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
  • 姓名:维特根斯坦
  • 别名: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奥地利维也纳
  • 出生日期:1889年4月26日
  • 逝世日期:1951年4月29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犹太人家庭,后入英国籍。1908~191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航空工程。1912~1913年在剑桥从学于B·罗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奥军中服役并被俘。1920~1926年曾在维也纳附近从事乡村小学教师等职业。1926~1928年在维也纳期间,与M·石里克、F·韦斯曼等人有交往。1929年回到剑桥大学,同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成为三一学院研究员,并在G·E·摩尔的赞助下任该校哲学讲师,1939年接替摩尔的教授职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离开讲坛到医院服役。1944年再次回到剑桥。1947年未到退休年龄就辞去教授职务。此后,在爱尔兰乡村专门从事哲学研究。1951年4月29日在剑桥去世。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论》(1922)、《哲学研究》(1953)、《关于数理基础的意见》(1956)、《蓝皮书和褐皮书》(1958)、《1914~1916年的笔记》(1961)、《论确定性》(1969)、《哲学语法》(1974)、《关于颜色的意见》(1977)、《心理哲学评述》(第1卷,1980)等。在哲学上,维特根斯坦反对传统哲学,即反对“形而上学”。他认为,传统哲学充满无意义的假命题,充满无法证实和无法分析的抽象命题,传统哲学所说的都是不应当说的、无意义的话,是“形而上学”,应当抛弃。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其前期哲学思想属逻辑分析哲学,《逻辑-哲学论》一书,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在这一时期,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人的一种自然的、形象化的能力,语言是人类用来表现事物的一种形象,语言就是世界的图象,就是事实的图象,这就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象学说,他用这个学说回答语句为何能表述实在世界中的事实,并回答关于命题的性质问题。在他看来,图象反映命题与事实、语言与实在之间关系的本质,同时也反映命题的本质。维特根斯坦在其后的哲学思想中,抛弃了图象说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逻辑原子论,代之以语言游戏论。在这一时期,维特根斯坦用“游戏”作为考察语言的模型。认为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也就是用语言做游戏。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的早期,不信任日常语言,认为它不准确,容易造成混乱。他试图用“理想语言”代替日常语言。而在其哲学研究的后期,他为日常语言辩护,认为只要坚持日常语言的日常用法,就可以消除语言造成的混乱。并且认为,哲学的任务正是在于描述语言的日常的实际用法。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体现了他的重视日常语言的立场。该学说分析了人们的日常语言活动,论述了日常语言的约定性、系统性、灵活性、多样性、家庭相似性和日用性。同时,又根据语言的这些性质,着重从语言的功能和使用,论述了语言的意义问题。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对逻辑实证主义有决定性影响。他的后期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