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麟

贺麟
  • 姓名:贺麟
  • 别名:字子诏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金堂
  • 出生日期:1902年9月20日
  • 逝世日期:1992年9月23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贺麟(1902年9月20日—1992年9月23日),现代哲学家,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字子诏。生于四川金堂。1926年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堂。1926—1930年先后在美国奥柏林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本科及其研究院研读西方哲学史,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30—1931年在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德国古典哲学。1931—195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任讲师、教授。1955年后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曾任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主任。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将是“中国现代思潮的主潮”;“五四”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儒学的僵化部分,“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更是显露出来”,这对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是有贡献的。认为儒家思想新开展的途径是:“以西洋之哲学发挥儒家之理学”;“吸收基督教之精华以充实儒家之礼教”;“领略西洋之艺术以发扬儒家之诗教”(《儒家思想的新开展》)。1930年写成《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试图从对比朱熹的太极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异同来阐发两家的学说,自认为是走中西哲学比较考证、融会贯通的道路。后又对知难行易与知行合一等中国哲学理论作新的解释,认为知行合一观有自然的知行合一观与价值的知行合一观的区别。自然的知与行涉及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两者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价值的知行合一观又可分为朱熹的理想的价值知行合一观与王守仁的直觉的知行合一观,前者是对理想的价值的追求,后者是对直觉的价值的追求。认为自然的知行合一与价值的知行合一并不冲突。这表现了用近代生理学与心理学解释知与行这一对哲学概念。1944年写成《近代唯心论简释》提出心理意义的心与逻辑意义的心的区别,认为逻辑意义的心即理,它是一种超经验的理想的精神原则,是经验行为知识和评价的主体。心是经验的统摄者、行为的主宰者、知识的组织者、价值的评判者。这种观点在当时被认为是“新心学”。方法论上,认为直觉是哲学思考中必须的,不能简单视之为反理性主义而予以排斥,朱熹和陆九渊是运用直觉方法的典范;辩证法是建立形而上学必不可少的思辨方法,与直觉法异曲同工(《近代唯心论简释》)。在伦理学上,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乃为自由的意志和思想的考虑所决定,而非受物质条件的决定”(《物质与思想》上);儒家五伦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适用于现代工业社会,因为它们契合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本主义精神(《五伦观念的新检讨》);把现代的“儒者气象”归结为“合理性合时代合人情”,力图使儒家人格获得新的生命力(《儒家思想的新开展》)。1945年出版《当代中国哲学》(1989年辽宁教育出版社重版,易名为《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以新心学的观点诠释戊戌变法前后至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国哲学发展过程,认为这五十年是“陆、王学派独得盛大发扬”。新中国成立后,专注于西方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教学、翻译、研究,写有大量的论文、讲稿、专著,培养了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人才。主要著作还有《知难行易说与知行合一论》《文化与人生》《现代西方哲学演讲集》《黑格尔哲学讲演集》《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译著有《知性改进论》《伦理学》《小逻辑》《精神现象学》《哲学史讲演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