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年12月26日 - 1980年6月7日),美国作家。米勒在纽约长大,《暗淡的春天》(1916)写他童年时期在纽约的生活。1924年专心从事写作。1930年到法国。《北回归线》写他在大萧条阴影笼罩下的巴黎勉强糊口的生活。《南回归线》描写早期纽约的情景。1939年访问希腊,后来发表《马洛西的大石像》(1941)一书,论述了这个国家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1940-1941年在美国各地旅行,写了尖锐批评美国的《空气调节器的恶梦》(1945),论述人类为机械化和商品化付出的代价。在加利福尼亚海岸的大瑟尔定居后,受到避世运动作家的推崇。他的《在玫瑰色十字架上受刑》三部曲,由《性》《神经》和《关系》组成,于1965年出版。两部《回归线》在美国出版后曾被指控为淫书,1964年最高法院否决了州法院的裁决。
1891年12月26日,亨利·米勒出生于纽约一个德裔裁缝的家庭。亨利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为了逃避德国的兵役而来到纽约的。亨利·米勒出生后不久,全家从曼哈顿搬到东河对岸的布鲁克林,居住在工厂和小商小贩中间。成长中的亨利·米勒所处的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都并不优越,他也没有受过很高的正规教育。
1909年他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学习,两个月后即放弃学业,然后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水泥公司的店员、陆军部的办事员兼不拿薪水的《华盛顿邮报》见习记者、他父亲裁缝铺的小老板、电报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以及洗碗工、报童、垃圾清理工、市内电车售票员、旅馆侍者、打字员、酒吧招待、码头工人、体校教师、广告文字撰稿人、编辑、图书管理员、统计员、机械师、慈善工作者、保险费收费员、煤气费收费员、文字校对员、精神分析学家等等,有的工作他干了甚至不到一天 [2] 。
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侧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1934年,在巴黎出版自传体小说《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接着又出版了《空调噩梦》。
1930—1939年生活在法国,因此对欧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他不仅立足于美国,还立足于欧洲。
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了“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
1961年,经过一场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 [2] ,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1980年6月7日,亨利·米勒逝世,享年88岁。他的晚年生活仍保持他的“风流”特色,曾与一位年轻美貌的女演员保持了五年的“罗曼史”。在此期间,他已丧失了性能力,用“意淫”方式(他们之间写过千余封大胆淋漓的情书)来取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