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
  • 姓名:希罗多德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古希腊
  • 朝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484
  • 逝世日期:前430/420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前430/42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后世称其为“史学之父”。生于小亚细亚哈利卡纳苏斯。出身贵族之家。早年受爱奥尼亚文化的熏陶,受过良好教育。成年后,因参与推翻本城邦僭主的政治斗争,遭迫害,移居萨摩斯岛。后本邦僭主被推翻,一度重返故乡。正当而立之年,即离开故乡四出探访,广事游览,行踪甚广:东抵两河流域,南临埃及,北访黑海沿岸,西达意大利南部,其间到处寻访古迹,搜罗天下散失旧闻。前447年(一说前445年)抵雅典,与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等人过从甚密,并参与雅典的文化活动,对当时的雅典的民主政治颇为心折。前443年移居图里伊城,旋取得该城邦的公民权。在雅典,经友人鼓励,即决心撰写希波战争全史,后潜心著述,卒时全书可能尚未最后完稿。传世之作为《历史》 (即《希腊波斯战争史》)共9卷,系西方第一部正式的历史著作。《历史》前5卷,尽述西亚、北非及希腊诸地区之历史掌故、山川形势、风俗习惯等。第5卷第29节至结束,则专记希波战争,止于公元前478年。全书史料宏富,叙事流畅,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兼存。本书有中译本。在西方史学史上,希罗多德的出世,标志着古典史学的发端与西方史学的重大转折。这主要表现在:1.他的《历史》奠定了记叙体史书的基础,其书以希波战争为中心,编织史事,串联成篇,纳入了一个大体完整的体例之中,并把历史的真实性与编纂的艺术性结合起来,构成了一部记述希腊人与异邦人的历史巨著。这种体例经修昔底德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把编年与记事结合起来,成为日后编纂历史的正宗体裁,影响历久不衰。2.希罗多德具有广阔的视野。他的《历史》内容丰赡,材料宏富,诸如山川地理、民族分布、经济状况、政治制度、趣闻轶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举凡人类社会生活所发生的一切都被他所囊括,向读者展示了古代世界近20个国家与地区的民族的风貌,他写的实际上是当时希腊人所知道的世界史,具有最初的世界眼光。他的世界眼光,还突出地表现在他拜东方文明为师及古希腊从东方文化汲取营养以助自己发展的观点上。他从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习惯成自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彼此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尊重。他进而认为,东方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摇篮,十分重视东方文化对希腊人所带来的影响,为此,他曾被诬为“亲蛮派”。希罗多德的《历史》包含有最初的文化史之意蕴,可称为西方最早的文化史。在史学上,他奠立的社会文化史的传统虽一度被埋没,但到了18世纪“回到希罗多德去”的口号终于又重被提出,他的这一史学传统对于近现代西方史学的影响难以泯灭。3.他主张考订史料,辨别真伪,在西方史学史上最先开始运用历史批判方法。他声称:“我的责任是在报导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并不一定就相信这些事是真实的。——我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他引用诸说,逐一估量,仔细核对,使之互相参证,引导读者明辨真伪,择善而从。不过,由于他的“有闻必录”,容易失之轻信,故其书所载也有失实与谬误之处,但他的批判能力仍处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之上。此外,《历史》常有梦兆、灾异、神示等记载,但亦不能掩盖他的人本观念, 《历史》毕竟是一曲人的而非神的颂歌,这是他历史观中的本质特征。希罗多德史学的产生,在西方史学思想与史学方法上,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对后世的西方史学产生了久远的而又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