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

吴组缃
  • 姓名:吴组缃
  • 原名:祖襄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08年4月5日
  • 逝世日期:1994年1月11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吴组缃(1908年4月5日—1994年1月11日),现当代作家、学者。原名祖襄,曾用笔名有寄谷、野松等。安徽泾县人。1920年入宣城省立第八中学,经常听恽代英讲演。1921年转入芜湖省立第五中学,主编过校刊《赭山》。1923年第五中学因遭军阀压迫而改组,他又先后就读于南京私立新民中学、上海私立持志大学,并在《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短文。1925年3月在《妇女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鸢飞鱼跃》。1927年因结婚停学在家,任茂林村养正小学教员。1928年9月复学于上海持志大学。1929年9月入清华大学经济系,1年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后继续在清华研究院学习。1932年参加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反帝大同盟。1933年6月在《文艺月报》创刊号上发表了《评茅盾的〈子夜〉》。1934年先后创作并发表了颇有影响的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太平天下》、《樊家铺》。他在1934年和1935年发表的小说、散文,编成《西柳集》、《饭余集》出版。1935年1月受聘到泰山任冯玉祥的国文教师和秘书。1937年随冯玉祥参加抗日工作,并协助冯玉祥修改《我的生活》。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41年发表了描写农民参加抗战过程的长篇小说《鸭嘴涝》(后改书名为《山洪》),作品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青年农民的形象。1946年6月至1947年7月,随冯玉祥赴美国考察。9月,任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1949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50年代以来,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等职。自1952年至今,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吴组缃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发表了《对于〈长恨歌〉主题思想的一点理解》、《关于向优秀古典作品学习技巧的问题》、《谈〈红楼梦〉里几个陪衬人物的安排》、《论贾宝玉典型形象》等学术论文。其中后两篇被选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中,他还与人合作编著有《历代小说选》。文学史专著《宋元文学史稿》、《明清文学史稿》,古典小说评论集《说稗集》也即将出版。此外,吴组缃还出版有文艺评论集《苑外集》、散文集《拾荒集》,《吴组缃小说散文集》,及收录于“熊猫丛书”中的《吴组缃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