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骧(公元1033年一1105年),宋代文学家。原名韦让,字子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十七,以所著文谒王安石,安石见其《借箸赋》称奇。皇祐五年进士及第,调寿昌县尉,以母忧未赴。后为兴国军司理参军,知武义县,历知萍乡、海门县,通判滁、楚二州。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改朝奉郎,为少府监主簿。哲宗元祐初,以大臣举荐,为利州路转运判官,改福建路。召为尚书主客郎中,出提点夔州路刑狱,知明州,提举杭州洞霄宫。崇宁四年卒,年七十三。韦骧少时即以诗歌辞赋知名,文辞藻丽,《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歌“大抵不屑屑于规模唐人,而密咏恬吟,颇有自然之趣”(卷一五三),如“夕阳千嶂外,秋色一江匀”(《八月泛江送客》),“山势侵云上,溪流见底清”(《过桐庐郡》),“焰向鸡声短,花随蝶梦凋。何须惜馀照,且喜近清朝”(《残灯》),“孤城突兀连沧海,三岛参差耸暮秋”(《登蓬莱阁》),均为写景咏物佳作。“杂文多安雅有法,而四六表启为尤工,精丽流逸”(《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三),文集中表启多达一半以上。其议论文章,如《议岭寇》、《议财用》、《议榷货》、《议教养》,也具有现实意义。其著述于生前即编为《钱塘韦先生集》二十卷、《赋》二十卷(陈师锡《墓志铭》)。赋集久已佚,文集于南宋时佚亡二卷,以十八卷流传于世。现存清丁丙刊吴氏瓶花斋影写宋乾道本、鲍廷博等校清抄本、《四库全书》本(存十四卷)等。《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十一首。《全宋诗》卷七二七至七三三录其诗七卷。《全宋文》卷一七六六至一七八一收其文十六卷。事迹见陈师锡《韦公墓志铭》(《钱塘集》附录)、《咸淳临安志》卷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