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仓  州

       明

秦  约

秦约,字文仲,太仓人。洪武初,应召试慎独箴,拜礼部侍郎,以母老辞归。再征,诣京师,上书言事,上悦,以约年老难剧任,授溧阳教谕。御史练则成等荐之,称为宿学遗老云。

(江南通志)

章  黼

章黼,嘉定人。中年病足,绝意进取。以六书讹谬,乃遵洪武正韵,参以三苍、说文、玉篇、韵会诸书,考订同异,编韵学集成十三卷,又直音七卷。

(嘉庆一统志)

       清

陈  瑚

陈瑚,字言夏,太仓州人。明崇祯十六年举人。世仪作格致篇,首提敬天二字。瑚由此用力,遂得要领。每日课程,以敬怠善过自考。尝与世人论致中和工夫,瑚曰:工夫全在存养省察。玩注中约之、精之二语,约之有渐,渐收敛入内意;精之有渐,渐扩充向外意。即如戒慎恐惧,何得偏择 ?所谓不睹不闻者,而用功只是持敬于己,不问其睹闻与否,步步存天理于胸中,然后渐渐收敛,直至梦寐所不及简,精神所不及持,纯是一团天理。此之谓约之,此之谓致中。慎独则先从己所独知之地用力,然后推向外去,自一事一物,以至万事万物,无不各当,绝无一毫人欲。此之谓精之,此之谓致和。世仪诸人皆然其言。著圣学入门,书分小学为六:入孝、出悌、谨行、信言、亲爱、学文;大学为六:格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谓小学先行后知,大学先知后行。小学之终,即大学之始。

瑚之学博大精深,尤讲求经济大略。暇则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其击刺妙天下。值娄江堙塞,江南大饥,瑚上当事救荒书,皆精切可施行,时不能用。其论理财,谓:管子富国之法,大约笼山泽之利,操轻重之权,可施之一国,不可施之天下,苟利吾国,邻国虽害不恤也。为天下则不然。此有余,彼不足,不足者亦王土也;此享其利,彼受其敝,敝者亦王民也。故桑、孔用之汉而耗,王、吕用之宋而亡。时称为笃论。瑚尝自言其学如医之治病,求之于古,犹方药也;求之于今,犹切脉也。按脉求病,按病定方,按方用药,故百发不爽。然主人讳疾,则良医亦束手矣。

明亡,绝意仕进。奉父寓昆山之蔚村,田沮洳。瑚导乡人筑岸御水,用兵家束伍法,不日而成,岁获丰稔。又立孝弟、力田、为善三约,众皆悦从。父病,剌血吁天,愿以身代。父卒,遗产悉让之弟。康熙八年,诏举隐逸,知州白登明将以其名上,瑚力辞乃已。游其门者,多俊伟英略之士。十四年,卒,年六十三。卒后,村人立祠祀之。巡抚汤斌,即其居为安道书院。他著有求道录、淮云问答、筑园说、治病说、救荒定议等书。其孙搜辑汇编,为五十八卷。

(清史列传)

陆世仪

陆世仪,字道威,太仓州人。年二十七,为主敬之学,虑敬之或至散漫,时奉一天以临之,功乃大进。尝欲从刘宗周问学,不果。后与同里陈瑚、盛敬、江士韶诸人倡明正学,虑惊世骇俗,深自韬秘。

世仪之学,笃守程、朱。自言初有得于心为严师、随事精察八字,谓心为严师,即居敬;随事精察,即穷理。既,有得于理一分殊四字,谓圣贤工夫,随事精察是起手,一以贯之是究竟;而此四字,自精察而造一贯之阶梯也。既而旷观天地古今,无有不贯,谓邵子遇物皆成四片,此祗是于阴阳老少处看得熟,然终落气数,若见得理一分殊亲切,则遇物一片亦可,千万片亦可。其论太极图说,谓主敬二字,是立人极之本,中正仁义,又是主静之实落处。周子自注云:无欲,故静。无欲则纯乎理。是以天理为静,人欲为动。乃知仁义中正之外,别无主静也。其论性,谓:孟子祗就四端发现处言,不必说到浑然至善。又谓:论性离不得气质,一离气质,便要离天地,盖天地亦气质也。离天地,则于阴阳外别寻太极,太极不落空虚,即同于一物。

生平于象纬、律历及礼乐、政事异同,无所不究。所著思辨录,疏证剖析,盖数百万言。大旨主于敦守礼法,不虚谈诚敬之旨,施行实政,不空为心性之功。于近代讲学诸家,最为笃实。故其言曰:天下无讲学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讲学之人,亦世道之衰。嘉、隆之间,书院遍天下,呼朋引类,动辄千人,甚有借以行其私者,此所谓处士横议也。又曰:今所当学者止于六艺,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于用世,不可不讲。其言足砭虚侨之弊。

明亡,不复出。凿地十亩,筑亭其中,不通宾客,自号桴亭。顺治十五年,始应学政张能鳞聘,为辑儒宗理要。十七年,应诸生之请,讲学东林。康熙五年,复讲学毗陵。已,复归讲里中。当事屡欲荐之,力辞。十一年,卒,年六十二。他著有论学酬答、宗礼典礼折衷、礼衡、易窥、诗鉴、书鉴、春秋考论等四十余种。国朝诸儒,恪守程、朱家法者,世推二陆,谓世仪及陇其也。光绪元年,礼部议复江苏巡抚张树声疏奏,奉旨从祀文庙。

(清史列传)

江世韶

江世韶,字虞九,太仓州人。诸生。其学以陆世仪为归,同邑盛敬尝以世仪开辟、士韶恳到称之。同时诸人多务著述,士韶以为三代圣贤之旨,尽于昔儒论说,惟在躬行而己。晚年取所作焚之,故不传于后。惟世仪所著思辨录,未有伦次,士韶纂辑精要,类分而书之,遂行于世。

(清史列传)

陆元辅

陆元辅,字翼王,嘉定人。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儒,罢归。少师同里黄淳耀,在直言社中,小有指摘,必痛悔流涕,淳耀称其学行。尤研精经术。明亡,弃诸生,以经学教授。宋德宜、徐乾学徐元文、叶方蔼,皆以兄礼事之,力趣入都。都中士大夫就质经义典故无虚日,称陆先生而不名。常购宋、元、明人经说至数十种,泝其渊源,剖其得失,辄为题跋。朱彝尊经义考多取其言为据。又常为纳兰性德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二书,共百余卷。先后客京师几二十年。其论学虽本淳耀,晚益充实,不杂佛老。常与友人书,谓:六经,千圣之道法;四书,六籍之精华。当循序致精,一一返诸己。自早年以存诚主敬自励,至老而自强不息,有得于濂溪所云学圣以一为要者,期自寡欲进于无欲,以实践斯言。又论:明代理学,以方正学、薛文清、胡敬斋、罗整庵为正。陆陇其宰嘉定,见元辅,称以为博闻朴实君子。笃于师友。淳耀殁,图其像悬之室,晨起必肃揖,并搜其遗稿付梓。著有十三经注疏类钞、续经籍考、明季争光录、菊隐纪闻,及文集。三十年,卒,年七十五。

(清史列传)

周象明

周象明,字悬著,太仓州人。康熙十一年举人。家贫力学,髫年即为童子师。性耿介。父殁,以遗产让弟。乡举后,不再上公车,僦舍虞山下,家无儋石,啸傲自如。常从同里黄与坚游,与论图书之奥,与坚曰:予易学尚可为汝师,他非所及也。台司延请讲学,象明正容就席,为说洪范九畴大旨,及先贤敬一箴,精切详明,一时父老子弟无不拱听。著有七经同异考三十四卷,其体例近黄东发日钞、章如愚山堂考索。又有事物考辨、性理发微、尚友编、苏松田赋考,共数百卷。三十年,卒,年五十八。卒后,门人春秋祀之。

(清史列传)

顾陈垿

顾陈垿,字玉停,镇洋人。少有文名,读书必诣微,多冥契创获,不主故常。康熙五十四年举人,以荐入湛凝斋,修律数渊源、中和乐经诸书,所纂修半出垿手,每书上,圣祖必嘉奖,屡得温旨。书成议叙,授行人司行人。尝给札蒙养斋,赐第京师。雍正元年,奉诏出视山东、浙江,所至得大体。还,督通卅仓。三年,以目疾归。垿少读皇极经世书,至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心过难四语,憬然汗下。晚读象山集,叹曰:先生之学,以躬行实践为主。谓其近禅者,妄也,自命为象山后人。有以程、朱之学讽者,陈垿亦无所迕。性侃直而介,纂修时,总裁以文嘱点定,一日尽驳其稿。总裁怒掷地,垿徐起拾之。明日,总裁悟,卒从其说。乾隆元年,诏起官,以亲老不出。又举博学鸿词,垿辞不赴,时论高之。六年,开设乐部,以陈垿洞晓音律,有旨宣召,亦以疾辞。十二年,卒,年七十。

垿生生平绝学有三,曰字学,曰算学,曰乐律。尝造八矢注字图说,谓字学居六艺之末,声音乐也,形体书也,而口出耳入,手运目存,则皆有数焉。学士惠士奇、通政孙勷得其书,置酒延垿请其说,垿为言经声纬音开发收闭之旨,及每矢实义,一矢未发,则声不能出,字有所避,八矢尽而音定字死矣。二人叹为天授。初,得徐光启历书,精求一月,遂创造开方、勾股诸法。在湛凝斋,外廷送算学三百余员候试,主者令陈垿与试,圣祖亲策之,得七十二人,陈垿为冠,内廷呼为算学状元。少与同里王时翔为性命交,其诗名亦伯仲。所著有钟律陈数、旋宫知义各一卷,无益之言一卷,读四书偶见三卷,读内则一卷,内则音释一卷,合注龙虎上经参同契二卷,注首楞严五卷,癸巳治疫记三卷,洗桐集九卷,抱桐集三卷。

(清史列传)

钱  民

钱民,字子仁,嘉定人。早孤,弃书学贾,数为乡里所侮。年三十,慨然有学圣之志。闻青浦有孔子衣冠墓,斋戒往谒。读四子书,务求心得,题所居室曰存养廛。陆陇其宰嘉定,从之论学。又五年,自谓所学已成,复往平湖相质。陇其怪其不合,民曰:公从朱子入,民从孔、孟入耳。尝与友人书曰:先圣之学,贵乎本末兼尽,始终有序。大学所谓知本者,作圣之基也;诚正者,作圣之功。中庸所谓尊德性,先也,本也;道问学,末也,后也。即物穷理,其误在于无本;六经注我,其误在于无末。又曰:今之学者,不知追求孔、孟之实,而纷纷焉争朱、陆之异同,是谓舍己田而芸人之田,终亦必亡而已矣。民之学从静坐入,自谓直追孔、孟,然说者终谓其近陆也。康熙中卒。

(清史列传)

钱大昕

钱大昕,字晓征,嘉定人。乾隆十六年,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十九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大考二等一名,擢右春坊右赞善。屡充山东乡试、湖南乡试正考官,浙江乡试副考官。大考一等三名,擢翰林院侍讲学士。三十二年,乞假归。三十四年,补原官。入直上书房,迁詹事府少詹事。三十九年,充河南乡试正考官,寻提督广东学政。四十年,丁父艰,服阕,又丁母艰。病,不复出,主讲钟山、娄东、紫阳书院。嘉庆九年,卒,年七十七。

大昕幼慧,善读书。时元和惠栋、吴江沈彤以经术称,其学求之十三经注疏,及唐以前子、史、小学诸书。大昕推而广之,错综贯串,发古人所未发。任中书时,与吴烺、褚寅亮同习梅氏算术,及欧罗巴测量弧三角诸法。于中、西两法,剖析无遗,用以观史,自太初、三统、四分,中至大衍,下迄授时,塑望薄蚀,凌犯进退,抉摘无遗。汉三统为七十余家之权舆,讹文奥义,无能正之者。大昕衍之,据班志以阐刘歆之说,裁志文之讹,二千年已绝之学,昭然若发蒙。

大昕始以辞章名,沈德潜吴中七子诗选,大昕居一。既乃研精经史,蔚为著述,于经义之聚讼难决者,皆剖析源流,文字、音韵、训诂、天算、地理、氏族、金石,以及古人爵里、事实、年齿,了如指掌。古人贤奸是非,疑似难明者,皆有确见。在馆时,尝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天球图诸书。所著有唐石经考异一卷,经典文字考异三卷,声类四卷,二十二史考异一百卷,唐书史臣表一卷,唐五代学士年表二卷,宋学士年表一卷,元史氏族表三卷,元史艺文志四卷,三史拾遗五卷,诸史拾遗五卷,通鉴注辨证三卷,四史朔闰考四卷,南北史隽一卷,三统术衍三卷,术铃三卷,风俗通义逸文二卷,吴兴旧德录四卷,先德录四卷,洪文惠年谱一卷,洪文敏年谱一卷,王伯厚年谱一卷,王弇州年谱一卷,疑年录三卷,潜揅堂文集五十卷,诗集二十卷,词垣集四卷,潜揅堂金石文跋尾二十五卷,金石文字目录九卷,天一阁碑目二卷,养新录二十三卷,恒言录六卷,竹汀日记钞三卷。

族子塘、坫,能传其学。

(清史列传)

王鸣盛

王鸣盛,字凤喈,嘉定人。幼从长洲沈德潜受诗,后又从惠栋问经义,遂通汉学。乾隆十九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二十三年,大考,翰詹第一,擢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二十四年,充福建乡试正考官。寻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坐滥支驿马,左迁光禄寺卿。丁内艰,遂不复出。

鸣盛性俭,素无声色玩好之娱,晏坐一室,咿唔如寒士。尝言:汉人说经,必守家法。自唐贞观撰诸经义疏,而家法亡。宋元丰以新经学取士,而汉学殆绝。今好古之儒,皆知崇注疏矣。然注疏惟诗、三礼公羊传犹是汉人家法,他经注则出魏、晋人,未为醇备。著尚书后案三十卷,专述郑康成之学,若郑注亡逸,采马、王注补之。孔传虽出东晋,其训诂犹有传授,间一取焉。又谓:东晋所献之太誓伪,而唐人所斥之太誓实非伪,故附书今文太誓一篇,存古之功。自谓不减惠氏周易述也。又著周礼军赋说四卷,十七史商榷一百卷,蛾术编一百卷,诗文集四十卷。

嘉庆二年,卒,年七十六。

(清史列传)

金曰追

金曰追,字对扬,嘉定人。诸生。受业王鸣盛,深于九经正义,每有疑讹,随条辄录,先成仪礼注疏正讹十七卷。阮元奉诏校勘仪礼石经,多采其说。

(清史列传)

汪  照

汪照,原名景龙,字青,嘉定人。贡生。少有诗名,在练川十二子之列。通金石,善八分,尝佐王杰、王昶幕。晚岁研究经义,以大戴礼记注惟卢辩一家,卢文弨、戴震虽曾厘正文字,未及解诂,乃纠集同异,采撷前说,一字之讹,折衷至当,肆力者三十余年,成大戴礼记注补十三卷。王昶序其书,甚推重之。他著有三家诗义证、宋诗选略、陶春馆吟稿。

(清史列传)

钱  塘

钱塘,字学渊。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改教职,选江宁府学教授。塘少大昕七岁,相与共学。又与大昕弟大昭及弟坫相切磋,为实事求是之学。于声音、文字、律吕、推步,尤有神解。著律吕古义六卷,据所得汉虑俿铜尺,正荀勖以刘歆铜斛尺为周尺之非。谓周本八寸尺,不可以制律,制律必用十寸尺,即昔人所云夏尺。周因夏、商,夏、商因唐、虞古律,当无异度。又著史记三书释疑三卷,于律算、天官家言,皆究其原本,而以他书疏通证明之。律书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徵九数语,注家皆不能晓,小司马疑其数错。塘据淮南子太玄经证之,始信其确。又著泮宫雅乐释律四卷,说文声系二十卷,淮南天文训补注三卷。其所作古文,曰述古编,凡四卷。卒年五十六。

(清史列传)

钱大昭

钱大昭,字晦之,嘉定人。太学生,大昕弟也。大昕深于经史,一门群从,皆治古学,能文章。大昭少于大昕者二十年,事兄如严师,得其指授,时有两苏之比。壮岁游京师,尝代友人校录四库全书,人间未见之秘,皆得纵观。由是学益浩博。又善于决择,其说经及小学之书,能直入汉儒阃奥。著尔雅释文补三卷,及广雅疏义二十卷。

又著说文统释六十卷。其例有十:一曰疏证,以佐古义,凡经典古义与许合者,在所必收。二曰音切,以复古音,以徐铉徐锴等不知古音,往往误读,又许君言读若某者,即有某音,今并补正。又说文本有旧音,隋书经籍志有说文音隐,颜氏家训引之。唐以前传注家多称说文音某,今并采附本字之下。三曰考异,以复古本,凡古本暨古书所引有异同者,悉取以折中。四曰辨俗,以正讹字,凡经典相承俗字,及徐氏新补、新附字,皆辨证详明,别为一卷附后。五曰通义,以明互借,凡经典之同物同音,于古本是通用者,皆引经证之。六曰从母,以明孳乳。如完、刓、髡、轭等字,皆于元下注云从此。七曰别体,以广异义,凡重文中之籀、篆、古文、奇字,皆有所从,其许君未言者,亦略释之;经典两用者,则引而证焉。八曰正讹,以订刊误,凡许君不收之字,注中不应有,又字画脱误者,并校正之。九曰崇古,以知古字,如鹛、鸱、鹩、鹃之类,经典有不从鸟者,此古今字,今注曰古用某。十曰补字,以免漏略,如由、希、免、畾等三十九字,从此得声者甚多,而书中脱落,有子无母,非许例,今酌补之,亦别为一卷附后。

大昭于正史尤精两汉,尝谓注史与注经不同,注经以明理为宗,理寓于训诂,训诂明而理自见;注史以达事为主,事不明,训诂虽精,无益也。每怪服虔、应劭之于汉书,裴驷、徐广之于史记,其时去古未远,稗官、载记、碑刻尚多,不能会而通之,考异质疑,徒戋戋于训诂,乃著两汉书辨疑四十卷,于地理、官制,皆有所得。又仿其例,著三国志辨疑三卷。又以宋熊方所补后汉书年表,祗取材范书、陈志,乃于正史外,兼取山经、地志、金石、子集,其体例依班氏之旧,而略变通之,著后汉书补表八卷。计所补王侯,多于熊书百三十人。论者谓视万斯同历代史表有过之无不及。他著有诗古训十二卷,经说十卷,补续汉书艺文志二卷,后汉郡国令长考一卷,迩言二卷,嘉定金石文字记四卷。

生平不嗜荣利,名其读书之所曰可庐,欲蕲至于古之随遇自足者。嘉庆元年,诏举孝廉方正之士,江南大吏以大昭应征,赐六品顶戴。

十八年,卒,年七十。

子东垣、绎、侗。

(清史列传)

钱  坫

钱坫,字献之。副贡生。游京师,朱筠引为上客。以直隶州州判官于陕。与洪亮吉孙星衍讨论训诂、舆地之学。论者谓坫沈博不及大昕,而精当过之。

嘉庆二年,教民起义陕西,坫时署华州,率众乘城,力遏其冲。城无弓矢,仿古为合竹强弓,厚背纸为翎,二人共发之,达百五十步。又以意为发石之法,石重十斤,达三百步。前后毙之者无算,城获全。三年春,河南有谋启贼者,其渠张天伦取道华州者三,卒不能东。以积劳得末疾,引归。

著史记补注百三十卷,详于音训,及郡县沿革、山川所在。陕甘总督松筠重其品学,亲至卧榻问疾,索未刊著述,坫取付之,曰:三十年精力,尽于此书矣 !十一年,卒,年六十六。

又有诗音表一卷,车制考一卷,论后录五卷,尔雅释义十卷,释地以下四篇注四卷,十经文字通正书十四卷,说文斟诠十四卷,新斟注地理志十六卷,汉书十表注十卷,圣贤冢墓志十二卷。

(清史列传)

钱东垣

钱东垣,字既勤。嘉庆三年举人,官浙江松阳县知县。以艰归。服阕,补上虞县。东垣与弟绎、侗,皆潜研经、史、金石,时称三凤。尝与绎、侗及同县秦鉴堪定郑志,又与绎、侗及桐乡金锡鬯辑释崇文总目,世称精本。东垣为学,沈博而知要,以世传孟子注疏缪舛特甚,乃辑刘熙、綦毋邃、陆善经诸儒古注,及顾炎武阎若璩同时师友之论,附以己见,并正其音读,考其异同,为孟子解谊十四卷。他著有小尔雅校证二卷,补经义考四十卷,列代建元表,勤有堂文集。

(清史列传)

钱  绎

钱绎,初名东墉,字以成。少承家学,尝以诸经句读征引家互有异同,据武亿原本,参稽群籍,折中至是,为十三经断句考。又著方言笺疏十三卷,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循声译字,字虽无定,而音理可推。是书于展转互异处,寻其音变之原,古人以声释文之旨,于斯大启。他著有说文解字读若考三卷,阙疑补一卷,释大、释小各一卷,释曲一卷,训诂类纂一百六卷。

(清史列传)

钱  侗

钱侗,字同人。诸生。嘉庆十三年,淀津召试二等,赏大缎。充文颖馆校录。十五年举人,议叙知县。侗于说文用力致深,精讲韵学,熟于古音之通转。尝征集群书同物异名之文,比而释之,为释声八卷。其书冥思苦索,积年乃成。又有群经古音钩沉四卷,正名录四卷,九经补韵考二卷,说文音韵表五卷,重文小笺二卷,孳乳表二卷,方言义证六卷,吴语诠六卷。

侗于历算之学,亦能究其原本,大昕撰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未竟而卒,侗证以群书、金石、文字,增辑一千三百余条。日夕检阅、推算,几忘寝食,卒因是感疾而殁。他著有金石录四十卷,续隶续三卷,古钱待访录二卷,乐斯堂文集。

(清史列传)

陈诗

陈诗庭,字令华,一字妙士。嘉庆己未进士。画山水气韵妍雅,精白描人物。登第后究心六书,谓作书之初,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而声亦有义,声同义同,声近义近:文字、声音、训诂,一以贯之。如易井谷射鲋,子夏传鲋谓虾蟆,淮南子谓之蚊,鲋即蚊也。书时旸若,旸与雨对文,即雨晴之晴,旸可读为晴,犹锡可读如晴也。诗吉蠲为,蠲从益声,音圭,说文哇读若医,医、益声转,故圭、益相通也。左传五雉夷民,夷即雉字,古文雉作,尔雅释诂夷、弟同训易也。祭法尧能赏,赏、让声近,赏从尚声,让从襄声,徜徉字作襄羊,是赏可读作让也。讨论经义,精审详确,多前人所未及。应聘修嘉兴府志,未谒卒,年四十七。

子瑑。

(嘉定县志)

吴凌云

吴凌云,字得青,亦嘉定人。嘉庆五年岁贡。读书深造,经师遗说,靡不能贯。尝假馆钱大昕孱守斋,尽读所藏书,学益邃。所著十三经考异,援据精核,多前人所未发。又经说三卷,小学、广韵说各一卷,海盐陈其干为合刊之,题曰吴氏遗著。

(清史列传)

黄汝成  黄宗文

黄汝成,字庸玉,一字潜夫。诸生。贡例选泗州训导,会丁嗣父艰未赴。卒,年三十九。汝成幼颖悟,读资治通鉴浃岁能背诵。文论议闳整,叙事繁简适中。长益博涉,凡礼、乐、政、刑及田赋、钱币、权量、漕运、河渠、盐铁诸事,参校异同,纂述甚富。用力最深,尤在顾氏日知录

子宗文,字疆侯,一字实甫。国子生,例选府同知。幼丧父,尝刲臂疗母病。乐善好施,有祖、父风,规画义庄,匪扰不果。同治癸亥卒,三十余。

(嘉定县志)

朱右曾

朱右曾,字尊鲁,嘉定人。道光十八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二十五年,召对,称旨,授徽州府知府。丁忧,服阕,补镇远府,调遵义府。所治连蜀境,伏莽甚众,桐梓民杨凤倡乱,右曾坚守五阅月,以失守属邑罢官。遵义围解,奉旨开复,署大定府,卒。

右曾覃思著述,精于训诂、舆地之学。以逸周书孔、晁注疏略,乃集诸家之说,正其训诂,详其名物,为周书集训校释十卷。又著春秋左传地理征二十卷,据杜氏地名谱而进退之,考其封域,绎其并吞,而系以汉及今之郡县。又辑服氏解谊三十卷,兼取刘歆、贾逵、郑众之说。又诗地理征二卷,长洲陈奂治毛诗,于其精当处引用颇多。

(清史列传)

陈  瑑

陈瑑,字聘侯,一字小莲。精研六书,具有神悟,晚习九章通过半,因自号六九学人。

其治六书也,以许氏称易孟氏、诗毛氏、书孔氏、礼、周官、春秋左氏、孝经论语皆古文,守一家之言,仍不废诸家之说。如易祗既平,说文引作提,氏、是古通,与京房本同;书善谝言,又作戋巧言,两引互异,兼存伏生今文;诗秩秩大猷,引作,秩、通,兼用韩义;春祭曰祠,引祠不用牺牲语,兼用小戴记:前后所引互有不同,并详考其所以异。

其治九数也,于古人按题立法之故洞悉原委,故上自唐尧、下至春秋,步算岁星太岁,一一相应。以是疏解经义,发为文章,得未曾有。学使祁藻批其卷曰:大江南北,推作者为第一。篆、隶亦古浑。

子诒孙,字伯谷,尝刲臂疗父。

(嘉定县志)

时曰淳

时曰淳,字清甫,嘉定人。精算术。发明古人术意,无不入微。咸丰末,与长沙丁取忠同客胡林翼幕府,每与商榷数理。见丁氏数学拾遗之百鸡术,谓与二色方程暗合。因为广衍,立二十八题,以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沈十四字识其上下,为十四耦。诸题皆借方程为本术,并述大衍求一术以博其趣,作百鸡述衍二卷。

(清史稿)

    通  州

     宋

胡  瑗

胡瑗,字翼之。父讷,海宁推官,多著书。瑗有气节,专经术,教授吴中,年四十余,未赏求仕。

景祐二年,诏定雅乐,范仲淹荐瑗,白衣对崇政殿,与推官阮逸同较钟律,授秘书郎。淹帅陕西,辟丹州推官,建议备边,咸施行。移密州。遭父忧,举其族九丧归葬。服阕,补保宁,改湖州教授。是时尚文辞,贵经业,瑗倡明体达用之学,条约经义、治事二斋,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礼。学徒千数,为文章皆傅经义,必以理胜。信其师说,敦尚行实,衣服容止,往往相类,途遇之,不问知为瑗弟子也,故天下谓湖学多秀彦。庆历四年,建太学,下州取其法,著为令。召教授诸王宫,病辞免。

皇祐二年,召会秘阁议乐,更造钟磬上之。岁余,授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既居太学,其徒益众,庠舍不能容,旁拓步军营广之。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常居四、五。擢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读乾元亨利贞,不避讳,上与左右皆失色,瑗徐曰:临文不讳。上意解。已而,疾不能朝,数遣中使存问,以太常博士致仕。就其子节度推官志康养,卒于杭州,年六十有七。葬乌程何山。诏赙其家,谥文昭。后世称安定先生。

(通州志)

高晞远

高晞远,字照庵。咸淳、德祐间,通判平江。城溃家散,浮游江湖,客石浦卫泾家,卒。晞质秀朗,精邵氏学,手截竹为管,定音律,进退疏数弗少差。晚嗜参同契,研究甚力。

(通州志)

     明

许  凤

许凤,号竹冈。端凝持重,究心理学,为海陵王心斋高弟。著言性录一卷。

(如皋县志)

海  州

     汉

缪  斐

缪斐,字文雅,东海朐人也。其先楚元王大夫缪生,避难居此。斐该览经传,事亲色养。征博士,六辟公府。汉帝在长安,公卿博举名儒,时举斐任侍中,辞不就。

(三国志注,参太平寰宇记)

     魏

麋  信

麋信,东海朐山人。撰榖梁传注、左氏说要。

(元和姓纂、海州文献录)

     隋

包  恺

包恺,字和乐,东海人。其兄愉,明五经,恺悉传其业。又从王仲通受史记、汉书,尤称精究。大业中,为国子助教。于时汉书学者,以恺与萧该二人为宗匠,聚徒教授,著录者数千人。卒,门人为起立碣焉。

(隋书儒林传)

李  育

李育,东海人。精尚书,王通尝从之学。

(唐杜淹文中子世家)

     宋

徐  庸

徐庸,字叔平,海州人。深研易理。皇祐初,撰周易意蕴凡例一卷,周易卦变解二卷,以矫汉、魏诸儒之失,学者师之。

(宋史艺文志,参旧州志)

     清

许桂林

许桂林,字同叔,海州人。嘉庆二十一年举人。少孤,孝于母及生母,无间言。家贫,不以厚币易远游。体素弱,不耐劳,惟读书则精神焕发,故日以诂经为事。道光元年,丁内艰,以毁卒,年甫四十三。

桂林于诸经皆有发明,尤笃信榖梁之学,著春秋榖梁传时日月书法释例四卷。其书有引公羊互证者,有驳公羊而专主者。阳湖孙星衍尝以条理精密、论辨明允许之。又著易确二十卷,大旨以乾为主,谓全易皆乾所生,博观约取,于易义实有发明。别有毛诗后笺八卷,春秋三传地名考证六卷,汉世别本礼记长义四卷,大学中庸讲义二卷,四书因论二卷。尝以其余力治六书、九数,著许氏说音十二卷,以配说文。又著说文后解十卷。又尝采集宣夜遗文,以西法通之,著宣西通三卷,算牖四卷。生平所著书四十余种,凡百数十卷。

(清史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