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偃

言偃
  • 姓名:言偃
  • 别名:字子游
  • 性别:
  • 朝代:先秦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言偃孔子弟子。字子游。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少孔子四十五岁”,约生于公元前506年。卒年不详。关于子游的籍贯有两种说法。《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言偃,吴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云: “言偃,鲁人。”据司马贞史记索隐》云:“今吴郡有言偃冢,盖吴郡人为是也。”按之《吴郡志》,现在的常熟县(古吴地)有“言偃宅”,“宅有井,井边有洗衣石,周四尺,皆其故物”。看来子游当为吴人。


子游也是孔子弟子中的“十哲”之一。东汉明帝十五年配祭孔子,唐开元二十七年尊为“吴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追谥为“丹阳公”,不久就改尊为“吴公”。


子游师事孔子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后期。虽然他从师较晚,但能学而有成。《论语·阳货第十七》云:“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这时,子游正为武城宰,用礼乐来教化百姓。所以孔子听见“弦歌之声”时,开始还以为子游的做法有点小题大作,所以说“割鸡焉用牛刀,”经子游说明之后,孔子便向随行的学生肯定、也是赞扬了子游的做法。由此可见子游对于儒家主张的礼乐政治能够身体力行。所以孟子说:“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见《孟子·公孙丑上》)


郭沫若氏在《十批判书》中肯定《礼记·礼运》是子游氏之儒的主要经典。其中表现了儒家对于“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理想,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己,……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以为殃,是谓“小康”。认为“天下为公”的社会已经成为历史上的往事,而于“天下为家”的情况下,若提倡“礼”来型仁讲让,便可以达到“小康”的理想社会。


子游为人不拘小节,说话做事不甚严谨,《论语·子张第十九》载有子游、子贡之争,“子游曰: '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 '噫! 言游过矣! 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游随意批评子夏在教授学生时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结果被子夏抓住疏失之处,以传授“君子之道”孰先孰后本无人规定给以反驳。


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在学派之争中,子游氏之儒被荀况斥为贱儒,所谓“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 (《荀子·非十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