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称,梵名Dharmaki^rti 。西元六七世纪之瑜伽行派论师,亦为着名之因明学者。生于南印度睹梨摩罗耶国(梵Trimalaya ),婆罗门种出身。少有才俊,早年修习婆罗门教及外道诸学,达十八年之久,后学佛法始皈佛教为优婆塞。至摩揭陀国从陈那之弟子护法出家修学,未久又依止陈那之另一弟子自在军(梵Is/varasena ,音译伊湿伐逻羡那),钻研陈那之‘集量论’,为之作注,即因明名著‘释量论’,学识堪匹陈那。对《集量论》作出评释,进一步发展了陈那的因明学说。其要点为:①强调现量“无错乱”,是真实的、纯粹的感觉,不是错觉;②现量的认识对象——自相,“为胜义有”,是真实的存在,具有“起识”的功有;③认为现晴天霹雳必须是“亲证”的;④改革三支作法,主张合因、喻为一体,颠倒其顺序,将喻体提前,并把同喻、、异喻分开单独列式,宗支常常省略;⑤将因区分为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三大类,进一步明确了因明比量的格式;⑥废除因过中的“不共不定”的规定。他对种姓制度持批判态度,在其《金刚针论》中指出:吠陀非正理,所有婆罗门法,道理亦非。又就金刚陈阇梨受灌顶,游历诸方,弘法宣化。晚年入羯陵伽国建立伽蓝,入寂于该地。师生于印度佛教渐衰之时,力挽教势,特以因明著称,影响后世甚钜。然师之因明著作,历来未译为汉文,直至民国七十三年(1984)始有法尊所编译之‘释量论略解’出版。而于重视因明辩论之西藏,则于现存大藏经丹珠尔(论藏)中,收录师所著之释量论、量决择、正理一滴、因一滴、相属观察并自注、诤正理、他相继成就 (以上七书 ,世称因明七论)、本生广疏、佛涅槃赞、吉祥金刚荼迦常爱赞等。此外,师另着有大乘集菩萨学论、金刚针论,两书皆有汉译本。[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第二十六章、Th. Stcherbatsky: Buddhist Logic, vol.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