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藏app下载

善宁寺钟铭款在丹阳城内车寺

拓本高一尺二寸七分。八面刻,正书。四宽四狭,宽上一尺六寸七分,下一尺九寸,广四寸八分。

女弟子王十四娘请镌智炬如来破地狱真言真言不录。第一面。

摄尉儒林郎前行丹杨县尉盛□臻。第二面。  将仕郎守润州丹杨县丞独孤岳。  承奉郎润州丹杨县令李元翊。  浙江西道搬运□上供钱物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守□王友羽林军将军知军事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赵岩。第三面。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前守威王友兼御史中丞上柱国杜玄卿。  朝议郎使持节岳州诸军事前岳州刺史柱国赐绯鱼袋薛位。第四面。翊麾校尉前守右千牛备身周邻。第五面。  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周珙。  武宁军节□□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下泐  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周下泐  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周下泐  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守右武卫将军镇海军节度后楼决胜军使银青光禄下泐  浙江西道监军使通议大夫守内侍省内侍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第五寻礼。第六面。  监军副使朝议郎行内侍省宣闱局令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李  监军判官将仕郎行内侍省内府丞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郭齐述。  监军判官登仕郎行内侍省内府丞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鱼希岩。  监军判官□□郎行内侍省内府丞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文丞庾。  前下泐郎御史里□□崔轲第七面。上泐太守下泐崔下泐  上泐御史赐绯鱼袋陆谔。  上泐兼侍御史赐绯鱼袋崔  上泐检校尚书水部郎中下泐  上泐部员外郎兼侍御郎中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  判官□□□检校尚书吏部下泐  上泐持节润州诸军事兼润州刺史上柱国□国公食邑三十户下泐  上泐中书门下平章事下泐镇海节度下泐管内宫田并诸下泐  上泐弟子僧下泐第八面。  僧元庆下泐  僧行下泐僧德规、僧师约、僧行国、僧敬、僧□金、僧敬  僧行宾,下泐  僧下泐僧契天、僧行琎、下泐书□□国下泐当寺徒众僧下泐都住持功德留下泐大德寺禅师奏请诗钟僧下泐上座僧下泐主僧下泐僧  行芳直岁僧可、典座僧连宁、都维僧德玄。敕於本□建铸铜钟一口,重一千五百斤。都料刘昱、董璋。

维唐中和三年岁次癸卯九月甲子朔十三日丙子,润州丹杨县朝  银青大夫下泐

同治十年元旦,阻雪丹阳,赁车未得,同人游普宁寺。巨钟在地,深绿如玉,铭字甚多,为唐中和二年王十四娘造。书体道丽,亦钟绍京王行满之亚。《谭献复堂日记》

按此钟从未著录,自见此记,遣打碑人范姓拓得。普宁寺晋咸康五年王珣舍宅为之,本名显扬,唐改名朝阳。咸通中建僧伽塔,宋祥符中赐今额。唐丹阳令李元翊。可据补县志,后楼军周宝所建,即逐宝者。

泰州残经幢

拓本止存段五面,每面高一尺,广四寸五分。正书,六行,行十一字,字径六分许。

寺主僧惟实  都维那僧敬留  院主僧居诲

镌造匠陈琼  李制

信士东莞臧继之舍己有财宝造大佛顶陀罗尼幢序  从儒述

百劫终因,方期至觉。先标大愿,利及有孙,持危扶巅,生善减恶,是称方便之用,故曰能仁大师。大佛顶者如来,於首楞严岩山印定心地。先说二十五部,为内护外护十信十回向为前心后心。假如倾山竭海,分灾回天覆地之难,不□□句下缺

揭谛真言经不录。

按此幢泰州新出土。

王夫人残志

拓本高五寸,广九寸五分。正书,八行,行字不等。

上缺王夫人墓志铭并序

上缺氏吴郡人也。禀质贞缺三徒有义,四德无亏。玉缺三忽遘弥留日侵缠缺正月廿八日终于缺岁次庚戊二月廿七缺西北七里武丘山缺二人,长子珣,次子缺恐陵俗下缺

右王夫人残碑,的系明初毡蜡,惜无纪元可考。碑云长子王珣,即《桓温传》中所称短主簿。今流俗附会东山土地,盖因让宅事云。《访碑录》列之唐代,不误。文中避虎为武,明是唐物,不得以珣字为短簿刻也。

戴叔伦神道碑在金坛南门外

拓本连额高七尺四寸,广二尺八寸。碑字漫漶,额正书四行,行二字。

唐故公神道之碑

石碧轩三大字,在上元栖霞寺

拓本高二尺七寸,广七寸。正书。

石碧轩大唐景子立秋

佛弟子□□□造陀罗尼经幢在句容

拓本高三尺五寸,广五寸五分。八面。行书八行,字不能记。

佛顶陀罗尼经不录

朔十六日辛未

龙兴寺陀罗尼经幢在元和财帛司堂

拓本高一尺三寸,广四寸五分。八面,每面正书八行。上缺。止存二十六字。

陀罗尼经经不录

龙兴寺佛殿前树立,永充供养。

僧文规

按龙兴寺唐幢,止存下截尺五六寸,在郡城内财帛司庙北。龙兴寺,志乘失载。考郡志,寺在吴县西南,梁朝置。绍兴中,於官仓瓦砾得房琯所作寺碑,韦卿再立石。今寺规模甚隘,已非旧址,碑亦访之不获。文载志中,尚可考耳。《吴郡金石目》

衡阳寺残经幢在上元本寺

幢上截残佚,仅存幢座,八面。拓本约高一尺,广八寸。正书,行数字数不记,字径七分。

上缺上元句容两县上缺仁开宁惟信上缺等乡众信上缺左街资福院上缺生七斋一十一会造上缺姓名如后:

右一面。

会前    钱褒、钱  赓  、钱广、钱  急  、钱杲、钱绅、钱十二娘、姚六娘、钱六娘、方五娘、戴五娘、钱周、魏爽、魏厚、谢晖、楚铎、王谦、魏瑗、陈皓、魏  皆  、窦大娘

右一面。

□□、□三娘、魏度、魏忄、□□、劉慎徽、劉岩、于□、高交、张俨、朱雅、□骈、吴  偕  、王十三娘、贺七娘、□三娘、钱厶、张大娘、萧  瑶  、会首□王公运、王□古、王勤、王蛟、成及、王询、徐  额  、严大娘、魏四娘、王六娘、周三娘、薛十六娘  会首□柳遇

右一面。

王郃、苏玢、陆晖、赵容、吴立、严晖、陈彳磷、姜蕴、李二娘、贾四娘、平二娘、李三娘、吴二娘、韩七娘、贺九娘、薛三娘、冯九娘、张九娘、陈大娘、王四娘、戚二娘、吴大娘、任六娘、苏十二娘、陈安、苏十六娘  会首□李承选、谭 郃、 珂、李公政、陈修、王伟、李珪、李憙、谭珙

右一面。

谭玼、谭广、谭皓、吴廓、李纻、李言、戴三娘、虞六娘、王三娘、纪五娘、李八娘、会首□闾丘逸、到邺、万蕴、丘实、谢、冯珂、谢衮、谢郝、韦皎、李太、万侃、徐求、赵厚、幸三娘、严六娘、薛大娘、平二娘、王二娘、谢四娘、纪四娘、会首□倪实

右一面。

刘彻、张宣、贺政、董邺、陈侑、瞿章、方陵、姜五娘、路二娘、蒋二娘、王大娘、戴大娘、□三娘、卢超、张二娘、马太、孟二娘、会首□贾如颢、王邺、吕朗、吕厚、瞿稠、王昭、贾、翟裕、贾滔、吕彦爽

右一面。吕朗吕厚“吕”先刻作“李”,后改刻“吕”,盖於两李字上。

贺裒、贾玫、高滔、贾安、侯王、贺告、李昭、吴裕、高宾、贾兴、晋二娘、薛三娘、鞠二娘、贾十四娘、王五娘、张八娘、贺五娘、王八娘、赵二娘、冯大娘、刘大娘、王四娘、会首□苏王、苏环、于宙、严珍、苏□、魏益、姜珂、严广、魏忄

右一面。

籍训、倪宏、倪岩、倪霸、李宿、辛晖、辛实、辛玼、□珣、辛朋、辛昭、汤礼、□十一娘、易求、冯彦、范景球、范详、李四娘、杨四娘、路大娘、氿宝、何□、陈璋、□真、宫思、□及、李贻范、□□娘、吴一娘

右一面。

丙申二月,拓碑人於衡阳寺内得经幢座三,偏刻当时奉佛人等姓名,高广书势无少异,经文当刻在上截,今并残佚,年月失考。按严记《待访目》:摄山经幢,咸通九年立,目见陈毅《栖霞山志》。栖霞寺三种三幢,保大间立,在山门外,目见金銮《栖霞志》。衡阳寺经幢目,见《梵刹志》,列南唐末。今此三幢既不在栖霞山门外,其非所云保大间立者可知。初亦疑为南唐时物,即所云目见《梵刹志》者,及以幢首所题左街资福院考之,《新唐书·百官志》:贞元四年,置左右街大功德使,总僧尼之籍,玄秘塔碑称左街僧录,与此正合。陈毅《摄山志》引《金陵志》云:衡阳寺在上元清风乡,《乾道志》:衡阳资福禅院,去城东北四十里,即古宝城寺基,唐天祐三年,徐温重建,题今额。天祐为唐昭宣帝年号,此幢尚称资福院,自必立於天祐三年以前。唐初江宁县隶润州,后改归化,又名金陵,名白下,肃宗上元二年,乃定名上元。五代因之。南唐始分置江宁,并为江宁府治。此幢称上元、句容两县,而不及江宁,亦可为唐末所立之证。《摄山志》云:去摄山里许有衡阳寺,为栖霞下院。石幢刻大唐国号,字画遒微,今谛玩之,朴厚而隐秀,非五季以还书手所敢及。严氏所云摄山经幢咸通九年立者,当即指此,其不有云三者,或当时记载有误。三种之幢,实属咸通,而非保大,且在衡阳寺内,而不在栖霞山门外,未可知耳。金陵古碑,乱后仅有存者,一旦得三唐石,为之欢喜无量。“  坚  ”字不可识,是姓甚奇。“劉作“釗”“憙”作“憙”,并俗省,“ ”疑“琛”字。《续江宁石刻记》

衡阳寺残经幢在上元本寺

幢座八面,拓本高广。正书大小,与前幢同。

清风龙城长宁惟信开宁宣义慈仁寺缺乡及坊郭男女弟子共结兹会。具名如后:会首    钱褒、钱 、钱  、钱悟、钱暐、钱绾、钱□、楚廓、吴十娘、吴七娘、会首    魏爽、魏祈、魏□、魏度、魏悟、魏祈、吴□、刘赏、陈  、秦恽、郑□

右一面。

苏三娘、□大娘、王二娘、夏十娘、会首    戴勍、戴庠、戴□、戴廙、吴翰、吴俨、王□、于大娘、吴三娘、孟五娘、吴□、戴十娘  会首    周□、周□、周彦雄、周□随、周□、王□、夏  瑶  、孙□、王□、

右一面。

贾十二娘、孙廿五娘、严廿二娘    会首    王信、王赏、王实、王弘审、许十、朱九娘、任绪、任祐、任衮、任裕、任顼、任权、任□、任太、苏三娘、吴寀、吴郁、右  、翟五娘、陈六娘、王七、□四娘、王四娘、严□

右一面。

□及、苏王、王阝、严  瑙  、严祐、严□、严琎、严侃、严诩、王造、王宗、王晊、陈福、陈郁、陈  永  、陈琮、魏隐、许敬、于琛、陆□、平恽、陈安、时洪、詹绪、赵旺、军  、张大娘、陈三娘、赵三娘、三娘、李七娘、苏三娘

右一面。

明大娘、上元县舜泽坊顾十三娘、会首    唐晖、王昭、王乂、杨琮、李知遇、刘缨、吴圭、汤任、董祐、倪寓、孙绾、董瑶、张恂、周二娘、许大娘、丁四娘、马四娘、张三娘、丘二娘、七娘、会首

王彦璋、陈晃、夏宙、彭审

右一面。   

陈庆、陈言、魏□、楚□、钱日、吴止、王谦、陈宾、陈朗、谢日、谢晖、李晖、汤五娘、会首、刘□、王卅二娘、高、吴全、朱□、陈逵、甘谂、陈环、丁瑜、孔一娘、丁圭、会首    钱纶、钱□

右一面。

刘□、施□、唐慎、陶嵩、王文德、李存、丁超、周、张太、朱洪、丁全、葛、曹大娘、杨四娘、吴立娘、□大娘、官四娘、施一娘、陆大娘、许六娘、王大娘、会首    曹□、曹□、高□、后有泐行。

右一面。

前有泐行。

贾木、贾恽、贾□、贾安、贾琮、贾□、□□、贾环、贾骈、贾□、张骈、吕臣颢、贺□、□圭、王子铢、王琮、吕□、□五娘、张三娘、吴七娘、王□娘

右一面。

按“寀、 、、 ”四字不可识,前幢有高交,“”疑即“交”之讹,“”疑“官”字。

衡阳寺残经幢在上元本寺

幢座八面,拓本高广、正书大小,与前两幢同。

前泐一行。

结缘弟子姓名如后:

女弟子吴五娘舍亡儿杨八郎在缺皂罗衫子壹领,资荐生界。杨元爽、王七娘、周五娘、魏三、第一会弟子    王恭、吴□、许述、成欢、成喜、詹绪、任闰

右一面。

会首    丘逸、朱直、丘□、严约、丘洧、万立、祝□、□福、刘绶、冯□、刘□、万太、谢晃、谢偃、陈□、王十八娘、钱十一娘、杨十二娘、袁廿一娘、谭邰、李□、谭□、言廓、谭德、李琛、李□、李氵、李公政、张珂、刘□

右一面。

□章、戚四娘、张大娘、张十一娘、□□娘、李七娘、董卅二娘、严卅娘、□□女  会首□铎、镒 、郄锴、郄练  、□镖、郄瑜、李宣、冯满、李□、李晟、邹□、成旺、段彦琮、王、冯行  瑙  、陈裕、吴可球、苏、张九娘、韦九娘、贺二娘

右一面。

李顼、纪二娘、郑七娘、    会首    柳彦璆、田随、潘圭、潘珣、唐佺、张昭、朱琛、施鄂、季恽、王、王遥、卢超、徐恭、葛约、王  、翟璋、朱七、严遇、冯福、刘彻、王十二娘、王大娘、张六娘、刘□

右一面。

会首    许璠、李昌范、王□、孙呈、贾琢、经超、易□、朱元、易俭、陈臻、陈晖、杨匡己、陈瑜、刘彦瑙、刘四娘、陈四娘、高二娘、辛六娘、王十四娘、张五娘、孙大娘、陈六娘、汤三娘、李大娘、八一娘  会首  经三娘、口弘遇、袁二娘、李三娘

右一面。

徐三娘、陈四娘、赵十娘、    会首    郝祐、马祚、刘太、朱忄、王□、马广、严珂    会首  探  □、陈练、王福、马廓、马  钵  、王俭、韩十娘    会首    王皎、王宙、王□、王规、陈朗、陈恽、王□、□十娘、马五娘、高三娘、陈□娘

右一面。

吴十五娘、陈隐陈、周琛、廓  、刘韦、刘顼、王表、一绮、王□、刖王契  、平八娘、王十娘会首    王超、许述、王弘、葛宰、王达、王琎、曹□、王珂、陈三娘

右一面。

柳彦璆会下女弟子范十一娘

右一面。只一行,后无字。

按“”当即“”字,婿通字。《金石综例》云:子婿之称,始於唐弟五公等题名。此称儿婿,又石刻中所仅见。“詹”作“”“偃作“偃”“傑”作“”并别字。“偃”字与汉 投阮碑阴同。“”字与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字相近。

    吴

孟璠墓志铭

拓本高一尺八寸二分,广一尺八寸。自左上至右下字悉漫灭,仅右上一角有字,左下一角存字较多。正书,大约二十四行,行二十余字。

上缺十二年岁次乙亥闰二月壬辰五日下缺  □□马军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检下缺

□□孟瑶志铭

□明主王时,忠臣定乱。下缺光后代属于故平□下缺琅瑘郡王氏下缺山河每著下缺河下缺,泐一行缺凤缺班阶缺狂凶萧缺诚专绾缺青史□名光缺田单子俊吹嘘武缺渡为世上嘉祥九幽缺纟述而铭曰:□□□□,□□□云,量包河岳。仪彩分明,容□□落。□□□□,□□有忠,无谄无恶。堕雁乌号,斩蛟龙锷。□□□□,一带山河,尽曾开拓。其二孝敬奉上,息威临下,□□王化。定难金批,擒凶铁马。清誉标书,神仪入画。其三□义徇人,心唯倜傥,志在清勤。千征为主,一世荣身。□亟金□,宠□频新。其四大国丧贤,中霄臀月。惊天柱隳,匡时肘折。君既伤仪,臣唯洒血。淮北江南,流传英烈。其五

右志曾归张君丙炎,丙炎跋识数语,谓焦理堂孝廉定为杨吴天祐十二年物,实朱梁末帝贞明元年也。“贞明”原误作“贞元”。

今按焦说良是,盖天祐十二年为乙亥岁,今志云“岁次乙亥”,下云“闰二月壬辰”。考旧五代史梁末《帝纪》及《通鉴·目录》,是年正闰二月,其三月为辛酉朔,则闰二月自当是壬辰朔。今志虽脱“朔”字,然原文必当作闰二月壬辰朔五日丙申,以此证其为天祐十二年物,更无疑义。然是时晋岐吴三国皆仍用唐天祐年号,此独知其为吴者,不独据出土之地知之也。标题军上一字虽泐,尚仿佛似国字。《新唐书》杨行密传载:昭宗时帝以宣州号宁国军,授行密节度使,则此志标题当为“宁国军”三字。《方镇表》虽载天复三年废宁国军节度使,复为都团练观察使,然五代史《职方考》仍载宣州为宁国军之明证,不独此也。标题署金紫光禄大夫,而无“夫”字,似系脱漏。余按《容斋三笔》载鄂州城北有钟题志云:大唐天祐二年三月十五日新铸,勒官阶姓名者二人:一日金紫光禄大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陈知新;一曰银青光禄大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杨琮。“大”字之下,皆当有夫字,而悉削去者,以杨行密之父名,与夫同音,故讳之云云。今观此志,亦署曰金紫光禄大检校,下缺与《容斋三笔》所载钟款正同,既可证洪氏之说信为不虚,亦恍然於所以不书夫字,乃囚避其父讳之故。然则此志之为杨吴天祐十二年造,尚何疑耶?惟孟璠之名不见史传,且璠字瘦小,与他字不类,疑系后人加刻,或原刻作孟君墓志铭,亦未可知。又文中有琅琊郡王氏语,或其人本王姓,而孟璠乃其字耶。以铭词观之,则其人乃为将有功者。新旧五代所载,当时重臣握兵柄者,率充都指挥使,则都指挥使固当时将帅之职也。《匋斋藏石记》

此志出土,焦里堂先生以二金得之,著录於《北湖小志》,由焦归张,已缺数字矣。普惠井阑题字在上元北门桥

拓本高  广正书。

义井

下元壬午十二月。

按壬午考为顺义二年。

李涛妻汪氏墓志石出江都

拓本高一尺六寸,广一尺八寸。正书,廿六行。下泐字数不可定。

上泐左右拱圣军统军光禄大卿检校大使空八格。赵郡开国公食邑七百户李涛撰。

故妻□城县君汪氏墓志铭并序

上泐人将下泐县君下泐童子踦执干戈,卫社稷,乃下泐上泐胄代□□他。后居歙州而为望焉。下泐皇王父讳□□□□皇考讳□□口朝议郎。下泐皇曾祖□王母□许氏,□□皇王母赵氏,下泐县君国□□长史守官内外,下泐祖官□□家谍焉。有嗣子五人,下泐咸曰老成。□有女四人,下泐县君自许嫁之年,便归下泐户□□垂,不以奢侈为意。绿窗下泐太傅纵宏谋而□□地婢下泐□茅□□阳□□吉水下泐县君乃於故唐天祐二年下泐者之贵也。於大吴顺义四年十月下泐□□享年五十有二。以其年十二月葬於下泐□□礼也。呜呼!松欲秀而□折,下泐问亲族□恨,中外痛心。下泐日将防於谷下泐或□修下泐人生百年,下泐关睢显德,麟趾传芳。□□□衣,□□□□,肌人□□薤露日唏。歌下泐行洁闰闱,事光简牍,其□如□,其人如玉。霜殒秋兰,风惊晓烛。懿范空存,感伤上泐五尺荒

五代杨吴赵郡公李涛妻汪氏墓志,金石家皆未著录。李涛见五代史记吴世家《徐温传》:十年,遣招讨使李涛攻越。又《九国志》载涛事实颇详,称涛赵郡人,唐末随杨行密起义。光熙十年授行营招讨使,攻越,败,陷越。顺义元年,与吴越通好,杭人厚礼归之。授雄武统军,加泗州防御使,迁宁远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卒,年七十二。碑叙夫人顺义四年卒,其时涛已由越返国。碑文殆即涛作,故碑题称赵郡开国公李涛故妻,夫为妻志墓。而碑题直称某妻某氏,亦碑志例之仅见者。涛署衔,核之《九国志》多不合,可补《九国志》之略。大父古亦称皇父,亦称王父,“皇”“王”并训“大”。大父、皇父、王父,厥义维均,碑则称皇王父,殊不可通。涛武人,固不当以文事责之也。碑乃扬州李氏所藏,李氏之先得之扬州运河中,石下半已摩灭,外间绝无传本。光绪辛卯借拓此纸,并缀辞于后。《面城精舍甲集》

志石磨泐已极,拓墨潮晕,仅辨百余字。铭辞有一行计三十字,然铭辞字密,志文字疏,究未能定为一行若干字。按《九国志·李涛传》,涛赵郡人,诗人李远之孙,少涉书史。其历官骑军都尉、和州刺史、左雄武统军、泗州防御使,宁远军节度使,与此结衔不合,可补传缺。左右拱圣军统军,不见史传。光禄大夫改光禄大卿,杨吴避 愆嫌名,故以夫为卿也。志云“童子踦执干戈卫社稷,用《礼记》童汪锜事,而“铸”作“踦”,不同。隋末汪华保,歙州汪氏,均以新安为望。顺义四年为杨溥僭号之四年,《九国志》传有光熙十年语,唐末无光熙年号。又自咸通以后无十年之久者,或天祐十年之误。涛武人,而铭辞有“行洁闺闱,事光简牍”“霜殒秋兰,风惊晓烛”等句,颇秀逸,传以为少涉书史,其信然欤。

寻阳长公主墓志铭在扬州

拓本高二尺二寸,广二尺四寸。正书,三十七行,行四十字,至四十九字不等。

有吴太仆卿检校尚书左仆射舒州刺史彭城刘公产人故寻阳长公主墓志铭并序

将仕郎前福州闽县丞危德兴撰

夫甘露降,醴泉生,则知显国祚,谶明朝,使四方服我圣君。度其时甘醴应瑞叶祥,乃长公主焉。公主则弘农杨氏,大吴太祖之令女,国家闺宦之长也。太祖以剑断楚她,手挥秦鹿,建吴都之宫阙,复隋氏山河,功盖鸿沟,变家为国,编史载籍,其可尽乎。是知玉树盘根,耸金枝而繁茂。银河通汉,泻天流以灵长。将符硕大之诗,必诞肃雍之德。太后王氏,坤仪毓秀,麟趾彰才。既谐兴庆之祥,乃产英奇之女,即寻阳长公主也。公主蓬丘降丽,桂影融华,稚齿而聪惠出伦,笄年而才名颖众。既明且哲,早闻柳絮之诗。以孝兼慈,夙著椒花之颂。国家详观令淑,用偶贤良,敦求阀阅之门,须慕裴王之族。我彭城大卿,代承勋业,世茂英雄,先君首匡社稷於吴朝,寻拥麾幢於江夏。繇是王恭鹤氅,迥出品流,卫玠神仙,果符佥议。盖标奇於秤象,遂应兆於牵牛,潜膺坦腹之姿,妙契东床之选。我公主辎轿降於天汉,鸾凤集於闺门。在内也则班诫曹箴,克修女范,配室也则如宾举桉,罔怠妇仪。奉蘋藻以恭勤,臣范兰而芬馥。常逊言而抚育,每恪谨以事亲,宽恕则仆隶不鞭,娣姒则仁明是敬。星霜蒲换,慈爱无渝,助君子之宜家,实诸侯之令室,皆公主之贤达也。而况敦睦氏族,泛爱宗亲,不以官闱之贵骄人,不以奢华之容傲物。既而荣光内外,道合鸾凰,感吉梦於熊熊,肇芳华於桃李。育男六,育女六。长子曰匡祚,受镇南军节度讨击使、抚州军事押衙、银青光禄大卿、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上柱国。貌方冠玉,才蕴铿金,雅承庆於鲤庭,叶好逑於虎帐,乃娉于抚州都指挥使司空太原王公之爱女也。王氏以绦闱袭美,兰阃传馨,克奉孝慈,肃恭礼敬。次曰匡业,试秘书省校书郎,光融气秀,瑜润德清,纔亲秘阁之风,益显侠门之美。聘雄武统军颖川侍中之爱女,即陈氏焉。虽通四德之规,未展二仪之礼。次曰匡远、匡禹、匡舜、严老,并幼而山嶷。志定坚刚。兰牙即俟於国香,骥子伫追於骏足。长女年当有字,容谓无双。娉婷融舜朴之英,婉娈叶丝罗之咏。适柯氏。柯氏受右军讨击使,诗书立性,礼乐臻身,邓艾尽营,必弘远大,刘琨夜舞,定建殊功。次女纳锺氏礼。钟氏器重圭璋,材亲廊庙,人仕缝趋於宦路,登龙必履於朝庭,任洪州南昌县主簿。喜气虽通於银汉,云车未会於鹊桥。次女四,并天资柔惠,神授冲和。瑞分瑶萼之华,庆禀琼枝之秀。苟非公主义方垂训,秉范整仪,峻清问於圣朝,著声光於玉阙,则以顺义六年中春,太仆卿自洪井副车秩满,皇恩降命,除郡临川,隼诉耀於章江,熊轼俄临於汝水。入境已闻於静理,下车顿肃於山川,四郊而襁负还乡,万井而飞蝗出境。岂止悬鱼著咏,佩犊推名,可以与杜邵齐肩,共龚黄并辔。公主同驱绣毂,内助政经。佐褰帷露冕之功,赞察俗抚民之化。或发言善谏,则惠馥兰芳。或静虑澄机,则珠圆月皎。俾连营将士,皆钦如母之瑶。比屋黎民,盛戴二天之惠。岂料霜凋琼树,月坠幽泉,祥云易散於长空,彩风难留於碧落。呜呼!须发方盛,舜颜未央,俄梦蝶於庄生,忽贻灾於彭矫。爰从寝疾,遽致高盲,腠理难明,数归冥寞。何期天道,曾不束遗。以顺义七年七月廿六日薨于临川郡城公署,享年三十八岁,箕帚二十二春。悲乎!自有古今,不无生死,奈其修短,祸福难裁。何神理之微茫,曷荣枯之倏忽。我太仆卿以鸾分只影,剑跃孤鸣,痛哽襟灵,韵悲琴瑟。自是政行千里,声彻九重,别拥旌旄,去迎纶綍。奉亲王之传印,宠亚前朝,承圣上之优恩,荣超太古。公主权丛福地,傍揖魏坛,而大卿亟赴名邦,正临鬻岳。诸子以情钟陟屺,恨切茹茶,哀号而泣血崩心,踊擗而柴身骨立。吁嗟遐迩,骇叹人伦,里巷为之辍舂,士民为之罢社。则以乾贞三年二月二日符护灵柩,以其年三月廿四日窆于都城江都县兴宁乡东袁墅村建义里庄西北源,式建封树,礼也。举朝祭奠,倾郭涂皱,送终之礼越常,厚葬之仪罕及。所谓乎我彭城公,代著八元,家传五鼎,荣驱貔虎,坐拥橐鞑。据康乐之城池,播廉公之襦祷,则何以名光傅粉,誉振傅香。偶良匹於龙宫,见起家於鹊印,不有懿戚,曷光令猷,所谓类以相从合为具美者也。德兴识学荒芜,躬承厚命,直旌厥德,焉敢让陈。乃为铭曰:赫赫太祖,圣历符祥。厥生令女,贵异殊常。二仪合运,四德贤良。金枝玉叶,惠秀兰芳。降于侯门,彭城刘君。夺瑶圃玉,遏墅山云。宜家庆国,袭美垂熏。寻阳公主,中外咸闻。鸾凤双仪,遽怆分飞。人间永别,冥路旋归。阴云飒飒,夜雨霏霏。泉扃一闭,无复闺闱。

乾隆时村农掘地,得五代时杨行密女寻阳公主墓志。云公主年十六适舒州刺史彭城刘公,生男女十二人。以顺义七年薨,年三十八。乾贞二年葬於江都兴宁乡袁墅村。作志者闽县丞危德兴,藏罗素心大令愫家,一时咏诗者甚众。闵莲峰华云:朱门开国旧英雄,粉侯领郡兼文武。张世进云:死葬扬州真得所,故宫免见生禾黍。假饶白发到升元,流涕应如永兴主。又云:刘郎幸坦东床腹,仅著官阶兼氏族。迄今禁脔竟无名,可预英雄三十六。偃师武虚谷大令亿考证精详,今录於后。《广陵诗事》

志铭拓本,为吾友大兴朱少白装表成幅悬之壁间者,余偶获读之。历按其文,皆承五代衰尔气格,靡然不振,然念杨氏僭号淮南,数更变乱,其事迹或存或没,为史家撰述所略而不道,今尚于此志见之,故亦不可遽弃也已。志云:寻阳公主大吴太祖之令女,下又云主母太后王氏,《五代史·吴世家》:行密夫人朱氏,又行密子渥,为嫡嗣。而隆演传内亦称渥母史氏,其他不见悉录,然则此志王太后云者,盖于行密之妃,又其一也。志既言公主以顺义七年七月二十六日薨,葬则以乾贞三年三月二十四日,按顺义行密弟四子溥年号也,至七年十一月,又改元乾贞,故此志书顺义七年,而《十国世家年谱》不书七年,独纪改元。史例如是,无足疑者。惟主所适刘公,历官太仆卿、检校尚书左仆射、舒州刺史,惜不著其名,遂失考也。刘公之先,志云首匡社稷於吴朝,寻拥麾幢于江夏,据《通鉴》及《五代史》,并言行密以刘存为鄂岳观察使,是存当时与行密首发难,而官又历鄂岳,疑称麾幢江夏者,当即其人。又主生子有六,名位皆可见。长匡祚,授镇南军节度讨击使、抚州军事押衙、银青光禄大卿、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上柱国,次匡业,试秘书省校书郎,次匡远、匡禹、匡舜、严老,并幼而岐嶷。考二子官阶所云光禄大卿者,行密之子溥。建国之后,改文散诸大夫为大卿。又鄱阳浮洲寺有吴武义二年铜钟,安国寺有顺义二年钟,皆刺史吕师造,题官称曰光禄大卿、检校太保、兼御史大卿,见《容斋三笔》,并与志同。又言享年三十八岁,箕帚二十二春,则主之下嫁,当在渥称天祐三年,而归窆於顺义七年,是时溥已在金陵矣。今仍云都城江都县者,从旧都扬州故也。字多俗体,於唐讳“民”字犹缺画,以见古人临文之慎如是。危德兴称将仕郎前福州闽县丞,必当王氏未建国,而德兴旧官於其地,故书衔以前自别与。余故备著之,使考者得以资焉。《金石三跋》

按吴太仆卿检校尚书左仆射舒州刺史彭城刘公夫人寻阳长公主杨氏,吴太祖之女,母为太后王氏,下嫁彭城刘公。育男女皆六,长子匡祚,次匡业,皆已仕,次匡远、匡禹、匡舜、严老。公主以顺义七年七月薨於临川郡城公署,年三十八,箕帚二十二春,乾贞三年三月窆於江都县。欧阳《五代史》记《吴世家》:杨行密唐中和三年拜卢州刺史,天复二年封吴王,天祐二年卒,谥武忠。子渥立。五年,徐温杀渥,渥弟隆演即吴王位,如天子之制,改天祐十六年为武义元年,追尊行密孝武王,庙号太祖。隆演僭号二年卒,弟溥立。明年,改元顺义。七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追尊行密武皇帝,志所称大吴太祖是也。志云:建吴都之宫阙,复隋氏之山河。行密以吴王节度淮南,都扬州,自以与隋同姓,托承隋后耳。行密夫人朱氏,为行密所出。唐封朱氏燕国夫人,见《文苑英华》。出嫁靳州刺史石膳,见《九国志》又渥母史氏,并见欧史,而不及王氏。行密以女妻季神福子承鼎,见《九国志》,以女妻钱镠子元璙,见《五代史补》,而寻阳彭城及匡祚兄弟无考,皆可据志以补史家未备。杨氏诸臣见於世家者,有刘威、刘存、刘信。天祐二年,存攻鄂州,斩杜洪,以功授鄂岳都团练使,故史称鄂州刘存。志序刘之先君首匡社稷於吴朝,寻拥麾幢於江夏,则彭城大卿者,或即刘存之子。其名不传,未可强定。叙及子妇女婿之家乘,为后来谀墓之滥觞,殊无足取。吴王溥顺义七年十一月称帝,改元乾贞,当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是年公主年三十八,则生於唐昭宗大顺元年庚戌,时行密为宁国节度使。志云箕帚二十二春,则公主归刘时年十八,为唐昭宣帝天祐四年丁卯。梁太祖代唐,改元开平,行密已卒,子渥嗣立之二年也。志中“民”作“  P”仍唐讳,“夫”作“产”。讳行密父嫌名。《齐东野语》行密父名 愆,与夫同音,改文散大夫为大卿,御史大夫为御史大卿。《容斋三笔》鄂州兴唐寺钟,题唐天祐二年铸,勒官阶姓名者二人,一曰金紫光禄大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陈知新,一曰银青光禄大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杨琮。“大”字下皆当有“夫”字,而悉削去,观者莫晓。刘道原《十国纪年》,载杨行密之父名愆,与夫同音。行密据淮南,方破杜洪於鄂,而有其地,将佐为讳之,故此志“夫”字皆缺笔,而以银青光禄大夫为大卿也。“室”作“室”,“阙”作“阚”,“换”作“捷”,“娉娉”作“”,“簿”作“簿”,“隻”作“隻”,“咸”作“成”,“靈”作“霊”,“懿”作“豁”,“巫”作“壁”,皆别体。“桉”误“按”,“髫”误“赞”,“幢”误“憧”,“膏肓”误“高盲”。《金石续编》

余於湖南桂阳州得南汉大宝四年铜钟,可与此碑同补《十国春秋》之阙。道光三年仲秋,徐松题记。

太原王公仁遇墓铭石出江都

拓本高一尺八寸五分,广一尺九寸。正书,四十五行,行四十五字。

大吴金紫光禄大卿检校司徒行光禄卿使持节颖州诸军事颖州刺史兼御史大

宪上柱国太原王公墓铭

前摄氵州团练巡官文林郎前守右领军卫仓曹参军杨德纶撰

公讳仁遇,字望卿,颖川人也。即自肇启鸿濛,姬祖文王之裳矣。而后乔荆引翠,巨壑分源,奋錭戈而显扈金龙,载光秦室,应宝运而克生铜马。爰草汉图,谅彼华宗,代有贤杰。公风云锐气,鹛鹗奇姿。浩荡襟灵,五夜之黄陂浸月。忠贞节操,千秋之青桂凌霜。而由世习五戎,□亲三学,见丘明文武之道,蕴张仪辩诤之才。爰自弱龄,即怀强智。值封疆多难,遂适江淮。旋属吴太祖龙跃淝水,鹰扬淮甸,务求英佐,诚切权谋。既当一见奇材,擢居三院职列,时则文德初岁也。及太祖扩戈宛水,仗铖广陵,凡稍系於机微,必委公之筹画,备观忠赤,深寄腹心。至景福二年,制授光禄大卿检校国子祭酒,充衙前虞候。尔后亟彰劳力,叠转职名。於天复二年八月,制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以公近事,深闻谠议,升陟多见越资。至天祐二年,骤加工部尚书,转充通引官。至四年五月,以汝南周公统帅苏台,以公为之监抚,俾归外寇,务委良能。公夙叶时机,颇彰勤绩。洎回戈甲,复转授检校兵部尚书,寻又转检校右仆射,充排衙总管。公自此栾多承命,专往四方,究形势於边隅,认奸回於风物,雅膺庙算宠迁。至十年十月,转授右排衙使,十二年四月,转左排衙使。公才能天授,器度时推,笾豆丝篁,引明,养馈笼,衔璧乘机,而常有变通。至十六年二月,转左宾辖,繇是唐倾神器,吴变丕图。於武义元年仲夏月,授英武殿使,至顺义二年季春月,转客省使。时朝庭以博陵崔公以收寿春,将徵人卫,既迫边防之险,须资警御之才。公□彼监宣,示之畏爱,军民贴尔,□邑依然。爰逮颖川钟公而交代,至六年自右揆转检校司空。公形神魁伟,器量弘深,凡有征行,必兹监署。而自讨除安陆,收复南康,於馈运而靡惮风霜,冒矢石而益坚诚赤,颇喧朝论,屡奉褒称。至乾贞元年季冬月,加金紫光禄大卿,守右监门卫将军,寻授检校司徒。时上以大丞相东海王心劳庶务,力竭四朝,宜分师旅,以建牙旗,列土疆而贵名位,爰持玉节,出镇金陵。以大和三年孟冬月,圣上御正殿,优诏我公为金陵营屯马步诸军判官,兼就加使持节颖州诸军事、颖州刺史,公径赴所职,气合元勋,可谓金石同坚,鱼水相得矣。岂意才亲莲署,始贸芳春,俄爽节宣,延缠风恙。而东海猥陈奏议,蒙恩许就阙求医,曾未痊瘳,又加授任,至五年仲夏月,诏授行光禄卿。公微 浆,将历四秋,龟觋罕凭,针砭无疗。呜呼!穷阳有数,大限难移,以大和七年岁次乙未六月甲子朔十一日甲戌,薨於江都府江阳县布政坊私第,享年六十有七。以其年八月十日,葬于都之西北江都县兴宁乡马坊村山之阳,礼也。曾祖融,皇唐任朝散大夫行陈州司马。祖坦,皇唐任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吉王府长史。考镠,皇唐任武宁军节度推官银青光禄大卿检校工部尚书。妣天水赵氏夫人。公先婚博陵崔氏,□纪而亡。再娶苻风鲁氏,未期岁而亡。后又娲彭氏,封陇西县君。男四人。长曰延卿,雄材卓荦,节魁梧,筹庸□袭於弓旌,壮志遽罹於祸 昼,年二十二而亡。先守左军讨击使,充右军衙前虞侯,银青光禄大卿,检校国子祭酒。婚□海高氏。次日延浩,忠贞奉主,孝敬承宗。抗大节而有国有家,抱雅器而闻诗闻礼。将期显焕,俄奄风灯,年二十四而亡。先守殿前承旨、银青光禄大卿、检校国子祭酒;婚彭城刘氏。次建业,次□荣,并智高秤象。誉重询缣,诗书亚张仲之流,敏惠预孔丘之列。足光门阀,克绍家勋,方在龆年,未居职守。女六人。长十一娘,适荥阳郑氏,先守通事舍人,国流 璺中途,先数日而逝。次十二娘,不幸早亡。适富春孙氏,见守左军讨击使,充歙州进奏官。次十三娘,早亡。先适陈留谢氏,见守右军衙前总管,充卢州防遏黑云指挥第一都虞侯。次十四娘,适陇西李氏,见守左军讨击使,充随从步军万□指挥实职都知兵马使。次十五娘、十六娘,未及笄期,皆在于室。孙女翁喜。噫!人禀三才之中,□六合之内,不可 教者,门崇身贵,不可保者,自始及终。公名焕清朝,庆承大族,官居五教之列,□光千里□□。令子咸袭於班阶,爱女悉从於俊杰。洎乎泯锺漏之夕,举续纩之辰,上则万乘优加,次乃三台赠赙,以至卜其宅兆,护从灵软,缟素多军,官寮执绋,尽亲族之盛,曷继斯焉。德纶谬以匪才,辱之哀托,不惭芜萎,辄纪徽猷,乃尔拜奉命。为铭曰:嵩少应灵,河隍胤族。云逐龙澌,风生虎谷。化行千里,祥□万福。五教是资,八宏克□其一。英华贸尔,霜霰俄侵。桑榆景暮,钟漏声沉。风驰夜壑,□□□□。涂刍晓动,曙惨凝暝其二。露湿铭旌,云横 缚帐。荆璧潜姿,骊珠集藏。郭泪差零,□□□唱。萝翳□庐,坟高□□其三。岗连巴蜀,地控维扬,云屯务绕,乳喷泉香。玄山声壮,丙水□长。辉华万代,庆袭无疆其四。

狼山姚存题名在通州

拓本高二尺四寸五分,广二尺七寸。正书,五行,行字不等,字径四寸。

天祚□□□□廿四日,东海都镇遏使姚存上西都朝觐回到此。

按此刻正书五行,字径七寸,在狼山后观音岩前。又按此岩旧以天祚名,不知天祚乃国号也。考五代时吴杨溥改元天祚,当唐末帝清泰二年,距宋熙宁癸丑,盖一百五十余年,故蒋之奇来观天祚时题名,非岩名天祚也。

又按欧阳氏五代史吴世家云,天祚三年,以金陵为西都,广陵为东都。《十国春秋》云:睿帝名溥,改大和七年为天祚元年。其二年十一月,诏齐王徐知诰置百官,以金陵为西都,至三年,为南唐所篡,晋天福二年也。此题名当在二三年之间。

又按《江南通志》云:南唐於海陵之东境,置静海都镇制置院。观此,则静海都镇始於吴也。遏使即防遏使,后改防御。又按此云上西都朝觐者,盖姚存为东京杨氏之防使,朝于西都之齐王徐知诰也。及由西都金陵回泛江而来,过此,将返东都广陵也。

    南唐

僧彦升重建经幢记在泰州

拓本五面,每面高一尺,广四寸五分。正书,六行,行十一字,字径六分许。

盖闻□性□□根□理寂权身□□□母□迷□□起西天化□□上有皈敬,而灾消福至。□□□而□尽圆通。尊胜陀罗尼者,唐言□持秘□□□□可思议。永淳年中□□□□□□西国负来福众,步於天上人间。危难□□□□道见闻者罪减河沙,讽诵者福增沧海。□於象未有,本院□师彦升自揆□□得厕□伦,无以报答四恩,持此三友,遂□罄捐衣钵,重建斯幢。所有功德,愿傍沾万类,□际父母,累劫师资,水陆冥空一切含识。并愿同跻上善,咸沐胜缘,升兜率之宫,总遇龙华之会者矣。升元五年九月廿九日重建。捐衣钵勾当小师彦升,院主僧道闲、都维那僧省愚、寺主僧灯谂、上座僧上贤、知殿僧□肇、首座僧文修、大匠许球、徐延晖、许德重镌。

泰州北门外新出唐时石幢座,暨南唐升元时重建石幢记各一,出土时有除不洁者,以所荷长镵断去幢座十之二三,现移至光孝寺。或云,泰州王氏亲见出土,录有全文,同时又有五铢钱数百枚,尽为土人所得,此伧父以后至未与,遂断去此石以泄其怒云。陈邦福跋。

谦公安公构造残碑记

石已断上,下俱失去。拓本高三尺三寸,广三尺二寸八分。正书,三十行,字数无考。

晋水齐云山末释缺虎踞,小之则凤峙鸾翔,皆崇以佛宫尽立缺形尚在。灵泉汹涌,灌千顷之田园。异树婆娑,□缺生,草茅渐没。国家祈祷,□赡瓦砾之场,缺四民乐矣,五教隆焉,咸歌尧舜之风,尽咏禹汤缺人多举意,则有檀郍众户、同连款状,共诣府门。缺□崇作今来之金地仍□威严怗牒差选公干主缺上人之谓欤。□谦大德,道行清高,心怀澹寂。雄经□缺副佥谐已斯主绾公卿仰慕,缁素倾瞻。安□上人神缺无意游行,精舍伽蓝,有心建立,於是师长委之匡构。缺□缘言谕,逐分注题□敛资金,留易材木,寻其巧匠,召以缺桷。爰从保大三年起首,迄于四载兴功,变此□□。成斯莲缺□枅。向夕阳而似哈云霞,当朝旦而如啗雾露。□□□□日缺□之猿声响亮,泉池写汉,时时之月色晶明,疑从□□□移□缺自谐住止,迥以精勤,广召信人,深严佛事,修生□□福善结缺□莫委元由之事,须砻贞石,以镂清名。契恩内典□虚莫□缺谐以萧宫。才申攀□之仪,便沐周隆之礼。寻垂□□弗可缺乃为铭曰:大哉皇觉,广应人天。教敷妙旨,法□□玄。化□缺然不倾。各变形质,为石坚贞。四方祈雨,八表扬名。□□宋代有此缺唐升元岁末,保大维新,地欲兴发,果得其人。安公竭□,谦德横身。告其缺。

缺李□、李琛、李勤、李宙、李实、李环、李宠、李珏、李从□、陈□、陈晖、李□□□□侯程唐□唐缺恽、彭令安、杜彦徽、李彦晖、彭伟、孟诚、李□□、杨澄、潘居实、张宏、陈进、李恽、李□、□诚、陈绪、柏□、吕威、俞缺规、张绍、朱德、戴恽、沈琮、耿实、耿信、耿言、耿昶、耿遇、耿瑕、耿昉、许规、谢会、张五娘、陈二娘、易六娘、李十娘、缺张忠、韦绾、严二娘、张十五娘、戴五娘、张八娘、严四娘、吴□娘、薛□娘、张□娘、会首□□□□焦可、焦侃、焦霸、缺吕二娘、葛三娘、会首刘五娘、吴奉、匡度、于洪、姚审、匡晖、吴威、丁锷、陈恽、□章、吴□、吴恽、陈□□□□□□张大娘、吴□娘、陈缺□□诠、易骈、易诩、骆匡颢、许四娘、焦十娘、会首成皓、成□、成侃、宋敬、宋□、宋泰成□□□□□娘、会首冯诠缺□倪洪、严三娘、会首龚大娘、李宏爽、李师炬、李师宥、王十二娘、徐大娘、朱大娘、成大娘、□二娘、孟大娘、戴大缺倚、毕容、吕晖、孔瑙、吕佐、贾强、栾真、葛四娘、魏七娘、会首李延修、李福、李安、李处德、李□缺卫斌、纪绍、纪诲、刘四娘、会首魏远、朱十娘、卫大娘、严八娘、周□娘、会首王容、王瑕、王寮、会首万二娘、缺秦正之月二十八日庆  忏毕建立。寺主僧德谦、勾当僧智安、都料镌。

碑已碎裂,仅存中间一段。有云“保大三年起首,迄於四载与功”。又云“升元岁末,保大惟新,知其为南唐碑也。予初见碑中有“宋代”字,疑为宋初刻;及读元僧伯元所撰记云,寺建於宋营阳王义符影平元年,始悟碑云“宋代”,乃追叙之词,谓刘宋,非赵宋也。观碑文“匡”字并未回避,其为南唐石刻无疑。碑载会首姓名,有严二娘、张十六娘、夏八娘、戴五娘、张八娘、严四娘、吴四娘、薛六娘等,错列于男子之中,与大安寺铁香炉题名正同。使秀水朱氏见之,又当讥为丁口无别矣。《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李公舍义井阑题字在上元清凉寺

拓本高一尺,广三尺。正书,十行,行十字,字径八九分至一寸不等。

大唐保大三载岁在乙已□月十有五日,□□□僧广慧大师□□□□□於女□□之右□□□□石廿回四隅植兰□□□美□以憩来者□□□□阝□李公舍□□□以助殊□费金三□□□冬十月下□约直□□□□□永久□□□□□□□□幼坚

《吕志》在佚目,又云:盖即《建康志》所云,在清凉寺庄七里铺,有僧广慧刻字之井。井栏高不及二尺,周围刻字十行,行十字,已裂为三。清凉寺僧心岩修整之,以他石补缺处。题字称廿回,盖当时施舍义井之数。《续纂江宁府志》

右井栏仅存十九字,按《续府志》著录尚多三十五字,今以侧写别之。弟一行“大唐”,弟二行“十有五”,弟五行“口四隅”,弟七行“李公助”等字,尚隐隐可辨。弟六行末一行志缺右半,作“阝”,据拓本应缺左半作“阝”。光绪丙申上已前五日,同聂姓拓碑人游清凉山,监拓数本,书势遒妍,犹具唐人风格,井阑题字之极佳者。《续江宁石刻记》

晋陵朱安为亡妻造井题记在武进天宁寺

拓本高广各二尺。分书四大字,每字一行,正书题记六行,行字不等。

无尽甘泉

常州晋陵县富安乡木宝里居住奉佛弟子朱安□□施财重新甃砌□□□□□大井一口,并修建井亭。功息追荐亡妻周氏□□□往生净土。时太岁己已七月甲□八日题。

考己巳为南唐后主嗣位之九年,实宋太祖开宝二年,时奉宋正朔,故但书甲子。

千佛岩徐铉徐锴题名在上元摄山

拓本高广。篆书,字径三寸三分。

徐铉徐锴

右二徐题名,中距一佛堪,相去不远。按《严记待访目》有铉题名而无锴,今拓本铉题稍泐,锴题尚完整,前人未见。铉世居摄山之阳,园池甚盛,宅有来贤亭,亦称来宾亭。锴有后居,山前开茶肆,号徐十郎,有铉、锴诰敕甚多。见《摄山志》。《续江宁石刻记》

僧用虚题栖霞寺诗在上元摄山

磨崖泐甚,行数不可计。正书,行十七字,字径七分许。

前泐吟赋咏者下泐三字。境遇时下泐十四字并一行。皇风留连下泐九字。盖慕林泉下泐二行。题云寺居方外下泐五字。寰中□□幽。□胜好下泐二字。名迹向兹休。按右诗是七律,幽休韵。宿下泐。按是诗题宿下似千字,当时宿千佛岩诗。境占江南下泐十三字,并四行。按第四行当是第三诗题。力按似势字。迥中秋出下泐十二字。彩分锥远金下泐十二字,并三行。按第三行当是弟四诗题。乐山下泐十三字十上泐六字。由按似黄字。梅敢比肩。下泐六字。畔看云    立庵前。天台从下泐六字。须下泐按右诗似咏植物,肩前均。口按当是唐字。上元甲子岁次下泐。僧用虚下泐。

右诗刻剥泐太甚,拓本仅存六十八字,细采当是七律四首,前有序。在千佛岩,距无量殿不远。宋张敦颐《六朝事迹》、《摄山志》并著录。严记在《待访目》。《江宁府志》云:无量殿旁有正石碣一,惜剥蚀太甚,莫能辨作者姓名,中存大唐上元岁数字,殆即指此。《遁甲三元术》,以唐兴元元年甲子为上元,会昌四年甲子为中元,天祐元年甲子为下元,宋乾元二年甲子又上元也。此诗当刻於乾德二年以后,是时南唐奉宋正朔,故不署年号。《续江宁石刻记》

妙因塔柱所题佛语在摄山

柱八方。拓本高五尺九寸,广三寸五分。正书,字径二分,北两柱侧面双行,字径一寸四分。

棱严经赞    佛四句偈口口心才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右西左柱。东两柱残毁不可拓。

经云,几造佛塔,先书此偈,使瞻礼之人获福无量。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师□□□常作如是说。

右西右柱。

喜见菩萨礼日月灯明佛偈云: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

右南左柱。

佛翘一足赞  底沙来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

右南右柱。

金刚经四句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右北左柱。

佛赞迦弃佛塔偈云:真金百千檐,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

右北右柱

塔得何等福,佛言旋塔有五等福。一后得端正好色。二得声音好。三得生天。四得□□□家。五得氵氵道。

右北左柱侧面。

灭三恶道,得值三宝时,提谓长者白佛言,供养提谓经云:常行逸塔三匝者,表供养三尊,止三毒,净三业。

右北右柱侧面。

此石建于南唐,徐铉题其额曰妙因,在栖霞寺之东,即隋时葬舍利处,见张敦颐《六朝事迹》。近严观记江宁金石,乃以塔为隋建,其题刻为陀罗尼经语,并误。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附录》

右塔柱佛语,从莫氏说编入南唐,书势精绝,饶有六朝风格,亦疑南唐不办耳。“獲”作“獾”“瞻”作“瞻”“薩”作“薛”“夢”作“多”“檐”作“檐”“業作“蓁”并别字。“陛”字西魏岐法起造象记,唐圭峰碑并同。“檐”字,唐文宣王庙新门记同。《续江宁石刻记》

    吴越

顾亭林法云寺感梦伽蓝记碑在华亭

拓本高二尺八寸,广一尺六寸。正书,十四行,行二十九字。

顾亭林法云寺感梦伽蓝神记

开运元年仲春月十有一日造寺成,匠者毕手。其夜三更梦二人青衣来,云:梁朝侍郎至也。后忽见一人紫衣金鱼,仪容清秀,谓曰:此地吾之故宅,荒已久矣。师今为我於上造立佛寺,吾甚忻喜,请立吾形像,吾当护此寺也。明日,道珍、智晖各言所梦,其事不异,皆未信之。明夜复梦,云师何不信?但寻旧寺基水际古碑文为据。二人明旦乃彼求之,果见损折古碑,皆文字破灭分散,独一片分明,云:寺南高基,顾野王曾於此修《舆地志》。二人叹曰:此寺当兴,冥感如此,遂於东偏别选良材,构屋一间。立像当面,并二青衣侍卫,集僧众唱呗,具香火,用以□赞。当是年季冬月望日也。其夜,众咸梦神来谢曰:吾获其利,皆师之故也。凡有吉凶,无不预报。具在别录,今聊以直笔纪其实事。其游□□□□此,知其所以然也。时开运二年岁次乙已孟春月二十一日记。

寺主僧道珍同僧众立石。维冉  僧智恩勾当檀越弟子禅牙言

此记前人未著录,按至元《嘉禾志》,法云寺在顾亭林市西北隅,唐大中十三年建。晋天福五年湖水坏寺基,始迁寺南高基,即陈顾黄门故宅。按亭林法云寺感梦迦蓝神记云,开运元年造寺成,其夜三更梦二人青衣来云:梁朝侍郎至也。忽见紫衣金鱼,仪容清秀。谓曰此吾故宅,荒已久矣,今造寺于上,请立我像,吾当护此寺。明日道珍、智晖各言所梦,其事不异。明夜复梦,云但寻旧寺基水际古碑文为据。二人明旦求之,果见,皆文字破灭,独一片分明,云寺南高基顾野王曾于此修《舆地志》。二人叹曰,此寺当兴,冥感如此。遂于东偏别选良材,建屋立象,并二青衣侍卫。是年季冬望日也。其夜众咸梦神来谢曰:吾获其利,皆师之故也。凡有吉凶,无不预报。宋治平间,改曰宝云,绍熙《云间志》同。顾亭林,古地名,宁人先生取以为号。《日知录》曾议陈王道、张四维等名,以为近於伶人敬新磨之类。先生亦取古地名自号,第别号而非名耳。

高阳许氏造陀罗尼经幢在苏州虎丘千人石

拓本八面刻,每面高三尺八寸,广四寸八分。正书,八行,行五十八字。

佛说大佛顶陀罗尼经经不录

下元甲子显德五载龙集戊午,月躔南斗,高阳许氏建。

按显德为周世宗年号,戊午世宗四年,时吴越属中朝,故用显德年号。

吴越王投龙简

拓本高五寸四分,广三寸七分。正书,外有龙云水浪。

大道弟子天下都元帅尚父守中书令吴越国王钱镠,年七十七岁,二月十六日生。自统制山河,主吴越,民安俗阜,道泰时康,市物平和,遐尔清宴。仰自苍昊降祐,大道垂恩,今则特诣洞府名山,遍投龙简,恭陈醮谢,上答玄恩。伏愿合具告祈,兼乞镠壬申行年四时履历,寿龄遐远,眼目光明,家国兴隆,子孙繁盛,志祈玄祝,允协投诚。谨诣太湖水府金龙驿传,於吴越国苏州府吴县洞庭乡东皋里太湖水府告文。宝正三年岁在戊子三月丁未朔二十六日壬申授。

国朝顺治元年夏,吴中大旱,太湖龟坼,简村居民於湖底得钱武肃王龙简,盖投水府之告文也。其文一百七十九字,楷法颇似《麻姑坛记》,略有剥蚀处,四旁有一龙环之。其质银,重二十两,长五寸四分,广三寸七分。雍正中,先外大父拙斋沈公欲以银四十两易之,不可,乃假拓数十纸藏之。后闻其子已镕之矣。嘉庆六年春,余至沈氏索之,尚存十余纸,因乞归以附《金石集录》之末云。文中称尚父吴越国王钱谬年七十七岁,又日壬申行年,后纪宝正三年岁在戊子。按余公绰《闽王事跋》云,梁同光元年,策钱谬为尚父,来年改宝正元年。阎自若《泛闻录》云,同光四年,京师乱,朝命断绝,镠遂僭大号,改元宝正。余按同光元年是癸未,若来年即改宝正元年,则三年当在丙戌,非戊子也。司马温公《通鉴》载钱镠止有宝正一号,而《玉海》载有天宝、宝大、宝正、广初四号。薛氏《甲子会纪》曰,天宝改於戊辰,唐天祐五年,朱梁之开平二年也。宝大改於甲申,唐同光二年也。宝正改於丙戌,天成元年也。夫丙戌为宝正元年,则三年实岁在戊子,而余阎两书纪载之差谬显然矣。又康熙中,钱沾《续吴江县志》亦载此文,壬申行年讹作庚申,宝正三年讹作二年,盖由壬申数至戊子,正符七十七岁之数,若庚申则不符也。欧阳《集古录》曰:金石文字,可与史传正其阙缪,余於龙简文而益信云。翁广平跋。