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宗汉(1839—1906),字云槎,号瀛峤,汉川人。清咸丰贡生,家有收藏万卷古书籍书楼一座,名“对古楼”,田少时读书其间。“喜轩歧医学,舆地图经,策论兵书。尤爱测算技术,怀有为乡邦澹灾拯溺”之志。幼习经史,旁通天星、地舆、兵家、医学之书。咸丰、同治(1851—1874)年间,投身军政,曾任司马。平素究心医籍,光绪九年(1883年)归里隐于医。用药精炼,治病多验。自同治九年至光绪十一年(1870—1885)年间,经反复历验,创“伏阴”说,以伏阴病乃春夏淫雨阴霾太过,阴邪伏藏孙络,至夏秋卒发。其证见先痢后呕、厥逆转筋,与先呕后痢、腹痛转筋之霍乱病不同。治当仿仲景四逆、理中、白通、吴茱萸诸汤方之法,忌猛投苦寒。著《医寄伏阴论》(一作《重订时行伏阴刍言》)二卷 (1888年)。今存《痰饮治效方》二卷(1902年)。另著《医寄温热审治》,未刊。
年未二十,投笔从戎,所经江河,留意考察,更着意于汉江利病。1858年由樊城军营返县,船过钟祥狮子口溃口处,对溃口原因实地考察,于次年2月,撰写《上请官中堂留狮子溃口不筑书》,提出治理狮子口下游水患方略。1883年,汉水决堤,汉川全境几成泽国,时田解甲归田,几次上书请求疏浚汉水,均以“集费维艰”不纳。1884年,为摸清汉水利病,以便治理水患,“裹粮带丁”,走遍汉川全境和湖北境内的汉水流域,实地测量,绘制地图。所到之处,辄访问父老,儒生和农、商,渔、樵,对水利、祥灾,深入调查考据。先后撰写《汉水源委考》、《治汉要略》、《汉川图记征实》、《湖北省汉水图说》,绘制《汉川县舆图》。《汉川县舆图》初测于1884年,后经三次复测定稿付印,前后历时11年。为湖北第一张县域平面图。《湖北汉水全图》对湖北汉水流域的城池、疆域,沿革、天度(经纬度),山镇、堤防、田赋,物产、集市,职官、兵事以及汉水利病和治水方案,作了详细记载和说明。《湖北汉水全图》定稿于1901年,始测于咸丰年间,历时40余年,为湖北最早的《汉水全图》。早在1896年,田即主持腾池河疏浚工程,设计在乌柏口修建朝天石闸的方案,创制“排壅龙”和“制沙龙”等疏河器具。“乘流排壅”,“借水制沙”,“数日之工,较挖挑两月尤多”。但十易寒暑,工未竟,田怀着“对古楼藏万卷书,乌柏口遗恨万年”的悲愤而含恨终天。疏浚之事亦随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