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梁

汉武帝时。民以旱蝗祈玉笥山。有验。因置观。既构殿。少中梁。忽一夕。云风大作。明旦霁。乃天降白玉梁一于殿上。光彩莹目。因号玉梁观。后魏武遣使取之。未至观九里。午时。雷霆裂殿。梁化为黄龙。乘云飞去。

白玉蟾

紫清明道真人白玉蟾。或云。姓葛。名长庚。号琼管。琼州人。天资聪敏。少应童子科。自言世间有字之书。无不诵读。文笔洒落。顷刻万言。善草书。有鸾翔凤翥之势。足迹半天下。遇泥丸真人陈翠虚。授以丹诀。往来名山。又于黎母山中。遇异人授洞玄雷法。能请雨。无不响应。尝赞朱文公遗像云。天地棺。日月葬。夫子何之。梁木坏。泰山颓。哲人萎矣。两楹之梦既往。一唯之妙不传。竹简生尘。杏坛已草。嗟文公七十一年。玉洁冰清。空武夷三十六峯。猿啼鹤唳。弦管之声犹在耳。藻火之像赖何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听之不闻。视之不见。恍兮有像。未丧斯文。唯正心诚意者知之。欲存神索至者说尔。 【 文理亦只平平无奇。】 其自赞云。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嘉定间。征赴阙。对御称旨。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后于鹤林宫与众作别而去。嘉定己亥。诏封紫清明道真人。

法冠僊师

当阳县极真万寿宫发冠僊姑。封悟玄参化妙靖真人寓迹之所也。然真人之迹。所寓不一。始焉寓肥城夫家。既弃家。寓东张邨涧槐上。未几。寓西郊丛祠中。又未几。寓东原民孙革?军家灶前。又未几。寓滕之峄山。积功满千。遂寓于此焉以卒。盖真人本济宁肥城农家女。俗姓田。后归同邨孙氏。自合香卺。其家数有妖。弗宁。以新妇为不利。逐之。无所于适。距村十数里。有槐如幄。横生涧胁。涧深叵测。真人泰然处其上者数月。风雨皆不及。虎狼、蝮蛇。望而不敢偪。其寓于古祠也。年少见而媟之。俄而媟者若空县。去地尺。呻吟如被楚槚。其灶隐于民家也。始终凡八年。其家礼之甚至。真人有辟谷术。日惟啖枣数颗。不言不笑。或代汲。或洴澼。或代执爨。皆不辞。自归道二十余年。首未尝栉沐。发皆上生丛合。高尺余。其端旋结如云。乡里异之。因目为发冠僊师云。

石函

嘉州东十余里有东观。在羣山中。石壁四拥。殿有石函。长三丈。其上錾鸟兽花草。文理纤妙。邻于鬼工。缄锁极固。泯然无隙。相传为尹喜真人石函。真人升天时约曰。函中有符箓。慎不可开。大历中。清河崔公为守。欲开之。道士曰。真人遗教。启函者必有祸。崔以巨索系函鼻。拽以数牛。半日。石函乃开。有符箓十轴。崔曰。向者谓有奇宝。今符箓而已。令缄锁如故。崔是夕暴卒。既而乃苏。言曰。有冥吏摄吾至一官署。冥官即故相吕公諲也。谓吾开真人石函。于法当削寿禄。即泣告吕公曰。故人何为施救。吕曰。法不可逃。吾为足下致二年假职。优其禄廪耳。崔即拜谢。苏而问其家。死已三日矣。本郡白于使者。具以事告。节制崔宁署摄副使。月给俸钱二十万。二年而卒。

庐山老人

桑维翰、宋齐丘、黄损、同憩庐山盘石上。有老人啸而至。谓桑曰。子当位宰相。然而狡。狡则不得其死。指齐丘曰。亦至宰相。然而忍。忍则不得其死。指损曰。子有道气。然才大位晦。不过一州从事耳。损曰。有才何患无位。叟笑曰。非所知也。桑相晋。宋相南唐。损在南海。虽位仆射。禄视州从事。损字益之。连州人。有学识。工诗。好山水游。卒以寿终。著书三篇。类阴符、鬼谷云。

吴翁

张、陈、二将者。闽太傅章氏之爱将也。后奔南唐。南唐主命查文徽征闽。以二将为副。屯军于五夫里。有吴翁者善卜。二将召翁占之。曰。吉。未几。王廷正降。二将同文徽归。复次五夫。因召翁与语。赉遗甚厚。翁辞焉。二将曰。不意有大贤居此。因名其山。曰居贤。谓翁曰。吾欲弃人间事。与翁为林泉交。可乎。翁乃为大将。卜居隐僊岩之旁。今曰大将村。为小将。卜居于贤山之侧。今曰小将村。其驻马之地曰马鞍山。埋鼓角之地曰鼓角峯。藏刃剑之地曰剑山。弃旗鼓之地曰鼓亭。一日。文徽辞二将。饯之于鹅山之阳。文徽顾岩石奇磊。登岩长啸。声出金石。后人因名其岩曰将军。二将从翁学长生久视之道。皆百余岁而卒。

泥人生须

长庆中。新都大道观泥人生须数寸。拔之复生。凡十余日乃止。

蜕骨

武夷张仙岩。盖晋张湛飞升处。岩高百丈。遗蜕在焉。两手据髀。卷其一足。首稍右顾。非土、非肉、非漆。又有王子蹇之头骨。瘗之山窍华山西峯。陈希夷蜕骨。函以木。南峯安真人肉身。坐石龛不坏。衣履犹存。玉女峯韩姑姑遗蜕在棺。可启以视。韩。我明人也。临江萧侯庙遗蜕。藏木桶。韶州碧落洞。骨皆勾联。贮以石函。天台荣师肉身犹存。至于曹溪六祖。杭城丁仙潼川云台。皆香泥黑漆为之。无异土偶也。

判官精

程伯昌。闽人。授雷霆秘诀。祈祷驱除。大着灵验。尤妙催生符法。好象戏。对局终日不释。间有急叩之者。则随以一碁子与之持去。其胎即下。一日。有人于郡城下。指昌骂曰。饶舌哉。雷部判官精。盖昌其降世云。

水僊

陶岘者。彭泽之子孙也。开元末。家于昆山。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难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泛舟?豊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见其子孙成人。初不辨其名字也。岘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达。有生之初。通于八音。命陶人为甓。潜记岁时。敲取其声。不失其验。撰乐录八章。以定八音之得失。自制三舟。备极坚巧。一舟贮馔饮。客有前进士孟彦深、孟云卿、韦应、焦遂。各置仆妾共载。而岘有女乐一部奏清商曲。逢奇遇兴。则穷其景物。兴尽而行。岘且闻名朝廷。又值天下无事。经过郡邑。无不招廷。岘拒之曰。某糜鹿间人。非王公上客。亦有未招而自诣者。吴越之士。号为水僊。有亲戚为南海守。遂往省焉。郡守嘉禾来。当赠钱百万。遗古剑长三尺许。环柱四寸。海(舟占)昆仑奴摩诃。善游水。遂以所得归。曰。吾家之三宝也。及回棹。下白芒。入湘江。每遇水色可爱。则遗环剑。令摩诃下取。以为戏笑也。如此数岁。因渡巢湖。亦投环剑。而摩诃跳浪而出焉。为毒蛇所啮。遂刃去一指。乃能得免。焦遂曰。摩诃所伤。得非阴阳为怒乎。犀烛下照。果为所雠。盖水府不欲人窥也。岘曰。敬奉谕矣。然素慕谢康乐之为人。云终当乐死山水。但殉所好。莫知其它。且栖于逆旅之中。载于大块之上。居布素之职。擅贵游之权。混迹怡怡。垂三十年。固其分也。不得升玉墀。见天子。施功惠养。得志平生。亦其分也。乃命移舟。要须一别襄阳江山。后老吴郡也。既入襄西塞山。泊舟吉祥佛院。见江水黑而不流。曰。此下必有怪物。乃投环剑。命摩诃下取。见摩诃泊投波际。久而不出。气力危绝。殆不任持。曰。环剑不可取。有龙高二尺许。而环剑置前。某引手将取。龙辄怒目。岘曰。汝与环剑。吾之三宝。今也。既亡环剑。汝将何用。必须为吾力争也。摩诃不得已。披发大呼。目眦流血。穷力一入。不复出矣。久之。见摩诃支体。磔裂浮于水上。如有视于岘也。 【 不思乃祖此亦人子之训。而任性如此。残忍二字。千载莫逭矣。放达之下品也。】 岘流涕水滨。乃命回棹。因赋诗自叙。不复议江湖矣。久之飞升而去。孟彦深后游青琐。出为武昌令。孟云卿当是文学。乃南朝上品。焦遂天宝中为长安饮徒。杜甫为饮中八仙歌有云。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独孤吹笛

李丹。越人。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为笛。坚如铁石。以遗李謩。謩吹笛。天下第一。逸使謩开元中吹笛第一部。近代无比。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燕。划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敬之如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不遑他请。其邻居有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髣髴如有鬼神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廓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独孤生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又曰。第十三迭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麤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恡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迭。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之。

李金儿

金姬。姓李氏。名金儿。章邱人。李素女也。明敏妙丽。诵经、史、仙、佛、百家书。父得张明远之传。精于医卜。悉以其术授之。遂极玄妙。言祸福。皆响应。张士诚之乱。举家被俘。儿未及笄。侍伪大妃曹氏帐中。以卜艺见知。士诚据高邮。为元丞相脱脱所围。城垂破。儿卜之。谓当固守。敌且退。更二夕。当冬。忽闻殷雷夜起。贺曰。阳气发。城中明日可以战矣。登楼仰观。良久曰。龙文虎气见我营上。急击勿失。俄报脱脱削官爵。铁甲军皆散去。遂开门纵击。大破之。术既屡验。号称姑姑。其父母皆受重赏。乙未。士诚将遣兵渡江窥姑苏。问之姑。以为江南不可居。且有大患,以隐语托为诗。讽士诚。不悟。遂取常熟。破姑苏。改为隆平府。三月。士诚移兵赴之。召问。引古今兴衰善败大计以对曰。入吴之后。方将为国家深思耳。姑见士诚横骄。每为高论动之。久不敢犯。及是册为金姬。曰。事成。进为妃。次皇后下。姑知不免。往辞于曹。出而拜跪祝天。须臾。闭目奄然。父母惊赴抱起。呼之。已绝矣。士诚葬之福山江口。悉以珠玉殉。未几。大明兵来攻。士诚屡败。思其言。加封仙妃祠而卜之。其夜。士诚妻刘氏梦姬泣曰。国家举事大错。难为计矣。他日又梦姬抚士诚二子曰。有不测。当阴佑之。姑苏被围。将破。刘以二子付姬母及二乳母。匿民舍。兵事稍定。母出城。潜行如葬所。则先为乱兵所发。尸已蜕去。惟衣衿存焉。掘其旁。珠玉尚在。尽取还章丘。二子长。冒李姓。亦不复知有张也。洪武末。其季乡荐赴都下。母诫之曰。京师某所。有盲姆。殆八十余。可密访问之。犹在。寄声我犹无恙。速报我。如其言得之。盲姆闻声。扪其面。披二掌。曰。何物小子。声之似我弟也。国亡。幸留此孽。敢不畏死来此耶。即拥出。拒其户。盖姆即士诚姊。得赦不死。当时预闻托孤者也。明日。李遂称疾归。其子孙至今编章丘籍。而常熟西北二十五里。有金鸡墩。盖讹以姬为鸡。遂妄言下有金宝。其气化为鸡。时夜鸣其上云。

白鹤僊

俞允。字嘉言。华亭人。洪武二十七年进士。拜楚府纪善。改鲁山令。寻迁礼部主事。奉命使楚。坐还报失期。谪判长沙。少时为人疏节。倜傥不羁。然能力耕以事其父。父性乐施。允尝与道士某者俱。一日。有道人者。羽衣策杖而过之。因止宿焉。父命侍食。侑以美器。道人执陨其一。允殊不为意。遇之加礼。明日。道人者出。遇少年。行博于市。旋博得一器以归。其器绝类昨陨者。曰。器固无恙如是。盖道人业已预知有此。姑以试允耳。乃允固不为动。而少年者辄恚。奋益急。与博徒十数辈。求博道人。道人每与之博。必得其胜。于是少年窘甚。不敢鬬。咸窃惊异之。允因笑而问曰。而技可学乎。曰。子有奇气。异时当奉大对。为天子命吏。是不足学也。遂别去。允乃悟。始折节为儒。补博士弟子。是时江南甫定。经学失传。允独得三传于蠹简中。玩味久之。欣然有得。乃以春秋举畿内高第。至是果举进士。历前官。如道人指。其后之长沙贬所。未至。会道病暴卒。已而复苏。先是允病既革。以易箦。待榇于沙门七日矣。忽有医者贸药而至。或戏之曰。寺有死者。可复生否。曰。可。入取青囊一粒。纳允口中。有顷。得呕数声。竟起不死。于是家人大喜。竞以金帛酬医。医无所受。询其姓名。亦不答也。第云。长沙有白鹤大仙庙。盍往修之。俄失所在。众皆骇然。然后知其为白鹤仙神也。而或以问允。允始为言畴昔事。谓我实神游其地。而未尝往也。往而复还。而未尝生也。其静定如此。扳至官。访之。果得白鹤庙。重建焉。居七年。以寿终。后六世孙汝为者。复以毛诗举隆庆辛未进士。假守潮州。

三大事

张文僖公升为举子时。北上会试。遇一青巾道士附舟。舟中人皆慢易之。文僖颇加礼意。一日。文僖读程文。道士问曰。公何为手是编不置耶。曰。书须温乃熟。曰。书一目便了。何待温。曰。子读书能若是乎。曰。然。即举是编授之。道士一目即成诵。公心计道士必少时读程文。今乃自表暴耳。复抽洪武正韵难之曰。此书亦可览记耶。道士曰。此书难。却须览二次。辄览二次。又成诵。文僖知为异人。乃叩以后日事。道士曰。公有三大事。其一举状元。其二买饶正己宅。其三则于滕王阁饮酒三日。文僖问。其一、二。可解悟。其三谓何。曰。久当自知之。诘其姓名。曰。我徐慧也。字子奇。忠孝经中有吾名。遂别去。文僖果大魁天下。官翰林春坊。劾阁臣刘吉奸邪。贬南京工部员外。便道过南昌。两院暨三司诸公。慕其直声。乃于滕王阁中置酒。款洽三日。乘暇。游铁柱观。观中人方读忠孝经。文僖翻阅之。见所谓徐子奇者。乃晋仙人也。文僖后居饶正己故址。一如徐仙之言。

白衣道人

盛凤冈讷。读书青柯坪。近岳神之寥阳洞。同学子偶因谐谑。昏仆地。公为致祷。俄见光曜如月。砰轰至舍。同学子顿苏。问之。云见白衣道人焉。比公卒。其夕。光曜复见如曩时。

逢吕僊

江陵柄国时。用朱正色为本县令。朱倜傥有侠气。相府家奴犯者。榜系穷治无所贷。江陵深奇之。为延誉行取。即此一节。其贤于前后相君多矣。朱后至佥都御史。自言逢吕仙。曰。士夫践清华者。非佛与仙。即精灵也。从仙堕者。爽朗有干济。从佛堕者慈。从精灵堕者。贵而贪狼败类。

李太宰戴。延津人。晚年酒肉不御。好养生家言。静坐调息。时诵黄庭。延方外人甚众。而不谈黄白服食之术。严事吕纯阳子。叩之辄验。一日。下庭中酬酢。致殷勤。因构靖紫团。揽王屋、太行之胜。杖履时及。庶时时遇之。卒时。有道人及门。忽不见。

李长沙当国。先困于刘瑾之逆。乱后。苦于流贼之纵横。屡欲乞身未遂。一日。退朝沉思。袍带尚未及解。一道士服紫玉环求见。进之。指公所服带。并自指曰。此带虽好。何如我环。倘能弃却。相从入山。公曰。久服诚无滋味。第入山尚须岁月耳。道士笑曰。知公无分。即出庭中。微吟踏剑。乘云而去。盖吕仙也。国朝官至腰玉极矣。然文臣得之。往往迟暮。在朝在野。无绝久者。惟刘文靖三十一年。徐文贞三十三年。吕文安三十四年。申文定三十一年。故阁臣也。六卿。独高户部尚书耀一人。三十三年。其非一品而赐者。不在此数。然闻之长老。谓在朝文臣。玉带至六者。即生得失有争。今上即位之元年。七相皆玉。六部居四。可谓盛矣。

卧木

叶广才为诸生。有异才。生平壮健无疾。至老不衰。将终前三月。即绝粒。日惟饮水一盂。颜面如故。一日。忽衣冠诣宗祠展拜。呼子宠公及族子见山交拜。拜毕。谓宠公曰。举木来。而父将往。宠公大惊。大人无恙。何得为此言。公怒。督之急。侍者曰。公谬言耳。姑听公。乃举木。木至。挥手而入。卧其中。戒勿敛。敛。苦我也。顷之。若将瞑者。已复张目顾宠公。有一偶句。而为我书之。句云。辟谷身轻。总把清高还造化。降生任重。尚惭忠孝谢君亲。语毕。溘然而逝。人皆异之。属纩时。指堂前燕巢。谓见山曰。汝晚无子。今岁当有子如此巢矣。子又且贵。未几。生台山先生。官至大学士少师。

刘罗陶仙游

刘伟。朝邑人。以乡举为文水令。擢御史。所至皆不严而治。纯孝盛德。好神仙。比疾病。命其子曰。即死。毋埋我。及死。其乡人有自远方还者。多从道中见之。寄问及其家。其子因不敢葬。其甥都御史韩公邦奇。为山西佥事。方视事。忽闻人持伟名纸入报。韩惊起。宪使张公琏间之。韩公云。舅氏死久。人传仙去。某未之信。今通名纸者即其人也。宪使问状。门者言。此人戴古毡笠。青绢袍。一童子扶之。肩布囊。立门外。遂命延入。从中道缓步而前。韩公遥识之。遽起迎候。于是同僚悉下阶揖入。起居无异平生。但简言。问之则对。坐定。手接茶而不饮。坐中亦莫敢先发言。韩公起。邀就旁室中相劳苦。答曰。久别。特远来视汝。语及家事。颇作悲叹之状。 【 尚未解脱。】 韩款留不可。即起别去。一僚曰。闻公已死。今何尚在。曰。我不死。汝则要死。别去。谓韩曰。汝弟邦靖。可令速归。出门。复携童子。飘然而去。不知所往。俄而此僚及邦靖相继死。刘氏闻之。发棺视。惟一履在焉。

旴江罗近溪先生卒于家。曾见台同亨。为工部侍郎。摄部事时。吏部郎刘直洲文卿。已得罗讣数月矣。忽一日。曾以直洲为罗乡人。与语曰。贵乡罗近溪健甚。前来就余谭。昨又来。皆竟日。议论风生。胜昔时。问其馆舍。不肯言。余未报候。子为余觅之。直洲骇愕不便对。归检家书。问僮仆自家来者。得其死问。甚详。次日。乃以实告。曾徧询。皆如之。深以为异。始知先生仙游去也。

陶石篑之兄与龄举南都。蜀礼部尚书李公长春实以谕德主试事。甲午。其子李生。自成都试还。盛气自得。中路。有道人迎马笑语。谓生勿妄念也。解元某子甲耳。生怒。捶之。道人曰。尔不识会稽陶与龄。而辱长者。生茫然不能省。然耳熟其名。怪其言。为舍而去。归以告尚书公。公叹曰。噫。是余门生。而编修君兄也。死矣。何为见之。及发榜。言皆符。于是两川皆传与龄实仙去。未曾死也。

山子道气

邢台梅傅。字符鼎。万历辛卯举人。知登封县。戊申大旱。祷之。久不应验。麦已枯。无所及。惟有荞麦尚可种。出俸。故劝民间收其种以待。梅一日祷。信步探幽。凡数里。忽遇溪边一隐士。揖曰。令君劳苦。雨关天行。非旦夕可速。梅曰。收荞以种可乎。隐士太息曰。可惜。可惜。向东北方一孤树下指曰。君欲活民。必须此物。梅急往视之。见平地长白菜一茎。肥大异常。亲拔而收之。隐士忽不见。烹之。香美异常。急令民间收菜子。自括私宅银章酒器与内人簪珥之属。市得数百斛。散各乡社。民间得者亦称是。又三日。率众诅龙潭。以激神怒。大雨如注。因令百姓菜、荞、并种。复大旱四十日。前苗尽槁。久之。忽霪雨无常。枯荞无一生者。而菜勃然重发。踰二尺。过常年数倍。民收菜。曝干充栋。得以卒岁。此事甚奇。诅龙之法。令力士绕潭。极口呼噪詈骂。潭中渐有波浪。以致云兴雨霈。而独无雷。梅凝坐不动曰。龙亦兽耳。今奉天子命治百姓。不雨均罪。终亦无他。梅生时。其父梦有冕而称山人者造其室。父曰。此儿有贵征。其称山人。必有道气。遂名曰山子。在登封。辑纂嵩书。驯雅有体裁。此大雅士。余与同生明盛之世。而不相识。心甚愧之。

一字散

傅仲良。洪武间。冬日。从如皋县回。时值大寒。见一人卧路傍。蓬跣蓝缕。寒颤不已。仲良悯之。携至家。爇以炉火。不就。与之食。亦不受。因令藉草而卧。天明。失所在矣。几上但留一纸。列药五十九品。仍书纸尾云。留此方治风疾。用以报汝。仲良依方制药。遇有风症者。治之辄效。名曰急风一字散。至今犹传。

开瞽

许某闽人。少治易。能文。藉邑弟子。中年病目。积十载。治不瘳。至丙戌而瞽。庚寅元日。室中忽作旃檀香气。自辰达戌。家人相讶。不知何祥。是夏。有客宿于逆旅。至舟次问渡。将走海上。其人癯而长。乌巾布袍。挟一囊。囊中双敝履耳。逆旅人颇疑怪其状。诘所由来。因与争言。客自言吴人。善为方。治诸病。至眼方。虽瞽可明。许生有所亲在侧。闻其言。驰报。因迎至。视之。曰。是当痊。许生曰。予为废人五年矣。诸医方无弗尝者。倾赀为费。且尽。然效如捕风。客且为司命。能还予瞳而生睛乎。乌头白。兔角。其若予何。贫无以为客费。敬谢客矣。客笑曰。效而不费何如。乃下拜。请处方。客为方。不执古书。间用诸奇贵药。家人出簪环购买。日夜捣治。药成。味极苦恶。许勉服之。客居逆旅间。日一过许。家人谨奉侍。为具酒肉。客不食。进饭一盂而已。客所衣蓝缕。然微视其内衣。皆精绮。着肤处。洁白如雪。当暑。不汗污。以此异之。因制葛袍鞵鞋以献。受而不用。许既服药。久之。觉上睫渐轻。眶中若空无物者。积二十七日。左目划然开。右亦渐豁。覩物如薄雾中。望见妻子走视。惊喜。客已至门曰。吾固知若今日瘥也。许率妻子罗拜。客曰。若今当为具劳我矣。然无更设。有豚鱼面可供也。许实无此物。俄而馈者至。皆如言。客是日饮食。殆兼五人馔。尽酒数斗。然不见醉饱之色。席间。取铜、铅、各一片。出袖中药。碧色。揉之如脂。几上微叩。烂然白金矣。因谓若取铜、铁、锡器来。尽可金也。吾当以此术授若。若能离家。予偕若游。许谢曰。生幸有薄田。颇具飦粥。盲人徼先生惠。复见天日。于愿足矣。不愿得秘术。亦不愿出游也。客笑颔之。乃授一册书。皆眼方。其用药神奇。与古方书不类。并杂方十余种。许拜受。客因曰。予将海上游。还更过若。于是遂去。不复见。许以其方试之。积千百人。随病轻重。无不立效。且老。然能篝灯作蝇头书。自谓目力比年少时更健。意客乃真仙。为主祀于室。动止必祝。颇着验。万历末年。许尚在。当访其名。实之。

仙桐道人

不知何许人。万历辛卯。游曹县定清寺。敝衣垢面。恒如醉狂。寺有枯梧一株。为僧所伐。止存朽根。道人手持木尺。作礼佛前。趺坐根上曰。此树由我再生。索水噀之。寺僧莫顾也。夜牛。闻道人歌曰。木有根兮根无枝。人有眼兮眼无珠。我来枯树活。我去人不识。人不识。真可惜。上天下地游八极。翻身跨起云间鹤。朗吟飞过蓬莱侧。昧旦起视。已失所在。越三日。枯树中顿发萌芽。逾月。枝叶扶疏。围大五六尺许。遂成茂树。县令钱达道勒石记之。士夫游览。多所题咏云。

仙椿

福州之壶江。在海上。多烈风。而白崖之巅。有椿一株。翠盖亭亭。榕叶槐身。经年无鸟迹。虽风作。不脱片叶。三年一结子。如红豆。一道士夜半出门。月明。见树顶霞裳羽衣者数人。随以鹤鹿盘旋。其上五色云。晖映远近。隐隐笙簧声。非人间所有。鸡初号。乃散。道士居武夷第七曲。年已九十余。余庚子过此。至其地。日将暝。投宿。道士已先知。令侍者延入。为语如此。且自述所寓。仙迹甚多。盖真有道者。

仙骨

侯钺。东阿县人。少年游古庙。见一髯翁步入。自称九华山人。执手曰。子必贵。再益一骨。必有通仙殊巧。揭胁衣。若有所内。微痛。久之乃平。遂能写人形神。尝一识面者。去之数十年。能默肖。举进士时。榜下三百人。钺皆识貌。为一小箧。画而志之。比再见。无不识者。钺尝请告。里居。一日行山间。羣盗劫以为质。钺使从者还。入城贷金帛自赎。而身与盗坐石上笑语。盗稍亲狎。进谓公行作吏。若遇吾辈。何以处之。钺曰。此在丰年。法必不贷。岁荒。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求旦夕活。奈何独罪公等。盗相顾叹息。罗拜而去。钺跨马吟啸返。乃图盗衣冠状貌。送吏。尽获诸境。钺后官至都御史。

回首神仙

英雄回首即神仙。此语要解得好。英雄只是一气字用事。回首则气平而心和。自乐其乐。便是神仙景界。非有所感慨。舍伯王卿相而从事于服食飞升也。

肉芝

孝丰南郊有宋姓者。治圃为业。忽一日。锄韭畦。丛草中。得物如婴孩掌。当腕截。锄口尚有血痕。宋骇异。持归。以为不祥。气遂索然不振。家渐替。俗传为祟。殊不考此物名肉芝。食之可登仙。

土饭

滋阳县大饥。众皆欲携老幼逃散。忽一羽士。星冠挂瓠剑过之。指一隙地曰。此下有土饭可食。忽不见。众骇之。掘地尺余。土皆碧绿色。微有谷气。饿者捧而吞之。腻如稠面。下咽甚适。众争啜至饱。一方数千人皆取给焉。地成坑。且数亩。深可二丈。独不蓄水。易岁。麦将熟。羽士忽至。俯地若有所拾。坑已满。再掘。仍沙土。不可食矣。余友庄复我为崇仁令。云县亦有此异。此皆出事理之外。或曰。仙人点土为饭。犹之乎点铁成金也。然金之所点。三千年后。犹能误人。饭之所济。救人死生之际。其功尤大。其德尤远。凡仙人必积功德而后可成。可久。若夫斋僧衬施。乃饶裕人装饰。好名图报。其意有在。恐不足为重轻也。

全真教

近日有全真教一门。从中又分南北二宗。青岩丛录云。昉于金。南宗先命。北宗先性。笔丛则云。始于宋南渡。皆本之吕岩。岩又传为二宗。而全真之名。立自王重阳。至于符箓科教。具有其书。正一之家。实掌其业。而今正一又有天师宗。分掌南北教事。江南龙虎、阁皁、茅山、三宗符箓又各不同。大抵道家之说。杂而多端。清净。一说也。炼养。一说也。服食。又一说也。符箓。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自清净兼炼养。趋而服食。而符箓。最下则经典科教。盖黄冠以此逐食。常欲与释子抗衡。而其说较释氏。不能三之一。为世患蠹。未为甚巨。独服食、符箓、二家。其说本邪僻谬悠。而惑之者罹祸不浅。盖马端临之说如此。最为精当。 【 佛书窃取道家之精。道书效颦佛家之粗。】 今全真一教。大约是服食、符箓。又在二宗之下。余所见醒神翁者。其一也。若国初铁冠、冷谦、三丰之类。乃真仙。应大圣人出世。又不可例论。

醒神

其人壮伟坚悍。白须髯甚盛。自称一百六十岁。其徒讼言。为前威宁伯。学道不死。复出人间者。所至倾动。我湖茅鹿门先生。年近九十。人以地仙目之。先生亦自诧长生不死。家饶。诸子供养。极东南水陆之奉。座客常数十人。醒神慕而悦之。一日来赴。形貌既耸。机辨更豪。先生大喜。留之。欲礼为师。不可。曰。公是我辈以上人也。愈益喜。奉事若真仙。日夕大嚼。每一餐。列数十余盘。立尽。诸少年顿首趋风。称曰醒神翁。谬相传。能知休咎生死。以为锺离、吕洞宾、不是过也。余方外艰卧病。一友曰。见此翁。可立愈。不听。深为所笑。曰。无缘故尔。后其说无验。茅氏亦益怠。乃辞去。驻南京。夜行。跌伤腰而殒。追思当日景象。若以为太平奇遇、奇事。余独愦愦。若不闻不见。有某佥事。敬信甚笃。依方采药于武夷。食之几死。将抵任。问休咎。谕令服花金带速行。或以为不可。大声曰。此是本等。当更有进者。不数日。丽察典。归家卒。

符箓

其法盛于元魏寇谦之后。唐则明崇俨、叶法善、翟干佑。五代则谭紫霄。宋则萨守坚、王文卿等。而林灵素最显。科醮之说。始自杜光庭。宋世尤重其教。朝廷以至闾巷。所在盛行。南渡。白玉蟾辈亦尝为人奏章。今二业皆无显著者。独龙虎山张真人尚世袭。至我宪宗时。有李孜省、邓常恩、流为房中之术。世庙时。邵元节、陶典真、突起。压张真人之上。大抵符箓之说。自佛教业缘因果中流出。又窃佛经之绪余。作诸经忏。动人耳目取利。原非老子清净本指。乃寇谦之一出。魏大武缘之。尽毁寺剎。诛诸沙门殆尽。宋徽宗于林灵素亦如之。至改僧为德士。世宗时。焚佛骨至万二千余斤。佛之神通。能资方士窃弄。而不能保其居与骨。若诸弟子辈。此亦业报使然耶。

引儒释

神仙家必引儒释为重。胡元瑞笔丛中言之颇详。并老子化身名号。皆录于后。乃儒、释、未有引神仙者。此其分量可见。盖后世神仙之说。虽原本道家。实与道家异。至于服食章醮。而老子之道亡也久矣。夫阴阳五行。变化无穷。其初气运庞厚。团作一块。于人。为三皇。为五帝、三王。与诸名世大臣。于教。为孔子。为释迦。为老聃。衰周以后。气运渐薄。各各迸散。千奇万态。莫知底极。天地鬼神。不得自主。总难收拾。且为所使矣。

孔子为水精子。继周为素王。 【 纬书。】 一曰元宫上仙。 【 酉阳杂俎。】 一曰太极上真公。治九疑山。一曰广桑山真君。 【 太平广记。】 一曰儒童菩萨。下生世间。 【 造天地经。】 一曰净光童子。化身颜子。为月明儒童。 【 俱清净法行经。】 一曰明时晨侍郎。后为三天司直。 【 已见?言。后夏馥亦为明晨侍郎。见仙鉴。】 一曰与卜商皆修文郎。 【 见太平广记。后乐子长亦为此官。见仙鉴。】 仲由在唐为韩滉。 【 太平广记。】 施存在汉为壶公。 【 施存。亦仲尼门人。事见真诰及?言。然御览两引壶公。姓谢。名元。未知孰是。】

释迦为三十三天仙延宾宫主。 【 酉阳杂俎。】 又为忍辱仙人。一曰老君乘日精。入净妙夫人孕。为释迦。 【 见化胡经。】 一曰关喜乘白象。入摩耶夫人胎。为释迦。 【 道经。】

道家称老子化身名号尤众。参会凌说而备录于后。老子初三皇时。化身号万法天师。中三皇时。化身号盘古先生。亦曰有古大先生。后天皇伏羲时。化身号郁华子。地皇神农时。化身号大成子。人皇轩辕帝时。化身号广成子。少暭时。化身号随应子。颛帝时。号赤精子。帝喾时。号录图子。尧帝时。号务成子。帝舜时。号尹寿子。夏禹时。号真行子。商汤时。号锡则子。文王时。号燮邑子。武王时。号育成子。成王时。号经成子。周王时。号郭叔子。汉时为河上公。右见真仙通鉴及道经。一云老子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一云守藏史。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右杂见太平广记、抱朴子等。与前说稍不同。又造天地经云。摩诃迦叶。往为老子。清净法行经亦云。老子名耳。字伯阳。一名雅。字伯宗。一名志。字伯光。一名石。字孟公。一名重。字子文。一名定。字符阳。一名元。字伯始。一名显。字符生。一名德。字伯丈。 【 玄妙篇云。初生时名玄录。】 周武王时为守藏史。迁柱下史。至第五帝昭王二十三年。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后二十五年降于蜀青羊肆。会尹喜。同度流沙胡域。至穆王时。复还中夏。第十四帝平王时。复出关。开化苏邻诸国。复还中夏。二十七帝敬王十七年戊戌。孔子问道于老君。乃有犹龙之叹。第三十五帝烈王二年丁未。过秦。秦献公问以历数。遂出散关。至显王八年庚申东迁。至第三十八帝赧王九年乙卯。复出散关。飞升昆仑。据此。则过函关与出散关。自是二事。老尹喜传悉同。盖过函关乃传道尹喜。出散关乃化服胡王。过函关者仅一。而出散关者三。然过函关。见史记。其说要为有征。出散关事。汉前羣籍无载者。必后世道流增益之。以求胜释门耳。世多混二事为一。诗家尤易混淆。故详录之。以备参考。老君母玄妙至女。亦尹氏。化胡经称老子投净妙夫人体为释迦。则玄妙、净妙、皆老子母也。

老君像

皋亭山为武林左托。南滨钱江。黄鹤峯最高峯。下有石磵。颇幽邃。一老人周姓者。常憩其中。见有老君石像。高止尺许。莹净。隐隐有生气。捧归寘堂中。夜发光彩。因募筑精舍。为龛贮之。塑八仙像。鹤、鹿、各二于傍。晨起礼拜不替。一日。有丝竹声。非人间所有。起窥窗间。见石像有笑容。仙像隐若摇动。鹤、鹿、亦如之。良久乃止。推窗入。香气充满。余像皆如故。而老君独起齿。若改削成者。甚骇。且甚以为幸。日午。一道士挥扇入贺曰。知君大有瑞应。然此像不宜久留。当以见还。亟捧而走。老人奋起争之。搏空无所见。惟一道白气冲天。遂弃家云游。不知所终。今其子孙。尚居山下。俱樵夫。问之。曰。此远祖相传已久。谓其年磵边松花盛开。羣鹤徊翔。花扑起。鹤翅皆黄。故以名峯。

峯高可三千丈。挟羣峯而东。若驰。与两天目相应。圆整秀拔。独峙钱江上。江海连接。所谓海门一点巽峯起者。可咫尺按也。乙卯。余登其颠。忽一鹤飞过。堕羽。适当余左肩上。知非佳兆。凡二三年间。患难疾病。无所不经。无所不剧。因泛海上、普陀山中。故稀禽鸟。复有飞鹤堕羽。当余右肩。喟然叹曰。此所谓铩羽且再。兆可知矣。归来复大病。口占日。骨格原来定。精神渐已非。横空双鹤度。海上有鱼矶。息心待尽。更觉快然自得。而舍东有农庄。因弃家栖其中。鱼鸟日夕相亲。即其地。改葬先祖月溪府君。每晨起东望。红光荡漾。庶几二鹤来归。又口占曰。渡海鹤飞还。翛然只闭关。幻躯元不着。去住总闲闲。虽病不服药。听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