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庆(1155.6.22-1213.2.24),日本镰仓初期法相宗的学僧。号为解脱房,京都人,又称侍从公。起草《兴福寺奏状》,谴责法然(源空)专修念佛而闻名。在平治之乱(1159)中被杀的后白河上皇近臣藤原通宪(信西)的孙子贞宪之子。叔父有安居院澄宪、兴福寺别当觉宪、高野山明遍、东大寺别当·醍醐座主胜贤。应保2年(1162)8岁南都下向,永万1年(1165)11岁剃发。承安2年(1172)醍醐寺实运接受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养和2年(1182)唯识义卷一奥书上与兴福寺沙门释贞庆签名。同年担任兴福寺维摩会的研学竖义。文治2年(1186)起作为维摩会、季御诵经、最胜讲、法胜寺和法成寺的法华八讲等讲师、论义活跃,受到九条兼实等人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早在研学竖义之年的元旦,为了笠置寺(京都府相乐郡)申请了大般若经书写,第二年在该寺的弥勒磨崖佛前与劝进沙门信长合作举行了斋会。之后,为笠置寺兴隆的劝进沙门们写了很多劝进信,在大般若经完成的第二年建久4年(1193)建立了缴纳经典的般若台六角堂的同时隐居在该寺。笠置山在平安后期末法思想的扩展中成为弥勒信仰的圣地,镰仓初期与大峰山、葛城山相结合,成为修验活动的场所。贞庆虽然是学僧,但很早就在这样的地方设定了信仰生活的场所,可以说是与之后的隐居有关。这个笠置时代是以更自由的立场活动的,在此期间,法然的专修念佛扩大,与旧佛教的对立加深中,元久2年(1205)起草了《兴福寺奏状》,在没有朝廷的许可的情况下,以“立新宗的错误”“妨碍万善的错误”等为批判内容,请求专修念佛的禁止。晚年希望观音前往补陀落净土,承元2年(1208)移居观音灵场海住山寺(京都府相乐郡加茂町)。59岁就去世了。谥号解脱上人。有《唯识论同学鈔》、《心要鈔》、《愚迷发心集》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