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蘋

王蘋
  • 姓名:王蘋
  • 别名:字信伯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江苏苏州
  • 出生日期:1082
  • 逝世日期:1153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王蘋(1082—1153),两宋之际学者。字信伯。原福建福清人,其父徙吴,遂为吴(今江苏苏州)人。师事程颐,又以同门后辈师事杨时。以布衣人中秘。主张抗金,曾对高宗陈述为君治国之道,为高宗所称赞。赐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与修《神宗实录》,兼史馆校勘。以著作郎通判常州。秦桧恶之,以从子王谊坐法株连而被夺官。后复官,主管台州崇道宫祠。病卒。多继承程颐理学思想,但尤强调“心”的作用,亦颇阴取佛教禅学之说。以“心学”观点为据解释二程道统之说,把理学以心传道说成是以心传心,甚至是扩充本心的功夫:“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相传若合符节。非传圣人之道,传其心也;非传圣人之心,传己之心也。己之心无异圣人之心,万善皆备。故欲传尧、舜以来之道,扩充是心焉耳!”(《宋元学案》卷二十九《震泽学案》)主张人心本来静寂清明,无思无虑,认为外物不会牵累人心,心累于物乃为自累:“人心本无思虑,多是记忆既往与未来事。乃知事未尝累心,心自累于事耳。” (《震泽记善录》) 为学主张“学者须是下学而上达,洒扫应对,即是道德性命之理”(同上),此说颇近程门理学观点。但不同意格物之理,“范伯达云:‘天下归仁,祇是物物皆归吾仁。’先生(王苹)指窗问曰: ‘此还归仁否?’”(《宋元学案》卷二十九《震泽学案·附录》) 全祖望称: “此语亦近王伯安 (王守仁字)格物格到竹子之说。”(同上书按语)据此而把“以仁存心”解说为“但言体仁耳”(《震泽记善录》),意谓仁为本心所有,故不必外求,祇自求于己心即可。其讲学方法亦每流于禅:“问:‘如何是万物皆备于我’?先生(王苹)正容曰:‘万物皆备于我。’某于言下有省。”(同上)全祖望称:“此亦近乎禅家指点之语”(《宋元学案》卷二十九《震泽学案》按语)。其说既上接二程,对洛学在东南地区的传播有重要作用,又启南宋“心学”之端,所谓“象山之学,本无所承,东发以为遥出于上蔡,予以为兼出于信伯”(同上),为理学向心学过渡的重要一环。著作有《信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