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性

吴有性
  • 姓名:吴有性
  • 别名:字又可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苏震泽 (今苏州) 人
  • 出生日期:1582
  • 逝世日期:1652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吴有性(1582—1652年), 字又可, 明末江苏震泽 (今苏州) 人, 约生于明万历十年 (1582), 卒于清顺治九年 (1652)。 明崇祯辛巳岁 (1641), 浙江、 江苏、 山东、 河北等地风行大疫,感者甚多, 以至沿门阖户, 死亡者众, 而众医皆以伤寒之法治之, 疗效不佳。 吴有性认为: “守古法不能合今病, 以今病简古书, 原无明论, 是以投剂不效, 医者彷徨无措, 病者日近危笃。” (《温疫论·原序》) 为救百姓于危难中, 吴有性对该病在病因、病机、 辨证、 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 系统的研究, 并取平日所用历验方法, 活人无数。


吴有性发现以伤寒法治之不效,乃推究病源,明确指出:瘟疫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温,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其传有九,此治疫紧要关节。故认为瘟疫与伤寒相似而实异,乃著《温疫论》(1642年)一书以发明之。谓瘟疫之因,由无形之“戾气”从口鼻侵入人体而致。“戾气”有多种,各有其“特适”性和“偏中”性。即不同戾气各侵犯其一定脏器之特异性和人或动物对一定戾气具有不同感受性,并举戾气使人病而鸡鸭不病,使鸡病鸭不病以明示之。其发病与否,赖机体强弱而定,即所谓“本气充实,邪不能入”。传染途径分“自天受”之空气传染和“传染受”之接触传染,并可成流行之疫或散发之疾,并提出“达原”、“三消”等治法。其学术见解对温病学之形成和发展颇有促进作用,故《清史稿·吴有性传》曰:“古无瘟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四库全书总目》谓:“推究病源,参稽医案,著为此书,瘟疫一证,始有绳墨之可守,亦可谓有功于世矣。”《温疫论》一书创论外感瘟疫病因及传受途径,开我国传染病学之先河。书成后流传甚广,康熙年间日本亦有刊行,可见其影响之广。尚著有《伤寒实录》(已佚)、《温疫合璧》(吴氏撰,清王嘉谟增删补辑)。吴士龙 明末医家。字渤海。休宁(今属安徽)人。颖敏任侠,博通韬钤击刺,兼善琴箫诗画,尤精于医,熟谙岐黄以下书籍。切脉针灸,投多奇中,群医莫识,考之皆古方书所载。治病不责酬,有蓄即以之济贫病。卒年逾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