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

朱松
  • 姓名:朱松
  • 别名:字乔年,号韦斋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097
  • 逝世日期:1143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朱松(1097一1143)南宋学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乔年,号韦斋,朱熹父。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历政和、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绍兴四年,召试馆职,中进士第,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著作佐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司勋、吏部郎等。反对秦桧议和。出知饶州,未上,卒。松好学,师事罗从彦,以传二程之学,他注重实践,主张学以致用。他说:“夫仕而忘学,如农夫快一朝之饱而释终身之耕,殍于沟中,可立而俟。然则仕而志学,犹饱而念耕,亦不足道也!”(《宋元学案·豫章学案》)他推崇《大学》、《中庸》,认为只有“《中庸》出于孔氏家学。《大学》一篇,乃入道之门,其道以为欲明明德于天下,在致知格物以正心诚意而已”。然“其说与今世士大夫之学大不相近,盖此学之废久矣!”(同上)他认为自从周道衰废,杨朱、墨子虽得罪于圣人,但仍是学仁义之学者,只是失之而已。至于申不害韩非、张仪、苏秦之学盛行,士大夫才开始真正“决裂圣人之藩墙,以阿流俗之所好”(同上),其后直至汉文、景以至于今,盛而未衰。所以他大声疾呼,士大夫应“以斯文为己任,起而唱之”,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再“以德为车,而志气御之,则朝发轫乎仁义之途,而夕将入大学之门,以躏中庸之庭也”。(同上)他推崇二程及司马光之学,认为二程之学推本子思孟轲,以《中庸》为宗,司马光之学则考正经史,深于治道,尊德教,贱功利,奖名节。这两家学说,“皆卓然有功于圣人之门”(同上)。政治上,他认为“父子主恩,君臣主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而今日之士,溺于俗学,不明君臣大义,因此处于成败之间,则常有苟生自恕之心,而闇于舍生取义之节,致使在伦理思想方面,他感慨“三纲沦坠,而有国家者无所恃以为安”。因此应“鉴既往之失,深以明人伦、励名节为先务”。(同上)黄宗羲评价他说:“豫章(罗从彦)称韦斋才高而智明,其刚不屈于俗,故朱子之学虽传自延平,而其立朝气概,刚毅绝俗,则依然父之风也。”松与李侗、邓启、胡宪、刘勉之、刘子翚等友善。将卒,嘱子朱熹往受学焉,终成一代大儒,为两宋理学集大成者。著有《韦斋集》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