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平

许广平
  • 姓名:许广平
  • 笔名:景宋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州
  • 出生日期:1898年2月12日
  • 逝世日期:1968年3月3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许广平(1898年2月12日—1968年3月3日),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1898年2月12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出生在广州一个败落的官僚家庭里。她的父亲许炳瑶是庶出,在家庭中处于受歧视的地位。母亲是一个澳门华侨的女儿。许广平生下刚三天,就被父亲许配给了一个姓马的劣绅家。


许广平性格倔强,八岁那年,母亲要给她缠足,她大哭反抗,终于迫使母亲妥协。她上家塾时,父亲只让老师教她用土话读书,她的哥哥则可用官话读书。对这种男女不平等的待遇,她进行了反抗,父亲只好应允她和哥哥一样用官话读书。她十二三岁时,就明确向家人表示对包办婚姻的不满。


1911年9月,许广平的母亲去世。辛亥革命爆发后,她的全家搬到澳门,许广平由大哥许崇禧照顾。许崇禧是留日学生,常向她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在大哥的影响下,许广平阅读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广东主办的《平民报》,产生了为国家、为民族出力的愿望。她还购阅宣传妇女解放的周刊《妇女报》,深受其影响。许广平在《两地书》中曾追忆到:“因为渴慕新书,往往与小妹同走十余里至城外购取,以不得为憾。”又好读“扶弱图强等故事,遂更幻想学得剑术,以除尽天下不平事”。


1917年,许广平的父亲病故,她二哥从北京回广州奔丧,帮助她解除了包办婚约,她随即同二哥到北京。后又投奔在天津的姑母,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第二年升入本科,因成绩优异获得公费。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消息传到天津,许广平立刻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她是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的编者之一,曾发表许多关于妇女问题的意见。10月10日,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派遣保安总队的大批武装警察、马队,驱散在南开广场举行市民大会的一万名群众,许广平和女同学们用旗杆做武器,站在与军警搏斗的最前列,并勇敢地包围了警察厅,愤怒声讨杨以德的罪行,一直坚持到第二天黎明。


1920年5月7日,许广平又与同学们一起,不顾校方阻拦,冲出校门,参加“五七”国耻纪念大会,校方竟将她们全部开除。许广平和同学们团结一致,在家长和社会进步舆论支持下,坚持斗争一星期,终于迫使校方收回了开除牌示。


1922年,许广平从直隶第一女师毕业。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4年11月,为了反抗校长杨荫榆推行的奴化教育,北京女师大[1]学生爆发了驱杨运动。开始许广平因不明真相,唯恐被人利用,没有直接参与。次年3月11日,她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身份,第一次给教过她两年书的老师鲁迅写信,请求给她以“真切的明白的指引”[2]。鲁迅当天就热情地给许广平写了回信,希望她用“壕堑战”的方式,跟旧社会进行战斗。从此,许广平经常给鲁迅写信,有时还登门谒见,向鲁迅求教。在鲁迅的教育和启发下,她的思想不断提高。当女师大学生运动一度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她以学生会总干事的身份挺身而出,成为运动的骨干,曾与刘和珍等携手并肩战斗,并写下了大量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黑暗统治的战斗檄文。这时,许广平还热忱支持鲁迅的创作和研究工作,经常帮助鲁迅校对和抄写稿件,并积极为鲁迅创办的《莽原》周刊撰稿。当北洋政府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残酷迫害女师大的进步学生时,鲁迅挺身而出,支持和保护了学生。这一切,使得许广平和鲁迅之间的思想感情日益接近,产生了爱。1925年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的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歌颂鲁迅“以热烈的爱、伟大的工作给人类以光和力,使将来的世界璀璨而辉煌”,并表示她将不畏惧“人世间的冷漠、压迫”,不畏惧旧社会卫道者的猛烈袭击,与鲁迅携手同行,“一心一意地向着爱的方向奔驰”[3]。


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同车南下,到广州的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1927年1月,鲁迅也到了广州,担任广州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许广平任他的助教。2月18、19两日,许广平曾随鲁迅到香港。鲁迅在港作《无声之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深刻地阐述了尊孔读经与崇洋卖国之间的内在联系。许广平为他把绍兴官话翻译成广东话,增强了这两次讲演的效果。4月15日,蒋介石制造的“四一二”政变的血迹未干,广州的反动派又进行了大屠杀。腥风血雨笼罩了广州城,鲁迅愤而辞去了中山大学的职务,10月3日,与许广平抵达上海。


鲁迅这时决定停止教学活动,专心从事创作。许广平也希望能独立地服务于社会。鲁迅很为难地说:“这样我的生活又要改变了,又要恢复到以前一个人干的生活中去了。”[4]这话深深打动了许广平。她认识到,在残酷、艰苦的斗争中,鲁迅不能缺少自己的支持和帮助,于是毅然决定不出去工作了。此后十年中,许广平追随着鲁迅在反动当局的文化“围剿”中,过着半地下状态的生活。为了使鲁迅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她不但精心照料鲁迅的饮食起居,还要替鲁迅购买书籍,抄写稿件,查找有关资料,与鲁迅共同校对译著等。鲁迅的文章写成后,许广平也往往是第一个热忱的读者。由于得到许广平这样的支持,鲁迅后期十年的著作成绩,竟超过了以前的二十年[5]。为了纪念许广平付出的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鲁迅发表自己的译作时,有时特意用“许霞”、“许遐”的笔名。他还时常对许广平说:“我要好好地替中国做点事,才对得起你。”[6]


在连年的白色恐怖和兵燹战祸中,许广平都坚定地与鲁迅在一起,共同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1930年,鲁迅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参加“左联”成立大会,被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1931年,柔石等“左联”五烈士被反动当局屠杀后,鲁迅的处境也很危险。1932年,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侵略战争,鲁迅的寓所处于枪弹的威胁之下。1933年6月,国民党特务在暗杀了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之后,又散布将暗杀鲁迅的风声。同年8月,作为鲁迅公开联络点的内山书店,有两名中国职员突然被警察局拘留,鲁迅的安全受到威胁。在这些危急的时刻,许广平多次陪同鲁迅外出避难,跟鲁迅步步相随。“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鲁迅的这首诗,反映了他们之间患难与共的革命情谊。


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不幸与世长辞。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1937年1月,她发出了《为征集鲁迅先生书信启事》,呼吁收藏鲁迅书信的国内外人士捐赠或借录鲁迅的书信手稿,以便“整理成册,公布大众”。她又将鲁迅1934年至1936年的杂文十三篇编成《夜记》,于同年4月出版。6月,又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了《鲁迅书简》的影印本。7月,她编辑出版了《且介亭杂文末编》。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于日本帝国主义。这时左翼文艺工作者纷纷离沪。许广平为了保护鲁迅的全部遗稿及其他遗物,留在上海未走,并投入了紧张的出版工作。1938年4月,她编成了《集外集拾遗》。6月,她按《壁下译丛》体例,辑成《译丛补》。同年8月,由胡愈之发起,许广平、郑振铎等二十人组成的“复社”,以“鲁迅纪念委员会”的名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资助下,编辑出版了六百万字的《鲁迅全集》(二十卷本),其中收入了不少鲁迅的未刊稿和业已绝版的译著。全集编成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而且错字比当时出版的任何书籍都少,创造了当时中国出版界的奇迹。这套全集,为后来的鲁迅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许广平大无畏地投入了抗日斗争。她积极为抗日将士募捐日用品、药物和其他慰劳品,还节衣缩食买了一百支手电筒,托人带给跟日军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此外,许广平还热情地为《上海妇女》、《妇女界》、《上海周报》、《鲁迅风》、《中苏文化》、《文艺新潮》及《申报》副刊《自由谈》、《文汇报》副刊《世纪风》等等报纸杂志撰稿,并发表了大量纪念鲁迅的文章,以打破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宣传。


为了减轻读者的负担,许广平借款刊印了《鲁迅三十年集》,内收鲁迅1906年至1936年的著作二十九种,计三十册,分三大函(不包括译作),售价比《鲁迅全集》低。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同时占领了上海的租界。为了寻找上海抗日知识分子和出版家的线索,日本宪兵于12月15日清晨逮捕了许广平,妄图从她身上打开缺口。敌人对她采用了拷打、电刑等种种手段进行逼供。面对这些难以忍受的折磨,许广平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以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保全了革命团体和无数的朋友。日军一无所获,1942年3月1日不得不将许广平释放。郑振铎在《记几个遭难的朋友们》一文中写道:“她出狱后,双腿已不良于行,头发白了许多。她是怎样的拼着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同伴们!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华民族的女战士和女英雄。”[7]


1944年秋,许广平将已经征集到的鲁迅书信手稿和抄件八百余封整理好后,分藏数处,1946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资助下,出版了《鲁迅书简》。接着许广平又秘密北上,整理鲁迅北平故居的手稿和藏书,并会见了中共驻平办事处的叶剑英等人。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许广平请律师将鲁迅的书籍加封加锁,使之完整地保存到解放。


1947年,许广平担任上海妇女联谊会主席,积极为《民主》周刊等撰稿。这时,她与上海学联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保持了密切的接触,不仅对学生们“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运动表示道义上的声援,而且还多次慨然捐款。她在《我的呼喊》一文中,愤然质问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许多军队,在对日寇的抗战中望风而逃的,这回反而非常勇敢地在打自己的同胞了。难道养精蓄锐,为的是今天一役?国家亡在异族手里不要紧,让自己兄弟、亲戚、朋友来共管国事倒不愿意?”[8]


1948年10月,许广平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经香港秘密转入解放区,受到李富春、蔡畅等人的盛情接待。


1949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许广平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0月19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副秘书长。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她一直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外,她还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妇委会主任、民主促进会副主席等职。


解放后不久,许广平把鲁迅著作的出版权上交给国家出版总署,还将鲁迅的全部书籍、手稿及其他遗物捐赠国家有关部门[9]。1959年10月,她完成了将近十万字的《鲁迅回忆录》。1960年10月,许广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她长久以来的宿愿。


1968年3月3日,许广平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