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和(1940年10月1日—1990年9月3日),台湾小说家。生于台湾花莲。1959年从花莲高中毕业,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3年大学毕业后去部队服役。之后回家乡中学任英语教员,又入台南亚洲航空公司和台北国泰航空公司当职员。60年代末进入台湾电视公司,编辑电视节目。70年代初前往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工作。1973年由美返台,仍在电视界服务。1990年9月3日因患癌症在台北去世。王祯和在台大外文系读书时开始文学创作。1961年,处女作《鬼·北风·人》在台大学生白先勇等创办的《现代文学》上发表,名声大振。该作在结构方式和人物情节上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但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却是社会下层的人和事。因而,在内容普遍苍白的《现代文学》杂志上,这篇小说就显得别有韵味。实际上,《鬼·北风·人》已经显示了作者今后创作的走向:重视技巧,重视社会现实生活。他极力主张作家只写他所熟悉的生活,“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会有生命,有感情,才会使读者有亲切感,产生共鸣感”。这也是他本人创作中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他自幼在花莲长大,高中毕业前从未离开过花莲,那里的风土景物和普通百姓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他说:“他们对我而言是那么亲切、熟悉,他们的乐,也是我的乐;他们的辛酸,也是我的辛酸;他们的感受,也是我的感受。”基于这种朴素的文学态度,王祯和不赞成别人称他为“乡土作家”,他所做的是写那些感受深的人和事,可以是早期的农民,也可以是后来的航空公司小姐,而不仅仅是为“乡土文学”而写作。《嫁妆—牛车》和《小林来台北》都因此取得很大成功。和其他热衷于社会写实的作家一样,王祯和同样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但在创作时他又有着独特的表现。在早期作品中,作家常使用嘲弄的笔调来描写下层社会中贫穷、愚昧和生理有缺陷的小人物。《嫁妆—牛车》就是运用喜剧的形式描写一位贫苦农民的婚姻家庭悲剧。一些评论家认为,对小人物的嘲讽,虽然给作品带来了些趣味性,但显得过于冷酷,令人难以接受。在后期作品中,善意的嘲弄已经消失,辛辣讽刺的味道却更加浓烈,但对象则由受迫害受屈辱的小人物变为丑恶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常被人称道的是《小林来台北》,作者对洋化得不伦不类的公司职员和腐败的社会风气,进行了讥笑和批判,令人忍俊不禁。王祯和还特别注意小说语言的创新,有意大量采纳台湾地区方言,这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尤为突出,似乎这样可以增添环境的色彩,更接近生活和人物身份。王祯和不是一位职业作家,也不高产,平均每年只有一篇作品问世,但多为艺术上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嫁妆一牛车》、《三春记》、《寂寞红》,长篇小说《美人图》、《玫瑰玫瑰我爱你》,中篇小说《人生歌王》,另有剧本《春姨》、《望你早归》,电视专访集《电视、电视》,译著《英格丽褒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