久回皖,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1914再至北京,主持政法学堂教务,任袁世凯政府参政院参政。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拒绝参加筹安会,辞任回乡。袁世凯死后,复入京都。1916年,清史馆聘其为总纂,主修儒林、文苑及光宣大臣传。后以老病归里,卒于家乡。


马其昶治经重考证和校勘,尤邃《易》《诗》《书》《孝经》《大学》《中庸》和《庄子》。《易》宗费氏,《诗》宗毛氏,《书》宗《大传》,“旁列众说,折衷去取,潜思而通其故,往往获创解,为前儒所未发”(陈祖壬《桐城马先生年谱》)。


马其昶古文得方苞姚鼐之真传,不逾乡先贤所传之义法,高洁纯懿,酝酿而出,“思深辞婉,言虽简而意有余,幽怀微旨,感喟低徊,深造自得”(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吴孟复《桐城文派述论》一语中的地指出:“马其昶是桐城嫡传,其文妙在雅洁而富于韵味。”


马其昶著述颇多,主要有《抱润轩文集》《桐城耆旧传》《屈赋微》《三经谊诂》《老子故》《庄子故》《桐城古文集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