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

龚贤
  • 姓名:龚贤
  • 别名:岂贤,字半千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18
  • 逝世日期:1689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祖籍昆山,后迁居南京。金陵八家之一。他生活于社会动乱之时,经历坎坷,一生布衣不仕。早年即以诗画闻名乡里,晚明时期在南京与复社文人交往密切。明亡后,漂泊北方多年,后南返,往来于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定居南京清凉山。有诗文集《香草堂集》,绘画专著《画诀》《柴丈人画稿》《龚半千课徒画说》传世。《画诀》是龚贤在课徒画稿上的解说,由后人辑编而成,主要为初学者讲述山水画的一些基本画法。他的许多重要绘画见解散见于题跋中,如系统提出“画家四要”,即笔法、墨气、丘壑、气韵,论述精辟,且有创见,是他对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


在笔法方面,龚贤注重用中锋,提出中锋用笔要古、健、老、活,方能避免刻、结、板之病。在创作中,他善以苍劲凝练、沉郁浑润的笔墨,勾画出林木山石的形象,方而不板,洁而不滑,所绘《水墨山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就鲜明体现了他的用笔特点。他的用墨最具特色,主张墨气要厚、要润。为表现江南山水的滋润景象,继承和发扬了宋人的积墨法,山石树木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极为浓重,但浓重中又有细微的深浅变化和巧妙的明暗对比。大部分轮廓线与皴染浑为一体,又适当留出高光和坚实的轮廓。山石厚重的体积和坚硬的质感,空气的润湿和阳光的映照感,都巧妙地表现出来。江南山川的茂密、滋润、明媚、深远的特征,被披露得十分鲜明、突出。《清凉环翠图》《摄山栖霞图》(均藏故宫博物院)都是善用墨色的代表作。所画山水,大都取材于南京一带风光。在如何布置丘壑方面,他提出了“奇”与“安”、“实境”与“幻境”的理论,即描绘自然既要妥帖合理又要不一般化,既要符合现实“实境”,又要更美更理想。因此,他画的景色多为江南丰饶明丽的湖光山色,生意盎然,平稳宁静而又引人入胜。《千岩万壑图》(瑞士苏黎世里特堡博物馆藏)是他在布局方面的范例。


龚贤山水远宗董源、米芾吴镇,近师沈周,进一步发展了墨丰笔健的画法,形成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画风,其艺术造诣居金陵八家之首,王概、柳堉等人承续衣钵。清代中叶镇江地区的张崟,现代的黄宾虹、李可染等,也都从他的墨法中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