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宸(1888年2月4日—1979年11月21日),中国基督教神学家、宗教教育家、文学家。生于浙江德清(今浙江湖州)一个没落的商人家庭。15岁入读苏州长老会所办的萃英书院,之后又进入由美南监理会设立的东吴大学学习。1907年,在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总干事J.R.穆德(John Raleigh Mott,1865~1955)、东吴大学校长孙乐文(David Laurence Anderson,1850~1911)以及东吴大学其他师生的影响下受洗成为基督徒。东吴大学毕业后,赵紫宸在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教授英语、算术和圣经等科目。1914年,代表在华的监理会前往美国参加美南监理会总会会议,并于同年秋天,到美国梵德贝尔特大学攻读神学,兼研究社会学和哲学。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神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并获得梵德贝尔特大学“创校者奖章”。回国后成为东吴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922年开始担任东吴大学文理学院院长。1926年,受聘于燕京大学宗教学院,1927~1952年担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其中1946~1947年由旧约教授李荣芳短时间接任)。其间,1932~1933年到英国牛津大学讲学,并分别于1928年、1938年、1947年三次代表中国基督教界参加在耶路撒冷、印度金奈(旧名马德里斯)和加拿大惠特比举行的世界宣教会议。1947年,到美国讲学并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4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六位主席之一。1949年10月,赵紫宸曾作为中国基督教界五位代表之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1953年,华北区各神学院联合组成燕京协和神学院后,赵紫宸受聘为研究教授。1954年8月,当选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其信仰立场,遭到迫害,于1979年11月21日在北京病逝。赵紫宸一生著述甚丰,涉及神学、教育、文学、诗词等多个领域。代表作主要有《宗教哲学》《学仁》《耶稣传》《基督教进解》《圣保罗传》《神学四讲》等。此外,他还在《真理与生命》《青年进步》《生命月刊》《真光杂志》以及《教务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50篇左右。这些神学、宗教、哲学、诗歌、文学方面的著述在当今中国的基督教思想界、华人教会、宗教学界乃至文学领域仍备受推崇,颇具影响力,值得后人进一步品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