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萨都剌
  • 姓名:萨都剌
  • 别名:字天锡,号直斋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公元1272年
  • 逝世日期:1355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萨都剌(公元1272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西域回回,一说蒙古人。其祖父和父亲均为武官,因功镇云、代二郡,定居雁门(今山西代县),萨都剌遂为雁门人。他虽为将门之后,但家道中落,处于“家无田,囊无储”(《溪行中秋玩月自序》)境地。因贫困,早年外出经商,直到泰定四年(1327)五十五岁时才考中进士,授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入翰林国史院,出为江南行御史台掾吏,又除燕南宪司照磨,改闽海宪司知事,除燕南宪司经历。为官期间,能重教育,救灾赈贫,惩治巫蛊,弹劾权贵。其晚年情况不可确考,据传曾投方国珍幕中,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刘左司仁本”和“方参政行”条;一说晚年致仕,不知所终,见《雁门集·溪行中秋玩月》诗后萨龙光按语。萨都剌为元代重要诗人,当时以宫词著称,写得“清新绮丽”(《归田诗话》),杨维桢说:“天历间,余同年萨天锡善于宫词”(《宫词序》),并称赞其宫词“虽王建张籍无以过矣”(见《西湖竹枝词》)。萨都刺的宫词也曾使他的“座主”虞集“忽见新诗实失惊”,其实《雁门集》中这类诗歌主要是传统的宫怨主题,其中部分诗有讽喻之意。由于他为生计而四处奔波,入仕后主要作品秩低的地方官,又在南人地区,这种经历使他能广泛接触社会,写出各样题材的作品。其深刻反映现实的作品如《鬻女谣》、《黄河即事》等,以对比手法揭露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贫富对立的严重。被瞿佑《归田诗话》称为“直言时事不讳”的《记事》诗,更为大胆地直指元朝皇帝,对文宗为争夺帝王而不惜骨肉相残的行为极力讽刺,此事正史不载,因而被称为“诗史”。萨氏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乃至长城内外,由于身临其境,体物精细,因而写下不少耐人咀嚼的山水诗和边塞诗,江南美丽的自然风光,塞外风沙、草原落日的雄浑景象,在他笔下都有细致动人的描绘。其诗风格多样,古体雄浑,律体趋于沉郁,绝句偏于清丽,清顾嗣立指出他“真能于袁(桷)、赵(孟頫)、虞(集)、杨(载)之外,别开生面”(《元诗选·初集》)。前人又指出他能广泛吸取唐诗精华,学唐之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无论语言或意境,受李贺影响尤为明显,这正是形成他多种艺术风格的原因之一。萨都刺以诗名家,但词作亦有佳篇,虽然传世仅有十馀首,然而脍炙人口,[百字令]《登石头城》及[满江红]《金陵怀古》便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太和正音谱》说:“萨天锡之词,如天风环珮。”而其散曲仅存[南吕一枝花·妓女蹴菊]套,见《北宫词纪》和《雍熙乐府》(不注撰人)。著有《雁门集》。萨氏诗刻本较多,元本已失传,现存以嘉庆十二年其裔孙萨龙光编定的十四卷本最为完备,有详细校勘、注释,诗均编年,不过其中也有他人诗羼入。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殷孟伦和朱广祁校点本,选本有刘世俊等选注《萨都刺诗选》。日本有永和丙辰(1376)刻本《萨天锡杂诗》,所收作品为国内所传各本所无,有人推测这与萨氏已失传的《巧题》百首相关(见金开诚等《历代诗文要籍详解》)。生平事迹见《两浙名贤录》卷五四、《元诗选·初集》小传、《新元史》卷二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