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芙

伍尔芙
  • 姓名:伍尔芙
  • 全名: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82年1月25日
  • 逝世日期:1941年3月28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父亲是著名批评家、传记作家。她从小喜爱文学艺术,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探索和革新。最早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描写一个妇女看到墙上的蜗牛所引起的种种联想,已使用意识流的技巧。成名作《黛洛维夫人》(1925)则采用了乔依斯那种交错型意识流写法。她还写有《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海浪》《幕间》等小说。文艺论著有《普通读者》《自己的房间》等。最著名的论文是《现代小说》,强调写主观真实,表现人的“内心火焰”,抓住心理活动的细枝末节,从而揭示“生活的本来面目”。由于精神病的反复发作,1941年她在离家不远的一条河上投水自尽。


对伍尔芙的文艺思想应做具体分析。她认为,主观印象和幻想是文学描写的根本对象和中心。只有主观印象和幻想才是生活,才是“真实和真理。”同时,这个生活又是变幻莫测的、错综复杂的和不可知的。小说家的任务就是把这种变化的、不可知的、难以定义的精神世界表现出来。而不应去描写意识流状态或意识流本身之外的事物。传统小说之所以是“不真实”的,就是因为它没有表现人物“所有的幻想”, “生活从他们的笔下溜走了。”因此可以看出,伍尔芙深受“意识流”派的影响,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她更倾向于人的主观精神。伍尔芙认为,文艺家应做无意识和潜意识的忠实记录者。她要求作家要把人物头脑中“千千万万个印象”,无论是细小的、奇异的,还是暂时的、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都应全部写出来。把那些“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般的印象全部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生活的本来面目”。即“在那千万个微尘纷纷坠入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 “描写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痕迹。”并且要“让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通常所谓的大事要比通常所谓的小事包含着更充实的生活吧”。但是,按照她的观点,作家创作出的人物只会是一些缺乏社会本质、失去客观联系的人物。如果作家只追求这种主观上的真实,必然会忽视对人的社会本质的追求。


伍尔芙要求运用新方法,塑造新的美的印象。伍尔芙十分推崇意识流小说。她认为二十年代以前的传统的讲故事写景物的方法,使人感到不完整、不满足,不能沟通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感情,甚至造成障碍。这种旧小说的技巧和规范必须摒弃。而意识流小说是一种现代小说。要描写现代小说的人物,第一,对人物性格进行判断;第二,时刻注意20年代之后人物性格的变化。同时,要尽可能把人物写得美。 “这是我们借以生活的精神,就是生命本身。”这对我们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