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

克罗齐
  • 姓名:克罗齐
  • 全名:贝奈戴托·克罗齐
  • 性别:
  • 国籍:意大利
  • 出生地:佩斯卡塞罗利
  • 出生日期:1866年2月25日
  • 逝世日期:1952年11月20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克罗齐: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文艺批评家、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佩斯卡塞罗利。1883年就读于罗马大学,师事于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拉布里奥拉。1886年回那不勒斯研究历史和考古。1903—1923年与金蒂雷一起创办并编辑著名的《批评》杂志。1904年还担任了巴里出版家拉泰尔扎的编辑顾问。1910年当选为参议员。1920—1921年任焦利蒂政府的教育部长。1925年发表反对金蒂雷的《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抗议书,随即退出政界。1943—1947年领导他所重新创建的自由党,并于1944年短期任过政府不管部部长。1952年逝世于那不勒斯。他自称自己的哲学为精神哲学。他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把精神说成是最真实的存在,精神是哲学研究的对象,“除精神外没有其他现实,除精神外没有其他哲学”。通过历史而产生的普遍而永恒的精神,是4个既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不同阶段的统一体。这4个阶段是:艺术阶段、逻辑阶段、经济阶段、伦理阶段,它们分别以美、真、利、善为代表,与此相应,哲学也分为美学、逻辑学、经济学和伦理学4部分。前两个阶段为理论的精神,后两个阶段为实践的精神。四者相互作用,理论和实践就因此结合成为精神的统一体。精神哲学的完成就是历史哲学,真正的自然科学是不存在的。他还用概念的统一与差别的形而上学原则代替黑格尔的矛盾发展原理,把这些形态联结为一个与真、美、功利和道德相对应的阶梯式序列。精神的这种阶梯结构揭示了作为各种精神变化形式的历史的系统。所以,哲学的顶点就在于对那体现普遍精神并日趋完善的历史作历史编纂学的研究。在美学上,他否认客观美的存在,提出直觉即美的观点,强调美学与语言学的统一。这一理论对现代西方文艺学说和美学思想有巨大影响。政治上,他维护意大利国家统一,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德国占领,被公认为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代表,对欧洲知识分子阶层有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精神哲学》、《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美学原理》、《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政治和伦理》、《最新论文集》、《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我的哲学》、《黑格尔的研究和哲学解说》等。


1866年2月25日克罗齐生于阿奎拉城邦的佩斯卡塞罗利,不久迁往那不勒斯,在天主教学校读书,到中学毕业。


1883年父母死于地震,克罗齐随叔父迁居罗马,入罗马大学学习。研究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


1896年—1900年发表一系列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文章,后来收入《历史唯物主义和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一书。


1903年—1944年主编当时欧洲最有影响的文艺批评刊物《批评》杂志。发表《美学,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逻辑学,作为纯粹概念的科学》、《实践活动的哲学》、《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美学要素》等著作和《黑格尔哲学中什么还是活的和什么是已死的》、《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维柯》、《阿里奥斯托》等评论作品。还写有一部《十九世纪欧洲文学》,论及了席勒、海涅、司各特、司汤达、巴尔扎克、易卜生、福楼拜、莫泊桑等二十五位作家。


1910年任终身参议员。


1920年—1921年任内阁教育部长。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克罗齐拒绝宣誓效忠法西斯政权,被撤去教育部长职务。


1925年发表著名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


1925年—1934年写出《意大利史》和《十九世纪欧洲史》两部著作。


1934年重建自由党,并担任该党主席。


1947年在那不勒斯建立了“意大利历史研究院”。


1952年11月20日在那不勒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