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鼎堂、定甫。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羊易之、谷人、爱牟、杜顽庶、高汝鸿、安娜、白圭、牛何之、杜荃、杜衎、石沱生、龙子、克拉克等。四川乐山人。1906年入嘉定高小。次年升入嘉定中学。1910年插入成都分设中学。1913年冬赴日本留学。翌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秋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进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19年组织夏社,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4月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出版《创造季刊》。同年,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在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编辑《创造周刊》、《创造日》。1924年再次东渡日本,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同年9月回国。1926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长,随后参加北伐,任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和副主任。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政治部主任,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流亡日本。在日期间,从事甲骨文和中国古代历史研究。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任《救亡日报》社社长。1938年到武汉,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团结文化界爱国人士进行抗日斗争。同年冬到重庆。1940年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等大型历史剧。1945年夏访问苏联。1946年5月离开重庆,在上海、香港等地领导文化界进行民主革命斗争。1948年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抵北平,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被选为全国文协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委员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瓶》、《恢复》、《前茅》、《新华颂》,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蔡文姬》、《武则天》,回忆录《创造十年》、《洪波曲》等;历史研究专著有《青铜时代》、《甲申三百年祭》等;古文字学研究专著有《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等;译有《浮士德》、《茵梦湖》、《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均收入《郭沫若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