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源(1709年-1787年),朝鲜后期文人。生于肃宗三十五年(1709),卒于正祖十一年(1787)。字大卿,自号江汉遗老,南原长水人。他年少强学,于1727年通过生员试,以长于文章论说而名动一时,与当世名士宋士行、李天辅、吴瑗、南有容等交游往来,文章日进,名声益振。1740年,他通过增广丙科,被荐为艺文馆检阅,次年荐为春秋馆翰林,因学识出众,颇受英祖赏识。其后历任兵曹佐郎、世子文学、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等职。
1744年,黄景源从《明实录》中考出崇祯帝于后金侵入朝鲜(丙子之役,1636)时曾派兵救援朝鲜一节,上疏奏请将崇祯帝并祀于朝鲜大报坛,未见允。1749年他又再次上疏奏请,获允。奏请将崇祯帝并祀朝鲜大报坛一事,令黄景源成为朝鲜士林秉持春秋大义的士人典范,其在士林的影响力亦由此陡增。其后,黄景源又历任东莱府使、吏曹参议、嘉善、都承旨、礼曹参判、兵曹参判、安边府使等职。
1755年,黄景源任燕行副使出使明朝,及还,历任大司宪兼同知经筵事、艺文馆提学、弘文馆提学、刑曹参判、丰川府使、户曹参判、吏曹参判等职。1766年,黄景源又以吏曹参判的身份兼任艺文馆、春秋馆两馆提学。不久之后出任世孙(即后来的正祖)右副宾客。世孙主持编撰《宋史箜》,令其撰史论。其后,他还历任资宪、刑曹判书、江华留守、礼曹判书、京畿观察使、工曹判书等职。
朝鲜正祖即位(1776)后,黄景源撰进英祖元陵《哀册文》。之后,他又历任议政府右参赞兼知经筵事、都总管、备边司提调、吏曹判书等职。正祖建立奎章阁,拜黄景源为首任奎章阁提学,他推辞不就,转而致力于编撰《英宗实录》《明义录》等书。同时,他仍长期担任艺文、春秋两馆大提学,这表明他晚年已经成为朝鲜士林公认的学术泰斗级人物。
1787年,黄景源卒,享年八十岁,正祖亲制祭文赐祭。祭文曰:
大雅云远,文气日漓,作者中间,寂矣鼓吹。卿奋厥声,规彼大匠,体尚邃古,言耻官样。滔滔江汉,鸣国之盛,为予宾僚,掌予词命。奎署英馆,卿又其冠,曰笃契遇,不宁才难。机变都忘,孤卿自至,白发寒屋,手勘存笥。兰刻香歇,莲榜星回,太平生老,酹以一杯。
1792年,黄景源被赠谥文景。著有《江汉集》《明朝陪臣传》《南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